直擊京東618現場:無人配送車上路常態化 一組人機CP日送1000單

“請在左側取件,取件完畢請關門。”

今年618,京東的無人配送小車駛上了開放式市政道路,繼去年618在人民大學完成全球無人配送車收單配送後,正式宣告,京東無人配送機器人全場景常態化落地。

直擊京東618現場:無人配送車上路常態化 一組人機CP日送1000單

只等你30分鐘

早晨10點,京東X事業部技術員工張師傅點擊小車顯示屏,一鍵出發,無人配送車開動。

張師傅介紹小車完整的配送流程,在京東配送站或者是京東校園派點,京東快遞小哥把需要小車完成的訂單任務,通過輸入訂單編號的形式依次放入車內,“最新的小車,也可以實現掃碼槍形式的輸入。”這是小車的自動學習時間--瞭解自己送的每件快遞。張師傅解釋,因為小車內部系統與京東的青龍分撥系統、訂單信息平臺等打通,等於訂單信息、配送目的地、配送路線等與對應訂單編碼上下游信息透明。

快遞小哥信心指令一鍵發佈,快遞無人車就帶著任務奔向目的地。“現在的覆蓋範圍在站點周邊5公里以內。”

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後臺系統將取貨信息發送給用戶,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人臉識別、輸入取貨碼、點擊手機APP鏈接等三種方式取貨。

不過,友情提醒,每個接到取貨信息的用戶,小車只等30分鐘哦。

最大優勢定位是不依靠GPS

大小櫃組合安裝契合配送需求

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其他小車也有大小件組合裝載的模式,可以根據當天的配送需求,組合拆卸形成大小櫃子組合安裝車身,以此契合配送任務。

雷達+傳感自動避障

對於消費者最在意的安全問題,京東表示小車能夠自主停靠配送點,在送貨過程中,通過雷達+傳感器進行360度環境監測,自動規避障礙與往來車輛行人,並且準確識別紅綠燈信號作出行駛決策。也就是說,遇到障礙物、車輛行人、突發狀況,小車可以自動調節速度匹配路況,必要時剎車等待。

為了方便管理,張師傅介紹,京東內部還給每輛小車編訂了車牌號,例如JD2002,同時他們也向交管部門提交了備案,方便道路管理。“我們取得了當地各相關部門的批准和審核,安全和合規性上都有保障。”

監控系統避免故障

不過更重要的安全保障還是來自於系統智慧化管理,在每一輛小車背後都有調度監控系統的實時監控,即調度中心可以進行多線路、多車型統籌和調配安排。

一旦發生異常狀況,例如人為破壞、機溫異常、破損故障等,系統就會在監控端發出警報,工作人員立刻趕往現場。針對人為破壞,張師傅進一步解釋說,小車能語音和人交互,提醒監控實時開啟,警示破壞行為等危害等,“會降低路人的破壞幾率。”

直擊京東618現場:無人配送車上路常態化 一組人機CP日送1000單

獨家秘方:不依賴GPS

此外,張師傅透露,與市面上的無人小車不同,京東小車最大優勢是定位不依賴GPS,“每個人都有體驗,在室內,定位就會不準確,也沒辦法定位樓層,但這輛小車是完全可以定位到的。”所以即使機械故障停留在某棟樓內,也能被找到,更不擔心被偷。

明年小車規模過萬輛

從去年人大封閉式場景第一單,到今年618開放式場景常態化落地,張師傅很驕傲地表示,“0失誤!”

但他也提到大雨天,小車還是不敢出去的,“但目標肯定是乘用車級別,未來會繼續研發解決這個問題。”

成本上,目前京東最新一代的無人配送車造價超過了市面上普通的乘用車市場價格,相對較貴。張師傅說2年內規模化後成本會大幅下降,618已經實現20多個城市100多臺車的應用,預計明年的規模可以達到一萬臺以上。

據悉,就在今年618前夕,京東配送機器人剛剛宣佈開啟量產之路,同時將無人車總部落戶長沙,其意圖明顯,發展智能物流設備和服務類機器人制造產業,與明年萬臺的目標吻合。

一組人機CP每天可送1000單

暫不及人效

據瞭解,目前京東最新的一代配送機器人介於3代與4代之間,京東X事業部自動駕駛中心總經理楊晶稱其為3.5代。因為開放式場景仍處於起步階段,現在每天的送貨量在80-100單左右,“還沒有人效高,但進入正軌後會超過正常人工配送每天100-200單的配送量。

尤其是當第四代配送機器人研發成功之後,張師傅說,理想狀態下,一組人機CP甚至可以完成每天1000單的配送任務。

小哥只負責最後100米

人機CP指的是通過配送機器人的幫助,配送員只需要負責所轄配送地區內的最終訂單配送,由配送機器人不斷從配送站把貨物運輸到配送員面前,機器人與配送員組成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最佳“CP”。

楊晶說,第四代無人配送車可以媲美現在小哥們的三輪車大小,不再跟前三代一樣車廂劃分若干小櫃,而是自成一體,可以裝載100-200個包裹,主要實現的是接駁場景。

即頭天晚上,快遞小哥就能把第二天上午的配送訂單分揀裝進車身內,小車夜間負責行駛到位,然後在消費者門前等候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快遞小哥可以直接打開小車,送貨進用戶家中,充分利用了機器人24小時工作特性。

直擊京東618現場:無人配送車上路常態化 一組人機CP日送1000單

消費者配合不夠達不到理想狀態

可以想象,馬上,消費者就能享受頭一天晚上給自己定一份早餐奶,京東小哥可以在你上班前送到你手中,時效和個性化配送再一次提升。但1000單還是理想狀態,一般消費者配合度不會那麼高,會有比較多的時間耽誤。

保險問題亟待完善

雖然京東方面認為末端無人配送車技術上已經成熟,但仍有問題困擾其推廣。

首先是定位問題,在交通部門定義上,這樣的小車到底處於什麼交通工具還不明確,“希望跟政府、監管一起,確定這個交通工具的定義界限。”

因為這種界限模糊,京東上保險沒法按照機動車標準上保險,“可以做這個的保險公司有限,也沒有對口的險種,現在的保險是京東與大的保險公司探討出來的創新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