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馬未都從小對舊東西感興趣,反而對新東西沒什麼興趣。上小學時學校組織去看博物館,那年頭誰會對博物館感興趣,在老師看來去了就算完成任務,看什麼都不重要。留給馬未都的印象就是老師不斷的說跟上跟上,一個跟一個。馬未都就是永遠落在最後的那個人,他總想看個明白,就像成名後的他老是要弄清歷史的成因,覺得這個特別重要。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全家福騎木馬者為馬未都

馬未都最早感興趣的就是瓷器,就是覺得生活中看不到這麼漂亮的東西,為什麼都在博物館的展櫃裡,為什麼歷史上的東西都比現在的漂亮,而課本上都說過去的人水深火熱,覺得解釋不通,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因素,讓馬未都對瓷器開始著迷。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馬未都剛到工廠,一個偶然的因素,偶爾從地攤上買過幾塊錢的東西,當時就挺高興的,拿回家琢磨它是什麼。那時候沒什麼真假概念,就是按最原始的審美態度,覺得好看就買了。畢竟對於沒受過任何陶瓷美學教育的馬未都來說,也只能憑直覺了,只要好看就買。那時候兩三塊錢買一個,曾經五毛錢也買過,拿回家慢慢把玩,就這樣開始走上收藏這條路了。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1982年,馬未都第一次看見一個文物局的老頭給他拿一個青花罐的時候,告訴他一句話,說這個青花可以分出歷史朝代。還是菜鳥的馬未都當時覺得這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馬未都眼中青花就是一個白瓷上畫的藍色的花,怎麼能看出700年以來的變化,每個朝代都能分出來,老頭兒說你只要認真看就能看出來。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然後馬未都做的事現在看起來都是很可笑的事,把買回來的青花放在床上,又專門去買了一個100瓦的電燈泡,換在床頭的檯燈上,特別亮,每晚抱著買來的青花看。不能想象,就那麼趴著看一個東西,一趴就是幾個鐘頭,翻來覆去在被窩裡看。在正常的人看看來,這個人完全是不正常的狀態。當時是沒有攝像機,如果房頂吊一個攝像機對著拍下來,估計跟精神病也差不太多。有時候半夜突然就醒了,然後打開燈繼續看。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佛教上有句話叫積思頓釋,就是你想得久了,突然有一天你就明白了,這道理一樣,青花看的久了,突然有一天馬未都就徹底明白這事兒了,東西都是有規律的。

馬未都曾多次說,我不比前人強,我也不比後人強,只是我趕上了一個前後人都沒趕上的機會。馬未都剛有經濟能力的時候,正好是文革剛結束改革剛開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十年,文物處於長時間的低谷期,讓馬未都從頭抄到尾,這是馬未都優於別人的。後面的人也有機會,比如現在的富二代,但是歷史沒給他們那十年的機會。今天的文物尤其重要的文物都極其昂貴,再有錢的人在文物面前也有望而卻步的時候。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像馬未都這樣的一介草民能有今天的一個成就,無非就是他有那麼一個好的機會,讓他可丁可卯兒的趕上了,柯匡馬未都原始積累的那十年,沒有人和他競爭。

還是屌絲的馬未都靠什麼來支付購買文物所需要的錢呢,主要來源首先是工資,其次是稿費。八十年代馬未都寫了很多東西,那時候的稿費跟今天比雖然是低的,但是跟文物比是高的。馬未都第一篇小說在《中國青年報》發表的時候,給了六十五塊錢的稿費,當時馬未都的月工資也就三十幾塊錢。一筆稿費看起來雖然才六十五塊錢,但問題是當時一個乾隆官窯碗才五塊錢,現在怎麼也得值個幾百萬塊錢。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馬未都記得特別清楚,當年一個人拿著一個乾隆的青花大碗到馬未都家,然後他說要8塊錢,馬未都說太貴了我只能給你5塊錢,那人不賣,說怎麼也得6塊,馬未都說那我就不要了。那人就走了。過了一會兒又回來敲門,說那我就賣給你吧。

文物價格的低谷期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到了八七年,北京的琉璃廠開了一個內部的商店,只對中國人開放,叫弘光閣,那時候的官窯,比如雍正乾隆時期的碗盤一類都是四百塊錢一個,開業當天還打九折,三百多塊錢一個,隨便買。

收藏:馬未都不比前人強,也不比後人強,他只是剛好趕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