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民國時的各路軍閥?

蘄黃四十八

來看看這個

01

清末民初,政權交疊,是中國社會劇烈震盪,大變革的時期。也為各種人物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一時間梟雄輩出。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其中一位民國早期威風八面的大軍閥。

說起舊上海,都知道上海灘的幾位幫會大佬: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等人。可是我要說在此人面前,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黃金榮只是他的一個徒孫,因為黃金榮的師父張仁奎是他的一個直系弟子。你未必知道此人,他就是民國初年的北伐軍上將徐寶山。

徐寶山1866年出生於江蘇鎮江。他的家在古老的南門大街上,那裡自古以來是南來北往的商販聚集的地方。他從小跟著父親當篾匠,幫人家做竹器。

徐寶山15歲這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開始不務正業,成了無業遊民。靠著一副魁梧身材和過人的臂力,徐寶山練得一身好武功,刀槍劍棍無所不精。據說,他有“裂帛功”,能徒手撕開粗大的新毛竹。他的點穴功也十分了得。

此人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為了朋友不惜兩肋插刀。而力大無窮的徐寶山,總是能夠在打鬥中以寡敵眾,如同下山之猛虎,於是人們給他起了個“徐老虎”的綽號。

小小年紀就有著超人的膽識,令徐寶山成為當地聞名的角色。當時,駐紮在鎮江的旗人兵營中的一個旗兵,姦汙了鄰里一位少婦,引起當地民眾的公憤。徐寶山一貫痛恨恃強凌弱,橫行鄉里的惡行,通過查訪,他找到這個作惡的旗兵,揮刀便將他的頭顱砍下。

民國時期的鎮江金山寺

闖下大禍的徐寶山,為了躲避官府的通緝,逃到了長江對面的江都縣,加入了一幫土匪的隊伍。一次,匪首安排徐老虎參加了在江都仙女廟的搶劫行動。因為案情重大,驚動了官府。揚州知府下令周邊各縣,捉拿參與搶劫的土匪們。

徐寶山見勢不妙,便悄悄潛回鎮江,躲在寶蓋山下的一個朋友家中。不料還是走漏了風聲,被官府抓獲。因為不是主犯,他被押往甘肅服刑。

02

途經山東時,徐寶山居然趁著半夜偷了一匹駿馬,一路狂奔,逃回鎮江西郊的高資鎮。再從這裡過江,投靠了江北面瓜洲的鹽梟孫七,開始以販鹽為生。

發跡後的徐寶山曾經對他的參謀長回憶這段經歷說,那時“冤家極多,且官兵緝捕,年輕時從未睡過一夜好覺,吃過一頓好飯。晚上睡覺不是在船上,就是在亂墳堆裡。上岸睡覺,總要帶上兩支手槍,一箍線香。睡覺時點著一根香綁在手指上,等香火燒到手指,便換一處地方再睡。”

民國時的亂墳堆

在這種刀尖上舔血的生涯中,徐寶山練就了一手好槍法,據說他能左右開弓。在黑夜裡,甚至能憑感覺打滅幾十步開外的香火頭。

自古以來,鹽業是朝廷財政的重要來源。揚州作為兩淮鹽業的集散地,免不了私鹽氾濫。為了爭奪利益,各路鹽梟紛紛佔地為王,互相爭鬥。

當時盤踞瓜洲的孫七與另一個鹽梟柏氏為了爭奪地盤常常大打出手。柏氏有兩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十分兇悍,爭鬥中孫七往往處於下風。徐寶山的入夥,讓孫七實力大增。

這個孫七在青幫中屬於“禮”字輩,輩分很高。他讓徐寶山按青幫規矩,拜祭自己去世多年的師父為師,當了自己的師弟。於是徐寶山成為青幫中輩分極高的人物。

一天,徐寶山在回家途中,恰遇柏氏兄弟調戲少女,於是大聲制止。柏氏兄弟報出了自己名號,讓他不要找死。一言不合,雙方大打出手,徐寶山以一對二,卻不落下風。隨後雙方援兵趕到,展開一場大火拼。械鬥中徐寶山砍死了柏氏兄弟,也為幫派贏得了地盤。

孫七死後,徐寶山不忘兄弟情義,繼續輔佐孫七的遺孀白氏,還演繹了一出俠骨柔情的江湖愛情故事。上世紀80年代上映的香港電影《徐老虎與白寡婦》,故事就是源於這裡。

03

後來,徐寶山來到瓜洲上游的十二圩,自立門戶。他的名聲日盛,越來越多的江湖人士從各地過來投靠。

清朝同治年間直到民國,十二圩一直是兩淮鹽務轉運的重鎮,被稱為鹽都。民國時期有分省地圖,上面沒有標出儀徵縣,卻有十二圩港口,可見它的重要。這裡自然也成為鹽梟們走私販運的必爭之地。

徐寶山作為江北青幫老大,他與泰州城內的洪門首領任春山合作,開山立堂“春寶堂”,使得旗下人馬更加壯大。他為手下制定了嚴格的幫規。春寶堂的幫眾有兵器武裝,驍勇兇悍,官兵都不太敢惹他。

當33歲的徐寶山擊敗所有對手,獨佔了十二圩後,周邊鎮江、揚州的各個口岸都早已是他的地盤。他的手下幫眾上萬,擁有大小700多艘船隻,勢力觸角從武漢到南通,長江沿線上千里。

徐寶山在揚州也做了一些慈善好事,他規定每販一船私鹽,就抽兩包作為賑濟之資。遇到災害,他也會給窮苦人施捨衣粥,說明他很注意爭取民心。

04

徐寶山絕不只是一個只知道賺錢的鹽梟,他還十分關注國家社會的政治風雲。戊戌變法失敗後,徐寶山深為光緒皇帝不平,他派心腹到香港與康有為聯繫,意圖聯合對付慈禧。康有為還專程來到揚州,與徐寶山商量此事。

1900年,徐寶山自封為兩江兩湖兵馬大元帥。他貼出《告示》,謊稱自己是奉光緒密詔“清君側而奠國基”,號召天下豪傑行動起來。

這個告示引起了清廷極大的恐慌,實業家張謇等人也擔心發生兵亂,極力勸清廷招安徐寶山。在清廷軟硬兼施下,徐寶山失去了當初的豪情,提出赦罪賞官的條件。

隨後,兩江總督劉坤一讓他當上了正五品的新勝緝私營管帶,負責長江緝私任務。徐寶山從鹽販子搖身變成了大清官員。

徐寶山對於朝廷的差使倒也盡職盡責,他嚴厲整肅地方治安,凡是姦淫搶劫者一律槍斃。接受招安後的10年間,他痛下殺手,剿滅了鎮江周邊眾多會黨,自己也晉升為江南巡防營幫統。徐寶山成為鎮揚一帶強大的地方勢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徐寶山成了清政府和革命黨都竭力爭取的對象。革命黨方面,陳其美派他的部下、跟徐寶山有親戚關係的李竟成,回到鎮江聯絡徐寶山醞釀光復。徐寶山看見革命黨日益強大,權衡再三,他提出革命結束後,還由他收取揚州鹽稅的條件。

清末的鹽商都需要一紙執照

隨後,徐寶山率部投身革命。鎮江光復後,揚州也光復成立了軍政分府,徐寶山當上了揚州分府都督。他出力幫助革命黨光復了泰州、東臺和鹽城等地。11月底徐寶山配合革命黨人進攻南京,在津浦鐵路葛塘一帶截擊打敗了辮子軍張勳的軍隊。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徐寶山被孫中山任命為第二軍上將軍長,成為能夠與黎元洪比肩的辛亥大佬。

徐寶山對辛亥革命還是做出了貢獻,他的加入壯大了東南地區的革命勢力。不過當革命觸犯到他的利益時,便又成了那個徐老虎。他將揚州看成是自己的私家後院,不容他人染指。

南京光復後,北伐臨淮總司令林述慶,奉命到揚州組織北伐軍總司令部。這可觸犯了徐寶山的禁地,他隨即以強迫剃髮為名,派人將總司令部的200名衛兵全部繳械。林述慶隻身逃出,才倖免於難。

05

昔日大鹽梟成了如今的大軍閥,徐寶山依然改變不了他的投機本色。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徐寶山見風使舵,一改原先支持建都南京的主張,要求建都北京。

宋教仁被暗殺後,南北矛盾日益尖銳,衝突不可避免。揚州成為雙方都想爭取的戰略要地。徐寶山對於南方革命黨的極力爭取不理不睬,卻收下北洋政府送來的25萬元鉅款的賄賂。他甚至將兒子送往北京做人質,以表示忠心,這讓革命黨人十分震怒。

特別是,他竟然還截下了革命黨從上海運往安徽和江西的軍火,這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陳其美等人決定除掉徐寶山,而暗殺正是陳其美熱衷的拿手好戲。

陳其美

徐寶山雖然是一介武夫,卻特別喜愛古玩。1913年春天,他看中了一個名為美人薺的花瓶。這天,位於揚州的徐府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民國大佬張靜江派此人送來了徐寶山夢寐以求的古瓷瓶,還特意關照警衛,此物價值連城,一定要徐寶山本人打開。

徐寶山看到寶貝來了,驚喜不已。他與兩個隨從一起入室觀看,自己同一人合力開盒。因為擔心打開木盒時會傷到花瓶,他還特意用自己的腹部抵住木盒。

盒蓋剛打開,只見裡面冒出一股青煙。徐寶山大叫一聲不好,轉身想走。可是不等他轉身,只聽一聲巨響,徐寶山被炸得血肉橫飛,腸腹洞穿,當場斃命。一代梟雄徐老虎落得如此慘死結局,時年47歲。

徐寶山被炸死的慘狀

原來,徐寶山喜愛花瓶的消息被陳其美知道後,他找來炸彈專家,在一個精美的木盒內製造了這枚奪命的炸彈。

揚州都督徐寶山被炸身亡的消息,震驚朝野。《申報》等各大報館鋪天蓋地般報道,《真相畫報》上配發了徐寶山的近照和被炸死後的照片。總統袁世凱親擬祭文派人赴揚州悼念,副總統黎元洪通電各省,譴責此暗殺,並送輓聯。康有為、章太炎和張謇等人都送來輓聯哀悼。

06

如今,在風景秀麗的揚州廋西湖公園內,有一座古典園林建築“徐園”,那就是當年為了祭祀徐寶山而建的祠堂。徐寶山當年的將軍府,被他的兩位夫人改為祗陀林庵院,如今仍在。

在鎮江西南郊區的一個村莊,一處葡萄園中有一個隆起的土坡,那裡便是徐老虎的墓地。當地人說原先非常氣派,墓前有石獅、石墩和石像。徐寶山的臉被炸掉了,下葬前還鑲了一副金臉。

他的墓碑如今還在,上面清晰可見“陸軍上將徐公寶山之墓”,只是中間不知什麼年代已經被鑿出一道深槽。可以看到的還有那塊祭文碑刻。

徐寶山這個人物,在近代史上可算是譭譽參半。不過如今這裡的人們說起徐寶山,已不再評判他的好壞,只是作為一個茶餘飯後的傳奇故事而已。

一代梟雄徐寶山是鎮江人,與南北朝時期“氣吞萬里如虎”的宋武帝劉裕也算是同鄉。這讓眠眠想起借用辛棄疾寫於鎮江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的一句:“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來結束此文。

而《滾滾長江東逝水》中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似乎也可以,這位同學,你說哪句更為貼切呢?


漢周讀書

要說軍閥,我們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軍閥是壞人!
他們連年內戰,禍國殃民,搞得老百姓名不聊生,當然屬於壞人嘛!
這種理解有失偏頗!正確的理解應該是:


軍閥和我們昨天說的袁世凱一樣:其實不能用好人和壞人來簡單定義, 好人和壞人的標準定義不了這群梟雄!

中華民國不應該叫中華民國,應該叫中“閥”民國,軍閥的閥,這樣才貼切!

為什麼呢?

因為民國時期,各路諸侯上百家軍閥數百個,中華民國是一個由數百軍閥組成的 國家!


為什麼說用“好人”和“壞人”定義不了這幫梟雄呢?

舉幾個著名“好軍閥”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段祺瑞,
張作霖,
吳佩孚,
閻錫山,
這幾位是 民國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大家的認知裡面,這是一幫:

老兵痞,
老政客,
老油條,
他們都是厚黑學高手,八面玲瓏 左右逢源,
他們很會耍手段,他們很能玩陰謀!
這是我們認為的他們壞的一面。


但是同時,他們也有好的一面:

他們懂得治理地方,
都很愛民,
他們勵精圖治,
把自己治下 的一畝三分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我們先說段祺瑞:

作為“北洋三傑”之一的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曾任國務總理,有 “三造共和”的美譽,他是實力派軍閥,但是呢,他又以

不抽、
不喝、
不嫖、
不賭、
不貪、
不佔的“六不總理”享譽於世。
在物慾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他身居如此高位,居然 還能做到此 6 不,他就是個官場的另類,讓人不得不佩服。



然後是張作霖:

張作霖張大帥的各種英雄事蹟就不說了,年輕的戎馬生涯,之後成為東北王,坐鎮東北虎視 全國。

東北在他的治理下,面對強敵沙俄日本,他能左右逢源,委曲求全,幾十年下來基本 沒吃什麼大虧。

你等到他的敗家兒子張學良上臺之後馬上就被日本人乾的那叫卑服的,你就 可以理解張作霖的能力有多強了!

然後是吳佩孚:

吳佩孚是個典型的軍閥,也是個粗人,但是他做官幾十年,管理過幾個省的地盤,帶過幾十 萬大軍,但是他沒有積蓄,也沒有田產,吳佩孚有四不:

不納妾,
不積金錢,
不留洋,
不住租界。
此四不,足可見其情懷,身處如此亂世,居然還能有此節操!

出淤泥而不染,高風亮節,不簡單!

民國時期吳佩孚有一個外號叫玉帥,玉呢就是玉石的玉,吳佩孚確實配得上玉帥這個稱呼!


最後是閻錫山:

閻錫山其實名聲不太好,閻老西,死扣死扣的,並且政治上很狡猾沒信用,甚至可以說是無 恥不要臉。但在他主政山西的 40 年裡,真的是把山西當自己家一樣經營,把山西當做自己 的家族企業一樣經營,把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條,山西的富庶和平靜,和整個民國時代全國其 他地方的滿目瘡痍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時河南河北的難民,都競相投奔山西而去,就是因為 山西當時富庶沒有戰爭,能活下去。

於亂世之中, “保一方平安,促一地繁榮” ,給治下的百姓以休養生息,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 事情。

你能說這樣的閻錫山是壞人?!


按照我們普世的標準,這幾位軍閥的這些行為,不光不是壞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 是好人,保境安民的好人啊!


那麼既然是好人,為什麼給大家的印象裡,軍閥又都是壞人呢?又為什麼必須死呢?

韜奮大叔語錄:有些人必須死,即便他們是好人,例如民國時期的軍閥!

其實我們題目中說的一群必須死的好人,並不是指代 某一個人,不是說哪一個軍閥就該死,應該死的不是軍閥裡的某一個人,而是軍閥這個物種, 這個作為割據勢力存在的物種!


為什麼軍閥必須死呢?

因為中國的地盤就那麼大一塊地盤,蛋糕就這麼大一塊蛋糕!

一個軍閥圈多了,多吃多佔了,另外一個軍閥就會覺得我的地盤就少了。

怎麼辦?


涼拌!


用張作霖的口頭禪來說叫:媽拉個巴子,你手上有槍,我手上的也不是燒火棍,幹他孃的!

於是軍閥混戰,今天直系打奉系,明天奉系打皖系,全國上下,四處點火,到處放炮,亂成 了一鍋粥!


民國的軍閥混戰主要分為 3 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舊軍閥之間的混戰: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內部死磕!

1920 年,打了直皖戰爭!
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戰爭!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5 年,第三次直奉戰爭!
斷斷續續的,北洋軍閥內部打了 4/5 年!
第二階段是北伐!

就在北洋軍閥內部死磕的時候,南方的蔣校長和李宗仁這些新軍閥慢慢出現了,北伐戰爭開 始了:

1926 年 5 月北伐開始,到 1928 年 6 月基本結束,歷時 2 年,打掉了北方的吳佩孚、 孫傳芳和張宗昌在山東這 3 箇舊軍閥,名義上從南到北統一了中國!


中國這個亂攤子,貌似給北伐革命黨人收拾了!

所有老百姓翹首期待:中國是不是能夠獲得一點喘息的機會,老百姓可以安定下來休養生息 幾年了吧?內戰可以結束了吧?

好期待啊!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北伐打掉了 3 箇舊軍閥,但是並沒有給中國帶來和平,戰爭很快進入了第三個階段:中原大 戰時期!

中原大戰是所謂的新軍閥的內部死磕:

當時新軍閥的 4 巨頭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 仁,蔣介石以一敵三,掀開了中原大戰的序幕! “中原大戰”歷時 7 個月,雙方動員兵力 110 萬人以上,支出軍費 5 億元,死傷 30 萬人, 戰火波及 20 多省,當然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告終!

這期間,除了四巨頭之間的死磕,地方軍閥也沒消停!

在雲南有唐繼堯和龍雲死磕,
貴州的 王家烈和毛光翔死磕,
四川的劉湘和劉文輝叔侄倆死磕,
山東的韓復榘和劉珍年捉對廝殺!
頻繁的軍閥混戰,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痛苦和災難。
中華民國一共十多年,戰火燒了十多年,從沒停息過:最早是北洋軍閥內部死磕,然後是北 伐,舊軍閥和新軍閥死磕,等到舊軍閥被打趴下之後,新軍閥又走上了舊軍閥的老路,內部 也開始分裂,然後繼續死磕!

戰爭沒完沒了!

並且,這個狀態一直持續,絲毫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戰火持續的時間,可能還有 10 年十 幾年,也可能還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這就是軍閥這個物種為什麼給大家留下“壞”印象的原因,這也是我們都希望他們“死”的原因。


所以,再回到我們的主題:

問:軍閥到底是不是壞人?!
答:不是,這幫梟雄不是用"好人”和“壞人”能夠定義的!

曉木曰兮

題主所說的民國軍閥一般指代北洋軍閥集團。

近代軍閥勢力發軔於晚清(湘軍、淮軍、其他團練)“兵為將有”的地方軍事化趨勢之中,草創於袁世凱的編練新建陸軍,興盛於北洋六鎮的設置,正式形成於辛亥革命前後的各省起義,造就了北洋軍閥的勃興,這就是北洋軍閥集團興起的基本軌跡。

北洋軍閥集團的骨幹有段棋瑞、王士珍、馮國璋、段芝貴、徐世昌、唐紹儀、周學熙、梁士治等人,他們於清末新政和編練新軍時期,廣集在袁世凱周圍,可以說有文有武,自成系統,而袁世凱本人也得到滿清親貴們的有力支持。

北洋之稱原本是一個地理概念,出現於嘉慶、道光年間。當時是指以吳淞海口為界,吳淞口以北的江蘇、山東、直隸乃至東北口岸,統稱北洋。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直隸總督即兼北洋大臣,成為既是掌握軍政大權的封建大吏,又是個管外貿與外交的朝廷重臣,其權勢已凌駕於所有督撫之上。

北洋大臣的設置是清朝外交從地方到中央的轉變,從南到北位移的過渡,在李鴻章之手,天津的屏障外交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到袁世凱的“北洋”,更多地具有了軍事政治派系的意義,進而成為中國主要統治集團的稱謂。

甲午戰後,袁世凱編練新軍。小站所練初為“定武軍”袁接辦後稱“新建陸軍”,當時並無“北洋新軍”稱謂。北洋軍閥集團是以封建地主階級為主要的社會基礎,大小軍閥普遍地霸佔土地、廣置田產房舍,進行封建性的榨取和剝削。

北洋軍閥集團具有如下六個特點:一、它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的社會基礎,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時期帶有不同程度的資產階級性質;二、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為指導;三、割據稱雄,擁兵爭霸,互相爭戰;四、各樹派系,榮損與俱;五、縱橫捭闔,製造政潮,軍事鬥爭;六、為了擴展勢力大借款而低頭媚外,破壞秩序。

不可迴避的是,北洋勢力雖以武力為核心,卻並非純粹的軍事集團,其人才彙集遠遠溢出軍人範疇。一時北洋文治之盛,概莫能比。

尤其在近代中國政治轉型之機,雖然北洋軍人之力量舉足輕重,而北洋文治力量亦不可輕忽。吳虯即稱:

袁開府北洋,憲政黨人多為北洋幕府所羅致,遂有以北洋為政治中心之主張,報紙宣傳,乃有“北洋派”三字出現。

北洋政府時期,雖有政治變亂、兵燹紛起、政權頻更等非常之像,然而那時候的社會經濟、行政體制、司法體制、文化教育諸多方面,或有轉制之承接,或有興替之延展,或有亂局中之創制,或有更移中趨新等等,並非北洋軍閥“黑暗統治”之一語所能盡表。

後來國民黨內部由於派系眾多,勢力不一,又有新軍閥之稱呼,但是在國家統一背景下,已經不是原本軍閥的內涵。

總體來說,軍閥們藉助列強的支持和資助,編練軍隊,增強實力,並進一步攫取更大的權力。北洋軍閥在辛亥革命前後各16年的歷史進程中主要是扮演了破壞社會秩序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文化繁榮、維護國家穩定也有一些客觀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東方出版社,2016年。

王先明、杜慧:《北洋”正義“》,《歷史教學》,2014 年第 04 期。


歷史傳訊社

評價軍閥,大概也要一分為二,不能一個勁兒踩,也不能為了吸睛使勁捧。

軍閥,毫無疑問是個貶義詞,但不可否認的是,多數軍閥對自己的地盤管理發展得不錯。道理很簡單,在統一的環境下,各省長官都是下屬,做得再好,好處都要上交。而在亂世,各省軍閥卻可以把自己的地盤變成獨立王國,“我的地盤我做主”,名利雙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說白了,一個是為別人幹,一個是為自己幹。換做是你,哪種情況下幹得更有勁?所以,李宗仁在廣西,閻錫山在山西,張作霖在東北都搞得有聲有色。

當然,也不是所有軍閥都愛惜自己的地盤。比如張勳和張宗昌就很差勁。張勳做江蘇督軍期間,在南京大開殺戒,殺得興起連日本人都有3個遭殃的,所以江蘇人對張勳評價特別低。張勳不是江蘇而是江西人,而且當初被革命軍從南京打跑,所以他的行為可以算作報復。相比之下,張宗昌就更不是東西了,他是山東人,卻對山東百姓極盡搜刮之能事,被山東人恨死了。四川軍閥表現也不行,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軍閥太多,換得太勤,大家稱霸的時間都不長,所以“撈一把就跑”的心態很普遍,有的四川軍閥居然能把稅收到幾十年之後……

總體來說,軍閥整體素質不高,管理水平有限。山西的閻錫山算很成功了,長期霸佔一個省,而且非常穩定,把山西建設得也不錯。他曾想通過中原大戰問鼎天下,不過沒能成功。其實,他治理山西一地還可以,真讓他統治全國,從素質能力看,未必幹得好。


腦洞大開的歷史

軍閥出現於何時呢,袁宮保死了之後,袁世凱死了之後全國都亂了,東北有張作霖,直隸一帶有原小站的北洋系坐鎮,輪番當總統,南部地區有孫傳芳,四川地區先忽略,兩廣兩湖地區有北伐軍,西北有馮玉祥,閻錫山,馬家軍,新疆有盛世才。各做各的彼此獨立卻又有聯繫,沒事就打打群架,今天張作霖拉著馮玉祥打曹錕,明個張勳帶了四十盆花進京復辟,細看看民國的歷史雖然挺混亂但是也還挺好玩 每個軍閥都有其背後的勢力,如東北有日本人支持,桂系也是,蔣介石自成一系,買德系裝備,孫傳芳是英國的,大家都有彼此的勢力,卻又自己都完全吃不掉對方。所以說那個局面很奇怪,彼此打來打去卻領土還是那樣,但是他們的氣節很讓人敬佩,很少說北洋軍閥做漢奸的,比如被炸死的張作霖,被日本人毒死的吳佩孚 老段管日本人借了幾個億當時的日元和我國的匯率幾乎是一頂一的,實實在在的幾個億就是不還,曹錕徐世昌也都沒有當漢奸,他們的氣節是很重的。吳佩孚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當時標題翻譯過來就是問鼎中原的男人



史地菌

袁公離世後 北洋將領各自為政 形成了最初的民國軍閥 對他們的功過應該客觀評價

1:分疆裂土 相互征伐 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和痛苦 讓中國的歷史倒退 使中國國家實力衰敗 。

2:他們依靠外國勢力以提高自己的實力 不同程度的出賣了國家利益 客觀上也讓帝國主義在中國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

3:在民族大義面前 除了極個別的軍閥之外 絕大多數軍閥都能夠保持節操 儘自己最大力量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4: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 各路軍閥都積極發展各自地盤的工商業 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文明進程

5:他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人格魅力 同時他們相互對彼此個人都很尊重 雖然相互征伐 但對人身彼此不傷害 更不禍及家人 這一點也值得後人學習敬仰

總之 任何東西都是歷史產物 不能夠一棒子打死 也不能功過相抵 北洋軍閥的功和過要分清評論 他們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他們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痛苦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也永遠彪炳史冊!無論後世如何評論 他們都有中國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煎餅PK果子

清末被推翻,各地軍閥為了自保,生存各自為戰,拉幫結派,一片混戰,大魚吃小魚,勢力大的想更大的權益…。故年年混戰,馮國璋、王佔元、曹錕、段芝貴、陸榮廷等。民國初期大軍閥: 一 北洋軍閥總頭子——袁世凱 二 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直係軍閥頭子—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奉系軍閥—張學良,五省聯帥—孫傳芳 三 西南軍閥——桂系頭子—陸榮廷、滇系頭子—唐繼堯 新軍閥 一 中央—蔣介石 二 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張學良、唐生智、陳濟棠,

北洋軍閥:馮國璋、段祺瑞、張作霖、吳偑孚、孫傳芳;國民黨新軍閥: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