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韓信畫像

可以說,在垓下之戰前夕,韓信掌握著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此時曾經有兩謀士分別勸他背叛劉邦,三分天下,但是他都拒絕了。這真的是因為韓信不願出賣劉邦的愛,怕背上良心的債嗎?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並不盡然。

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項羽畫像

韓信背水一戰擊敗齊王廣與龍且的聯兵並且斬殺龍且,霸王項羽痛失愛將之後派盱眙人武涉充當說客。武涉見了新任齊王韓信之後對他提出了“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的建議。此時,韓信表達了對項羽的不滿以及對劉邦的感恩:“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劉邦畫像

武涉黯然離去之後,齊人蒯通又以相面為由,再次建議韓信背叛劉邦,三分天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此時,韓信仍然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蒯通,他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而蒯通則以陳餘、張耳二人為例,他們從天下聞名的刎頸之交變成了必殺對方而後快的仇人,成為天下的笑話,隨後表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你現在“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不會有好結果的。韓信沒有回答。

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楚漢爭霸形勢

對於這兩個人提出的三分天下的建議,韓信都是以感激劉邦知遇之恩為理由拒絕。但是,他之所以這麼說,其實還有一個不能說出的秘密——他沒有背叛劉邦的資本!試看韓信的巔峰時期,他手下的第一武將是灌嬰,第一文臣是曹參。這倆都是劉邦的心腹,他們從起義之處就與劉邦共患難。另外,韓信手下大將不是自己人,他的兵也未必徹底聽命於他。當年劉邦偽裝成使者,徑入韓信大營,憑一己之力就奪取韓信兵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韓信最得勢的時候,為什麼不肯背叛劉邦,三分天下?

秦末起義形勢

這都說明,雖然韓信是千載難逢的戰神,但他玩不了政治,所以坐不上第一把交椅。對老大起歹意之時,就是他喪命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