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周杰倫曾經說過,他的目標就是成為像羅大佑一樣,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李宗盛對羅大佑的評價也高得略顯謙遜,自稱和羅大佑相比會讓他感到惶恐,甚至直言羅大佑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那麼羅大佑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讓這兩位頂尖音樂人給出超高的評價呢?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羅大佑其實並不是學音樂出身,而是出生於與音樂沒多大關係的醫學世家。他從5歲起就開始練習彈鋼琴,畢業院校也不同於現在很多明星所讀的中戲、上戲或者北影,而是中國醫藥大學。在校時是學生樂隊的鍵盤手,當時才1972年,自此開啟了他的音樂演藝道路。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童年》,《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這些當年在校園上空不斷迴響的經典曲目相必大家都有聽過,歌詞通俗易懂,嗓音識別度很高。但是也正因此有人說無法欣賞羅大佑,覺得歌詞沒有深度不夠優美,嗓音也是一副破鑼嗓,曲調旋律既單調又無趣。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每個年代所追求的潮流不同。但是羅大佑的歌曲代表的不僅僅是歌曲本身,更多的是是包含了那個時代的一種躁動不安,積極探索的一種精神。當然他的作品質量也並不差,羅大佑就是那個時代的“周杰倫”,他們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傳播的持續性長久,喚醒了當時相對沉寂的流行樂壇,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真真正正的值得尊敬的音樂人。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80年代由羅大佑作曲的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更是在華語樂壇爆紅,歌曲旋律優美,中心主題明確,由60位中國當紅歌手深情演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距今為止不論是李宗盛還是周杰倫、林俊杰等知名流行音樂歌手都沒寫出能達到如此高度的歌曲。 他的多首歌曲甚至寫入當時的流行音樂教材,當做示範曲目,比如《童年》這首經典曲目,旋律易記,結構段落非常清晰,直至現今有的吉他教材還在用它做初學曲目教學。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1991年羅大佑推出新作《皇后大道東》,其意味更是深長。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香港舉行了隆重的交接儀式,羅大佑的兩首歌曲《東方之珠》和《明天會更好》被千萬兩岸電視觀眾跟著合唱,迅速成為兩岸三地傳遍大街小巷的名曲。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儘管才華出眾,生活中的羅大佑並不像很多港臺歌手一樣高調,他常常戴著墨鏡出席活動現場。羅大佑說出原因:是因為生活經歷所致,感覺自我缺少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從社會最基礎開始坐起的經歷。他說好像是有一種優越感,所以進入娛樂圈之後面對色彩斑斕的舞臺、面對攝影師強烈的燈光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想把自己保護起來。

羅大佑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他有何過人之處

​這就是羅大佑的光陰故事。他的部分作品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無數音樂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啟迪,所以被周杰倫譽為“音樂教父”不足為過,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