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從官道巷出發,沿著古老的通京大官道往東爬行十餘公里,有一個只有200餘人的小村子叫南要店村。這是一個與古官道密切相連的村子。古時政府在官道上大約五十里左右設一個驛站,是快車快馬半天的時間,正好供行人或中午用餐,或晚間投宿。南要店村西距王湖驛二十來裡,東距什貼驛十大幾里,正好在兩個古驛站的半中腰,按古代的交通條件全憑人畜步行來算,走上二十來裡,就該打尖歇腳了。於是就有民間人士看中商機,在這裡開客舍為過往行人提供休憩的場所。古時驛站是官方在官道上辦的大型接待機構,民間開辦的小型客舍是隻能稱為“店”,不敢稱為“驛”的。因這樣的小店開在王湖驛和什貼驛的半中腰,所以就叫作腰店;又因為這樣的小店在官道耩兒的南北兩邊各有一處,便叫作南腰店和北腰店。久而久之,小店便壯大為小村了,於是就有了北腰店和南腰店兩個村子。後來,不知何時,人們在書寫時懶得寫“腰”字左側的那個“月”字,便省筆為“要店”了。筆者“腰店”之名,並非空穴來風,更不是信口胡謅,而是言之有據。南要店村的白雲寺裡有一通乾隆年間新建樂樓的殘碑,碑上言之鑿鑿“南腰店北有

白雲寺”。

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據資料載,白雲寺始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是古官道上的一處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據當地民間傳說,因為白雲寺的菩薩十分靈驗,建寺以來,不管是官員、商人,還是上京趕考的舉子從這條官道上經過時,都要在此下車禮佛,敬香許願,各有所求。起因是明朝嘉靖年間,榆次的一個舉子進京趕考路過南腰店白雲寺門前時,本來晴好的天氣,卻突然飄來一團烏雲,傾刻便大雨如注。著急中他只好跑到白雲寺山門廓簷下暫避。可怪的是,他一到山門之下,大雨便停了。馬上又是豔陽高照,藍天白雲。遇此奇事,他不由得心想:莫不是有神佛點化與我?於是他便踱入寺內,在文殊殿前虔誠地焚香,求文殊菩薩保佑他此去進京趕考能金榜題名。就在他祈禱完準備離開寺院時,寺院的住持走到他身邊問他,你是要進京趕考的舉子吧?他回答說,是。住持慈祥地看著他說:今日禮佛白雲寺,何愁他日不青雲!他告別白雲寺後,在北京的殿試中不但高中進士,而且同年就步入仕途,先後任過縣令、巡撫、大理寺卿、工部侍郎、戶部尚書等官職,可以說是步步高昇,青雲直上。趕考成功後,這位舉子不望佛恩,隆重地到白雲寺還願。從此,白雲寺名聲大震,成為趕考舉子們心目中的聖地,成為古官道上的一顆明珠,進京趕考的舉子們從此路過時,一定要進去朝拜,而且往往如願以償。白雲寺的香火一直旺盛了數百年。清朝滅亡封建社會結束後,由於時代變遷,官道被廢棄了,白雲寺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後來,由於連續多年的戰亂和兵燹,再加上“文革”浩劫,白雲寺佛毀碑殘,殿宇坍塌,幾成一片廢虛。這一寶貴的歷史建築,眼看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湮滅了。

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進入新世紀後,改革開放後的中華大地現出一片國富民強,政通人和的興旺景象,隨著我黨宗教政策的放寬,當地宗教界和民間恢復白雲古寺的呼聲日益高漲,但苦於沒有資金,一時難隧眾願。農曆辛卯年(公元2012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成功人士的鼎力襄助下,復建白雲寺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八個月的緊張施工,恢復舊制。其後,又用兩年的時間,在原址的西側擴建了寮房和誦經堂兩處院落,使這座古剎重放異彩。現在,白雲寺是政府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寺內的住持遠聞法師是遠近聞名的誦經高手,更使白雲寺成為善男信女和芸芸眾生的嚮往之地。另外,白雲寺還是山西大德晉茶文化研究院確立的禪茶文化基地,信眾和遊客到了白雲寺,還可以體驗正宗的禪茶文化。

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從官道巷出發 到白雲寺參青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