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巨头都想销毁的机密文件!

“一分钱一分货”的论调总是深入人心,但一个又一个的例外总能令人目光呆滞:


听说有些差价悬殊的化妆品效果没什么两样?

听说品牌与平民化妆品的原料成本相差无几?

听说一些配方师从不用自己生产的化妆品?

听说某大牌没有核心科技,与小众化妆品出自同一代工厂?

……

如此众多的听说,究竟哪个说得像模像样有理有据?

哪些揭示了行业内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冒着被踢出化妆界的风险,斗胆抖露一些业内默认的黑幕、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1.化妆界擅长“狸猫换太子”的伎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伎俩途径如下:把一件好产品的配方慢慢更换成差的配方,再将原来的好配方拿来开发新产品,以便销售更高的价格。这里的差配方包括不限于:减少配方剂量或用便宜的原料代替昂贵的原料。在设计测试时,只需要验证是不是和原来的感觉相似。而这个相似,只要让大部分人感觉不到差别就算一次成功的偷换了。


据此,你可以警惕品牌商的每一次新升级,新推出的产品线,是否值得花费更多。

2.“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是化妆品界的写照。

化妆品标明可以作为消费者知情的渠道就是成分表,然而很多姑娘别说能不能看懂,甚至就不看成分表。通常情况下,只看广告语及价目,反正越贵越好欢天喜地买回家就好了。

化妆品巨头都想销毁的机密文件!

3.“根据实验报告……”造假的研究报告充斥广告宣传。

一方面,大部分的化妆品广告用诸如“显得”、“你会感受到”等模棱两可的字眼避免承诺效果;另一方面,他们制造一些证明疗效的研究。要知道,他们是能养一堆实验室的。

4.“纯天然”不等于安全有效,谁也没法说清为什么“纯天然”总给人安全的感觉。

5.“适合敏感皮肤使用”不等于“没有刺激成分”,唯一要注意的是,要学会看成分表。

6.贵不等于好,合适的才是更好的。

7.化妆品里最贵的大概是瓶子,然后是纸盒,然后是里面的液体。

8.护肤品除了清洁保湿防晒和隔离,其他的功能“基本无效”。

9.化妆品之所以是化妆品,就是因为不能太有效果。

10.很多概念是纯属炒作出来的营销概念,而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比如BB霜,完全可以理解成添加了防晒成分的粉底液。比如妆前乳,用了它妆容更服帖?比如涂抹式水光针,不就原液状态的补水精华?


化妆品巨头都想销毁的机密文件!

11.除了激素和果酸滥用外,过度按摩、过度清洁和过度面膜是导致现在脆弱敏感性肌肤的三大凶手。

12.大多数产品膏体部分成本大概是定价的1/10,这个还是比较良心的水平了,没良心的,当然是无下限的。

13.主流护肤理念几乎都在致力于反复破坏皮脂膜和角质层,但殊不知覆于表皮的皮脂膜和表皮外三层(角质层、颗粒层和棘层)就是最好的隔离层。

14.面膜更像是一种化妆品,而不是护肤品,一种通过水合作用和软化角质来制造“看起来好”的障眼法,能短期提升皮肤观感,而非补水美白,更不该天天上脸的玩意。

15.可以说,没有防腐剂,产品将变成皮肤的噩梦。

产品添加多种防腐剂,是诚实的表现,问题只在于是否超标。不过正规的厂家会把防腐剂剂量控制在抑制细菌又不被皮肤吸收的范围内。

16.酒精是一种优秀的溶剂,在化妆品中添加是因为有些成分不能溶解在水里。

17.大牌保养品,效果可能并没有,但尽可能保证没有反效果。

18.化妆品暴利吗?如果只是对比原料成本与售价,那一定是。但,如果用总成本对比售价,就未必。因为,广告费占据了大头。

19.种草的时候,不要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产品能满足保湿的需求,不伤害皮肤,那就是好产品。

化妆品巨头都想销毁的机密文件!

20.护肤品的保质期是指未开封存放的保质期,开封后就没有那么长的保质期了。产品包装上一般都有“6M”或“12M”的标识,表示开封后6个月或12个月为最佳保质期。

21.很多功效性产品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是建立在多项违禁成分超标的基础上,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用完之后再难停下或更换。所以得警惕美白、祛斑等字眼。

22.blingbling的指甲油背后,是腥臭的鱼鳞。因为添加了其中的鸟嘌呤结晶才能让指甲油闪亮起来。

23.防晒霜能轻松渗入皮肤,要感谢鲨鱼。因为包含于防晒霜、取自于鲨鱼肝脏里的角鲨烷极易被吸收。

24.名贵香水里有种成分叫龙涎香,十分名贵,与黄金等价。但龙涎香是鲸鱼的排泄物。

化妆品巨头都想销毁的机密文件!

25.在新掀起的护发革命中,公牛精液被添加进了高级护发产品,因为其中的蛋白质对头发不错。

26.护肤霜中的基本成分羊毛脂,取自于肮脏的羊毛洗澡水。很久不洗澡的羊会积攒很多油垢,这时候为羊冲个澡,留下洗澡水里的油污再经提炼,便潜入保湿霜了。

27.口红里的红色,取自于仙人掌上的胭脂虫。把这虫碾碎后,就能当红色颜料了。

28.蜗牛原液,就是蜗牛的分泌物,天然保湿霜,对皮肤特好。


好了,不管是不是正儿八经地披露,不管你能不能据此捍卫自己的利益;不管这些所谓的行业内幕,是他们的一家之言,还是确有其事,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