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因果

杨硕诚老师:

我们要尽量有智慧地去做好事,尽力而行,结果我们真的无法控制,也无法预知,心存谦卑就好。

但行好事,莫问因果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内容非常精彩哦~

(以下是音频文字整理版,不方便收听的可以点击收藏,先看文字)

▼▼▼

尊重因果,重视发心

学生:

我挺喜欢中医的,也透过这种方法来帮助身边的朋友,每次帮助他人以后自己也会很快乐。

后来遇到一位道家师傅,他是透过察三世因果、用法事的方式来帮人治病,他和我分享一个观念:当我们在不了解前世因果的情况下就帮助病人解决痛苦,一方面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对助人的人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对于这点,我会有所顾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杨老师:

经典曾记载:某人想学佛,当他来到佛陀的僧团时,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观想了一下说:“这个人,上下五百年没有任何跟佛法有因缘的连结,这个人如果要学佛,可能相当的困难。”可后来,尊者看到佛陀只简单对那人说了几句话,那人就开悟了。

目犍连很疑惑地问佛陀:“佛陀,我观想他都没有与佛的因缘,为什么他能这么简单在你的言语之下开悟?”

佛陀答:“因为你只能看到上下五百年的事情。”

佛经上说,一切的因缘唯佛乃能知之,连菩萨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就把自己现在知道的做好就行。

我们对因果要尊重,不要胡说因果,因果非常复杂,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单因单果,可能我们做的一件好事,但结果却无意伤害了他人,没关系,发心最重要

当然,我们要尽量有智慧地去做好事,尽力而行,结果我们真的无法控制,也无法预知,心存谦卑就好。

我们只是在用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帮助他人,这样就很好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杨老师:

为什么你认为帮助别人自己很快乐呢?

学生:

就是感觉自己被别人需要。

杨老师:

对!这就是因缘所生,也是我们常说的“如幻”。如果你的人生建立在必须要人家需要你、肯定你,你才快乐,那你这辈子会不断地追逐别人的需要和肯定,追逐做好事来获得人家的赞扬。

真正做好事的人是金刚经所言的无相布施,心无所住而行布施。如果你帮助他人的目的是希望他人报以微笑回馈你,这并不算是做好事,你只是做了件自己喜欢的事。

如实地面对自己:这件事情我喜欢做,也挺喜欢人家给我赞赏,但不要把它叫好事,没有那么伟大。

真正的好事是做了不求回报,哪怕被人误解,受人攻击,都无所谓,这叫做好事。

所以帮助他人这件事我们可以经常去做,但不要想太多。因为这是你喜欢做的事,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愉悦舒服而做,并不是为人家做,不要认为自己好像在帮助他人,很伟大。从本质上来说这仍然是属于一个自私的行为,当我们了解以后,也允许其自私,没关系,因为它不伤害别人,也是很好的。

但我们要记得,如果你人生的目标仍然放在别人的肯定之上,你才能够快乐的话,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一旦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你的快乐就无法得到满足。

但行好事,莫问因果

这一阶段禅说心语的内容,我们将集合2017年10月杨硕诚老师在北京辛庄禅修营中回答学员提问的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许多因时间关系无法前来参加禅修营的小伙伴,或许可以通过今后的分享,解开自己的疑惑。

感谢听打志愿者:秦润蓉,校对者:刘海红

但行好事,莫问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