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提起膠捲機復活計劃,或者我會第一時間想起之前的 “尼康粉絲眾籌”。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一位叫做 Samuel Mello Medeiros 的玩家,在眾籌平臺 Kickstarter 中推出了一臺叫 “I’m Back” 的數碼後背。這個配件能夠符合要求的膠捲相機變成數碼相機,讓它繼續服役,履行拍照的義務。

雖然,這個概念能夠 “活化” 一些老古董,讓它們恢復可玩性。但礙於 “I’m Back” 數碼後背搭配的傳感器實在太糟糕了,即便玩起來也沒能激發起多大的興趣。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 富士拍立得相紙. 圖片來自:Blogspot

或者在這裡,膠捲才是膠捲相機最好的歸宿。如果要糾結換後背來增加玩味的話,可能拍立得才是最好的做法。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近日,設計團隊 NINM Lab 在眾籌平臺 Kickstarter 上發佈了一款膠捲相機用的拍立得後背 Instant Magny 35。

它由光學底片背、光軸鋁合金筒及出片機背這三個配件組成,三個部分在不用時候可以拆卸,方便收納。組合起來的 Instant Magny 35,就像是把相機架在一個 485 克的 “雪糕筒” 上面一樣。 Instant Magny 35 配備了 1/4 螺絲接口,只是這個螺絲接口放在了機身正面,要接到三腳架上的話,估計造型也比較奇怪。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兼容的器材方面,NIMN Lab 表示 Nikon FE/FM/FA 系列、Olympus OM 系統、 Pentax M 系統、 Canon A 系統,以及 Leica M 系統的膠捲相機都能夠用上 Instant Magny 35 拍立得後背。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 Leica Sofort 拍立得相機. 圖片來自:Siliconimg

或者,徠卡的機身接上 Instant Magny 35 後拍照,可能會比那款新的 Sofort 拍立得來得更有 “德味”。畢竟,不管機身還是鏡頭,都是徹徹底底的徠卡出品。

要打算把拍立得做到膠捲相機上面,這確實是一件好玩的事。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相比膠捲,拍立得現在還算大眾一點,還能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活性。可惜的是 Instant Magny 35 只能兼容一種相紙,要是未來能夠有新的後背去支持傳統拍立得相紙,甚至是寶麗來的相紙,可玩性會再高一點。

要知道,給膠捲相機換拍立得後背這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Lomography 之前就給自家的 LC-A 膠捲相機推出過一個兼容舊款相紙的拍立得後背,用戶只需要直接拆卸替換就可以在 LC-A 上用拍立得相紙了。Instant Magny 35 這次,是推出了一個更加 “開放” 的數碼後背,讓更多的膠捲相機用戶能夠體驗這種改造玩法而已。

不過,Instant Magny 35 目前限制還有點多。要是後背蓋有可換結構,可以兼容兩種拍立得相紙,再支持更多的膠捲機身就更好了。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 美能達 X-700. 圖片來自:Flickr

作為一個 MINOLTA 美能達用戶,筆者我還是更希望 X-700 也能在未來的設備兼容之列。

售價方面,這個拍立得後背的眾籌價格為 778 港幣,摺合人民幣大約是 633 元左右。要是 NIMN Lab 眾籌成功,Instant Magny 35 未來商品化後的售價大概 1258 港幣,摺合大概 1024 元人民幣。

老膠捲機還有什麼新玩法?用這個把它變成拍立得

這個售價對於一個小眾的配件來說,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不是說它比 Lomography 的 LC-A 組合便宜多少,而是對於能活化膠捲機的設備,這個價來供養興趣,確實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