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3808万科研经费,这所985高校再获一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俗话讲“民以食为天”,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离不开对粮食的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但究其根本是我国粮食产量的跨越式增长。近十年来,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粮食高产的同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减施,使国人吃饱饭吃好饭,是每一位农业科研人员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近日,科技部公示了3个农业领域重点专项的立项清单,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人王朝辉以“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1个立项获批中央财政经费3808万元,实施周期3年。

获批3808万科研经费,这所985高校再获一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除此之外,本次还公示了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和“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2个重点专项,合计项目共有36个,总经费达到10.9亿元。其中“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公示15个项目,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达61973万元;“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拟立项12个项目,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达34778万元;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拟立项9个项目,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达12720万元。截至6月8日,已公示的项目达到23个,公示项目达到406个,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达到81亿。

获批3808万科研经费,这所985高校再获一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朝辉教授一直以土壤—作物—环境体系的氮素动态为中心,长期从事旱地水肥管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施肥与农作物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与陕、甘、宁、青、新与内蒙、山西等西部省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旱区农田水肥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以“扩容、增蓄、减蒸、促用”为切入点,“测土监控、配方施肥”为手段,建立了以“降水周年调控、水分跨季节利用”和“土壤有机质提升”为突破口的旱地集雨保水及土壤定向培肥技术,以减肥增效环保、稳产增产提质为目标的旱地作物监控施肥技术。与全国55个小麦综合试验站合作,连续多年研究我国主产区小麦的营养品质与卫生安全状况,明确了我国小麦营养的限制元素与重金属安全问题,确立了关键营养元素的调控技术。

获批3808万科研经费,这所985高校再获一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此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批3800余万元科研经费,一方面体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性重视,同时也是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能力的又一次肯定。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将以此为契机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