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鏡沒異常,還是不舒服?也許是腸道過敏了

林小姐經常拉肚子、脹氣;容易緊張焦慮、急躁易怒、心情低落;還有過敏症狀,這些症狀的關鍵竟然在於腸道功能?

人體有一條最長的神經——迷走神經,連結腸道與大腦。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腸道的菌叢不只影響免疫系統與消化功能,還能透過迷走神經,向大腦傳遞訊息,調節荷爾蒙,影響情緒感知與心理狀態,醫學研究已證實這條「腸腦軸線」的存在,因此腸道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胃鏡沒異常,還是不舒服?也許是腸道過敏了

腸胃鏡做了沒異常不舒服還在?竟是功能出問題了

統計近3年受檢者10大健康異常,腸息肉與胃部異常問題位居前兩名,腸胃問題儼然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困擾,這幾年腸胃鏡的檢查人數屢創新高,腸胃鏡檢查主要是瞭解器官是否有結構性異常,如腫瘤、潰瘍、黏膜發炎、息肉等異常。倘若透過檢查確認腸胃道結構並無異常發現,卻仍然還有脹氣、腹瀉、消化或吸收不良等功能性異常的症狀,就可考量透過「功能性醫學」的進階篩檢,檢查是否有腸漏症、腸躁症、慢性發炎等問題。

醫學研究指出,影響腸道功能失調的主因在於飲食,若長期吃下不適合自己的過敏原食物,容易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長期累積會導致腸胃功能受損,進而引起上述症狀。

腸胃鏡沒異常,還是不舒服?也許是腸道過敏了

急慢性過敏原分析找出個人化飲食法鞏固腸道健康

在為林小姐安排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後,腸胃鏡檢查並無太大異常,依照主訴,判斷可能是腸道功能出現問題,進一步為她安排全套急/慢性過敏原分析,發現她對每天必吃的雞蛋與牛奶呈現中重度過敏,因長期攝取過敏原,食物中的蛋白質未被完全消化因而進入血液,啟動免疫反應,讓身體處在慢性發炎狀態,使腸胃道黏膜受損,因此產生拉肚子、脹氣、焦躁等腸漏現象。找到食物過敏原後,為她擬定改善策略如下:

1.個人化食物輪替法

首先,在前3個月,避免攝取過敏原-奶蛋類食物,改以豆漿、杏仁、芝麻來代替奶蛋類食物,補充蛋白質,3個月後,更改菜單,每4天1次加入一點點的蛋類或是牛奶,讓身體逐漸適應,延遲過敏反應,透過這樣的循環,逐漸幫助林小姐調整體質。

2.量身訂做保健食品修復腸道功能

腸胃鏡沒異常,還是不舒服?也許是腸道過敏了

3.過敏原會改變若症狀又出現建議安排複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