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怪事:总有小孩偷偷爬到最高书架,我收拾时才知真相

图书馆怪事:总有小孩偷偷爬到最高书架,我收拾时才知真相

1

天空阴沉了一个上午,吃罢午饭,发现外面已经下起了雪。

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

雪下得纷纷扬扬,很快路上就积满了厚厚一层。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只有一些放学的孩子在兴奋的欢呼。

因为天气的原因,图书馆里并没有多少人,只有几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坐在地板上看书。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空调暖风的气流和翻书的声音。

我把几本桌子上的书收起来,简单整理了一下书架,倒了杯热水站在窗前,看着不远处玩雪的孩子们。

那两个孩子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吧,那时候的他们也就和这些孩子差不多一样大。他们的模样在记忆里已经有点模糊,现在就算遇到大概也认不出了,毕竟已经过了这么久。

但那件事我不会忘记,那件我成为图书管理员后不久的事。

2

二零零七年六月,我从大学毕业。在家待业了五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像样的工作,去一家图书馆做图书馆管理员。

可以得到这样一份工作,我还是很满意的,虽然薪水并不高,职位也只是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但是我喜欢阅读,对书籍和图书馆有着一份天生的热情和好感。

小时候也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家里的书架也被我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尘不染。所以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即使谋生的手段,也是一种享受。把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这应该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刚开始的一个月一切顺利,每天做一些统计工作,整理打扫书架,偶尔也可以和来阅读的顾客聊聊对一些书籍的感受。

来阅读的读者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从刚上学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些经常可以见到,是我们的常客。

一天午后,我加班在整理书架,把书车上的书籍放回各自的位置。中午的时候图书馆的读者一般不会很多,大多时候只有一些备考的学生在复习。

我一边推着书车一边想着书籍的分类,走到很少有人去驻足的标着“经济学”的书架旁边时,突然发现一个大约十来岁的男孩正在踩着梯子往最上面的那层放一本厚厚的书。见我突然出现,男孩被吓了一跳,身体一晃,手中的书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小心!”我赶紧去扶住了梯子。

男孩定了定神,扶着梯子慢慢走了下来。

“怎么爬那么高,多危险啊,摔下来怎么办。”我说着把那本厚厚的书捡了起来。

“国富论?”我看着封面上的书名吓了一跳“你能看懂这样的书?”

男孩一身不吭的站在旁边,看着我手里的书。

我把书翻了几页,发现其中有一页被折了角,折的角并不大,刚好可以把页码盖住。

“这个角是你折的吗?”

男孩依然没有说话。

“把书折角对书不好,而且这些书也有别人要看,所以不能随便折角。“我耐心的对他说“把书页折起来事不对的,不知道这些是谁折的,我们不要去随便折,要爱护书,知道吗?”

男孩依然沉默不语,看了一眼我手中的书,扭头跑了出去。

我看着男孩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走到门外,男孩的身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天色比上午阴沉了许多,偶尔有冷风吹过,十二月的雪要来了。

3

又过了一周,温度随着元旦的到来下降的越来越明显。中间下了一场雪,路面上还有些积雪没有化掉。

又是一个午后,我照常在整理书籍,这几天没有见到那个男孩,装满经济学相关书籍的那排书架也恢复了如常的冷清。

毕竟那是很专业的书籍,如果不是在学习这发面的内容,成年人也很少去翻看,更别说是小孩子了。

我这样想着,慢慢在“经济学”的标签旁走过。忽然,在余光中又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我猛的转过头,看到了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手里翻着一本原本放在书架最上面一层的厚厚的大书。

姿势和那个男孩简直一模一样。

女孩的全部注意力都在书上,一边翻书一边还在记录着什么,没有注意到我在看她。我慢慢走了过去,抬头轻声说道:“站那么高,小心点啊,要看的话拿下来看也行”

女孩有点吃惊,扭过了头。

“唔……我知道。”女孩扭回头,又把目光移到了书上。

我推上书车慢慢走开,心中的一连串问号又浮现了出来:现在的小孩都这么厉害了?

这么小就开始看专业书籍了?还是放书的时候放错了,把漫画书放到那一层了?不会又在折书角恶作剧吧?看来下班了要去检查一下那层书架,我这样想着,把几本书从书车上拿下来,放到了旁边的书架上。

下班以后,我抬着梯子走到装满经济学著作的那排书架旁。梯子并不轻,图书馆准备梯子是为了方便读者去拿书架上层不容易取得书,但是因为很多人嫌麻烦,梯子很少有人用。

小孩子抬这样的梯子不会觉得重吗?我一边这样想,一边沿着梯子爬了上去。

《国富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最上面一层都是一些大部头的著作,根本没有适合小孩子看的书。我抽出最左边那本《国富论》,翻了两下,发现依然有一页被折上了角,折的角并不大,刚好可以把页码挡住。

我又抽出来几本,发现竟然书里都有一页被折上了角,每个折角都刚好把页码挡上。有些书页虽然没有被折角,但也有被折过的一道痕迹,明显是折过后又被抚平了。

我吃了一惊,但又充满不解,这是小孩子的恶作剧吗?如果是恶作剧,这也太麻烦了吧,还要搬梯子,爬到这么高的地方。

在下面也可以给书折页,为什么一定要选最上面这一层书?如果不是恶作剧,那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书页呢?有些被折过的又被抚平了,这又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慢慢从梯子上下来,心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同事们有没有主要到这两个孩子呢?还有其他的孩子吗?

望窗外看去,外面的天色已经漆黑一片,街道两旁的路灯已经亮了起来,同事们大多都已经下班离开,我看了一下墙上的钟表,已经六点半了。

今天太晚了,同事又不在,看来只好明天再去问这件事了,我带着挥之不去的疑惑,走出了图书馆的门。

4

第二天刚到单位,我便和同事谈到了这件事,几个同事一听,便打开了话匣子,都说见过那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经常中午过来搬梯子,然后就开始翻那几本经济学的厚书。

有时候周末的下午,两个孩子会一起来图书馆,他们一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去借梯子翻那些厚书了,两个孩子会坐在一起看书,看起来很亲密的样子,应该是关系不错的玩伴吧。

听到同事们的描述,我才知道,男孩和女孩是认识的,但是同事们并不知道折书页的事,大概没有人去留意,也没有人搬梯子去翻那些书。

接下来的几天,每到下午我都会去翻那些书,看被折的书页有没有变化,因为每次被折起的角都刚好将页码挡住,我想这些页码是否是有某种含义的,抱着这种猜想,每次检查后我都会把被折的书页的页码记录下来。

偶尔我也会看到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安静地看书,但我没有去质问关于折书的事情,一方面是认为强硬的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好奇心的驱使,希望可以查清楚这件奇怪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发现:每次被折过的书的数量大多时候是不一样的,这次被折了七本,下一次可能就被折八本。而且,每次都是从最左边的书开始,按着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本一本的折下去,没有间断。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把记录下的页码抄写到一张A4上,希望可以看出这些页码背后的含义。

一月十六号:26,21,9,10,9,14,8,1,15,13,1

一月十七号:2,21,8,1,15,2,1,13,1,25,15,21,3,8,1,15,10,9,1

一月十八号:23,15,10,9,1,25,5,19,8,9

一月二十三号:2,5,9,4,1,14,7,3,8,21,17,9,20,15,14,7

一月二十四日:13,5,9,19,8,9,2,1

一月二十五日:20,5,14,7

一月三十号:25,1,15,7,21,15,14,9,1,14

一月三十一号:11,1,9,24,9,14

二月二十二号:20,1,13,5,14,25,1,15,12,9,8,21,14

二月二十六号:26,8,5,14,4,5,13,1

二月二十七号:14,1,14,19,8,15,21

三月五号:24,9,1,14,7,12,9,11,1,9

三月六号:17,21,14,1

三月七号:10,9,5,19,8,21,25,9,17,9,5

看着这一页数字,有的长有的短,会有什么意义呢?真的有什么含义吗?就算有应该也不会很复杂吧,毕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

我仔细的看着纸上的数字,皱起眉头思考着。

这些数字都不是很大,没有三位数,都是一位数和两位数,嗯对,这是数字的共同点,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既有奇数也有偶数,这个没有什么规律。数有大有小,最小的是1,最大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