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心!在蘇州奮鬥10年,居然抵不過現在住的房……

標題這句話,來自一個聊天群裡。

那天,大家在探討工作賺多少錢,紛紛發表意見。

有的說當年薪水1200,10年翻了20倍,現在薪水20000多,可以說很驕傲了。

有的說當初一年到頭攢不下一分錢,現在一年也能攢下個十幾萬了,好像也不錯了。

突然,有人冒了一句:我來蘇州十年,拼死拼活賺的錢,沒有我現在住的房子市值多。

大家立刻安靜了。

好像……是這麼回事。

太扎心!在蘇州奮鬥10年,居然抵不過現在住的房……

試想一下,10年前,蘇州工業園區才剛起步,金雞湖還是一片蘆葦蕩。

那時候的玲瓏灣,才六七千塊,一套房子下來100萬不到,現在房價5萬多,一套房子600多萬。

如果那時候狠心買了,首付才30萬,一個月貸款4000塊。

到如今,你用了30萬+10年*12個月*4000元/月=72萬,變成了600萬,扣除那已經算不算成本的剩餘貸款,你賺了500萬。

關鍵在哪裡,你這500萬賺的很輕鬆,都不用精力的。

而你的薪資呢你日夜勞動,即便按照峰值“一個月收入2萬”,每月消費5000元,還剩15000,一年剩20萬,10年也就200萬。

你拼死拼活的賺200萬,意義又何在

太扎心!在蘇州奮鬥10年,居然抵不過現在住的房……

都說美國的資金全部沉澱在消費產品裡,而中國資金全部沉澱在房子裡。

上次聽一個朋友說起他老闆。

說他們老闆公司開的還不錯,每年賺三四百萬總是有的,十幾年都沒怎麼擴張過。

但是他老闆有個癖好:每年賺來的錢,會去買一兩套房子,也不貸款,就“量力而行”,買得起哪裡就買哪裡。

現在呢,他老闆的生意一樣做著,但是房產遍佈江浙滬,身價早已過億。

在那位朋友看來,他老闆開公司是“假象”,買房子才是“真諦”,因為他並不想公司做多大,能賺到錢就夠了。

是呀,公司越大心越累,哪有買房子來的輕鬆

太扎心!在蘇州奮鬥10年,居然抵不過現在住的房……

很多人擔心房價會下跌。

你看這商品房十幾年了,跌了嗎身邊那麼多在感嘆“當年沒買房”的主,現在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記得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他的感嘆:

“我有10萬塊的時候,一套房子要20萬,我有20萬的時候,一套房子要40萬,我現在存了100多萬了,房子要500萬……”

是的,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GDP的增速、貨幣的貶值速度,你要是等,你就永遠等不到。

房子作為“固定資產”,而且是一個“剛需”的固定資產,其增值保值能力可見一斑。

在我們身邊,有投資房產後悔的,比如買商鋪或者酒店式公寓的,但是,至今沒有見過後悔買住宅的。

太扎心!在蘇州奮鬥10年,居然抵不過現在住的房……

就像前文所說的那位,他拼死拼活賺的錢,不如他房子的市值。

他是到蘇州第三年買的房子,當初房價11000,總價100萬的小房子,現在房價27000,總價250萬。

可是,自從買了第一套之後,他就再也沒買過房子,總是猶猶豫豫,總覺得房價漲的有點快,買不起,或者說覺得會跌。

七年過去了,他還是隻有這一套房子,市值即便是250萬又如何

他不敢賣,賣掉也買不起同地段的房子了。

或許,人生的價值,已經被房子顛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