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題有兩個標準答案 老師:原因在考死知識

2018年高考結束後,高考全國統一卷(I卷)理科綜合科目第8題單選題被質疑答案不唯一,並引發廣泛關注。截至6月13日,使用全國I卷的廣東、福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山東、河北、山西、湖南十個省份的招生部門都已明確表示,對該題單選A或單選B的,均給6分。

一道高考題有兩個標準答案 老師:原因在考死知識

到此,考生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一道高考題有兩個標準答案 老師:原因在考死知識

“出問題的原因是考死知識。”對此事件,北京一名從事中學化學教育多年的老師認為,這反映出的可能是,全國高考命題思想有待與時俱進。

與此同時,該事件在教育行業中引發了更多的有益的思考與探討。

教育學者:高考題有爭議不要緊

一道高考題有兩個標準答案 老師:原因在考死知識

徐華說,這樣的感受源自他在職場中的觀察。“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今天,社會發展速度很快,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場景也在不斷變化革新,作為一個在職場中的教育從業人員,我可以感受到,單一學科知識特別突出的人,在職場中更適合從事專業的研究工作;但對於要求適應性強、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而言,往往更需要那些能夠對多種學科知識進行融合,從相關學科甚至是不相關學科的理論中觸發他靈感或想法的人。”

“如果對每一年的高考題目深入分析的話,可能或多或少會存在著一點問題,因為科學在發展,有些事情遠遠超出現有教師的理解與教材的內容。”從事生物研究的青年學者劉毅(化名)認為,因此,高考題有爭議不要緊,重點在於維護高考的公平。“今年高考中出現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算是處理得不錯的,維護了科學知識的完整性與正確性,保證了評分的公平公正。”

就此,劉毅還進一步提到,多學科融合是當前的一種趨勢,雖然各個學科分開上的課程育人體系短期內可能不會變,但今年高考中的“雙黃答案”事件以及上海、浙江這幾年的改革事件可能給未來高考命題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可加強命題技術,在不同學科中設置靈活的綜合創新題目。

一道高考題有兩個標準答案 老師:原因在考死知識

過往高考中曾多次出現“爭議”題

今年引發爭議的高考題,使用全國I卷的省份的招生部門表示,經學科專家評議認為,該題本身沒有問題,但不同考生從不同學科角度,對試題選項會有不同的理解。綜合考慮研究決定,對該題單選A或單選B的,均給6分。

據《華商報》報道,2009年高考全國卷語文試卷中,第一題中的“吐蕃”讀音引發爭論。有考生高考查詢多本詞典發現,不同詞典中對“吐蕃”一詞中“蕃”的發音標註不一致,有標“tǔfān”的,也有標“tǔbō”的。對此,當年教育部回應:高考語文試卷中“吐蕃”的“蕃”讀“bō”是權威的讀法;讀“fān”是錯的,標準答案只有一個。

2008年,中國新聞網報道,當年有考生和老師對當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卷Ⅰ)第29題的參考答案提出異議,認為該題按照高中教材和往年高考題的解題慣例,答案應該是“鄰甲基苯酚的結構簡式”參考答案則是“對甲基苯酚”的結構簡式。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一位教授認為,題目條件不嚴格,無法判定兩種答案哪種更佳。

據人民網報道,2006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的第13題第2小題的標準答案與語文教科書不符,很多家長質疑到底以哪個答案為準。北京市教育考試院表示,版本不一樣,兩種答案都對。

2005年,據《東南早報》報道,2005年福建數學(理工農醫類)第12題是一道求有多少個解的題,答案選項中只有2、3、4、5四個選項,給出的答案是“5”,實際有7個解。事後,福建省高招辦回應,這個事情不會影響考生。

《東南早報》的這篇報道中還提到,一名高中數學老師透露,就他教過的幾屆來說,93年的數學卷錯了兩處,2002的也錯了一道選擇題。此次認為有疑點的只是福建卷,而那兩次是全國卷。

此外,據《新聞週刊》報道,2003年江蘇高考數學卷還曾引發過一場“錯題風波”。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