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1.国际经济合作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家间进行有效流动

国际经济合作为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提供机制保障,为资源稀缺的国家获得生产要素与资源富裕的国家释放转移生产要素提供了流动平台。特别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面临高投入、多学科、跨领域的形势,从而要求许多国家结成共同研究和联合开发产品的战略联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国在生产工艺、要素禀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个国家不可能拥有生产该产品的一切资源与要素优势,因此需要进行生产要素的结构性国际转移。

2.国际经济合作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家间实现优化配置

首先它使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生产力。生产要素是物质生产过程必备的各种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但是,生产要素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能力,要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必须在生产中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两种生产要素,而一个国家只有其中的一种。在此,国际经济合作成为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其次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合理组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假设,甲国一种生产要素丰裕,供给较多,价格低廉。乙国此类生产要素稀缺,供给较少,价格昂贵。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后,由于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流动,乙国可以从甲国获得该种生产要素,并与本国的优势生产要素相结合,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使用本国同类生产要素低廉,实现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地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3.国际经济合作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根据要素收益规律,当密集地使用某一要素生产产品时,该要素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如果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转移,要素禀赋优势最终将被递减的边际收益所抵消,比较优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相反,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一种生产要素从丰裕的国家流向稀缺的国家,与当地另一种丰裕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既提高要素的边际收益,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