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明軍可以打敗豐臣秀吉20萬大軍,卻敗給了2萬女真土著部落,這是爲什麼?

新鮮事新發現


題目就很可笑。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差不多動員了15萬人,包括很多戰國名將;明朝方面,前後動員了20多萬人,靡費糧餉數百萬兩,陣亡將士七、八萬人,損失將近三分之一,不可謂不慘重。日本方面也是損失慘重,戰損和明朝差不多。

可以看一下明朝在朝鮮十三場主要戰役的勝負統計:平壤前戰,敗;平壤之戰,勝;碧蹄館之戰,敗;龍山之戰,勝;南原之戰,敗;稷山之戰,敗;蔚山之戰,敗;東南會戰,四路全敗;露梁海戰,勝;乙山海戰,勝。其中後兩次勝利還是豐臣秀吉掛掉,日本人無心戀戰的結果,當然,歷史上不乏把牛吹上天的事,比如說斬首加藤清正,只不過加藤清正不僅回到了日本,還參加了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關原之戰。



總結一下整個援朝戰爭的特點,就是小集團野戰日本不佔優勢,而在攻擊日本設防嚴密的堡壘使,明朝則不佔優勢;在火槍上,日本人佔據優勢,而在火炮上,則是明朝佔據優勢。其實日本所謂的戰國,不過是躲在牆角玩泥巴,而明朝也沒好到哪去,先不說衛所制度使明朝軍事力量過早衰落,其主要對手也是缺乏紀律性和組織性的蒙古馬匪,以及小股流竄的海盜、倭寇,再就是時不時來沿海劫掠一圈的西方武裝商人,而將領也因為重金打造家丁而退化到敢死隊隊長的格局,可以說是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而建州女真很多人都存在誤解,以為他們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建州女真早已是從事農耕的定居民族,漁獵早已不是主要經濟生產方式。而且,努爾哈齊創制的八旗制度,可謂是特定時期一套高效運轉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為其能以小博大打下了基礎。可你看看徐光啟、熊廷弼對其的評價,徐光啟:厲志四十年,尊禮謀士,厚養健卒,博諮密議,簡練訓齊,其制器選士,政教服習,不合於法者鮮矣。熊廷弼:其為人譎智多謀,信賞必罰,部夷善騎射者,不難解裘以衣之,割愛以妻之,而苟一犯法,雖乳父之屬,必涕泣斬之,不少貸,以此刑賞嚴明,人皆用命。
而且,明軍戰鬥力實在太弱了,除了上面所說的衛所制度導致明朝軍事力量衰弱之外,吃空餉、喝兵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明軍軍士的軍餉被剋扣的非常嚴重,經常被拖欠數月甚至一年,發了也不是足額髮放,被各級官吏層層剋扣,到手裡只有兩三成,經常有士兵因為無錢買棉衣被凍死。指望這種形同乞丐的軍隊去打勝仗,無異於痴人說夢。而且軍器也是爛到家,薩爾滸大戰出征前祭天殺牛都殺不死,盔甲用戚繼光的話說就是“一葉爛數個眼”。反觀對面的八旗兵,則是衣甲鮮明,裝備精良。
防護精良的八旗甲冑

再者,在技戰術水平上,八旗兵也遠強於明軍,可以看徐光啟的說法:我雖舊有,用之甚拙;賊雖創有,用之甚工。如近攻遼陽東門,賊來止七百人,車載大銃,我川兵千人逆之。賊發虛銃二次,我兵不損一人,因而直前搏戰。迨至二三十步,真銃齊發,我兵存者七人而巳。夫假銃誘敵近而後發,則勢險節短,此用器要術,臣嘗密與諸將吏言之,不謂賊巳暗合,患皆在於怯也。若我兵則初見敵塵便巳發銃,無一中者,敵近則委而去之,兩者巧拙何如也。

翻遍《清史稿》,經常能找到一人斬首數十級的勇士,甚至查閱清軍的軍事檔案,早期八旗的調兵記錄當中,有大量幾十、幾百的調兵記錄,可見此時八旗戰鬥力之強。所以,明軍見了清軍,往往如《三垣筆記》所說的那樣奪路而逃甚至自相踐踏。北兵入犯,連破數十城,無敢攖者。孫總督傳庭亦云:“我麾下百戰兵,為流賊望而膽落者,遇北兵輒股粟。偶一日,與北兵隔河相望,我兵雲:‘吾淫若妻女。’北兵大笑,驅營中婦女百數十出,皆紅紫成群,指與我兵曰:‘此若輩婦女,盡為人淫,反欲淫人耶?’語未畢,以數十騎浮渡,我兵數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踐死者甚眾。”


如此,清朝入關前,清軍消滅了差不多30萬明軍,尤其是松錦大戰清軍大聲後,清軍入關只是時間問題。

我以前曾經提到過,清朝能吞掉明朝,除了八旗兵戰鬥力強悍之外,還有後金/清朝有一套高效的行政體系和動員機制,並完全為戰爭服務。所以,小國寡民的清朝能笑到最後,實在是天意使然。


北洋海軍炮手


在薩爾滸打努爾哈赤的明軍數目並不是8萬,大概是二十多萬。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明軍打得過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卻打不過當時幾乎處於矇昧的建州女真呢?

1、指揮官混賬。朝鮮之役的指揮官,雖然是由兵部的堂官掛帥,但實際的指揮卻是由李如松、麻貴這樣的武將坐鎮。而薩爾滸之戰的總指揮官,卻是在第二次朝鮮之役中屢犯昏招、最後被撤職查辦的楊鎬來擔任。由這麼一個相當拎不清、而且有打敗仗前科的人來指揮這麼重要的戰役,不輸還有什麼別的結局呢?

2、此一時彼一時。朝鮮之役的軍隊,不少都是剛剛經歷過寧夏之戰的洗禮,有充分的戰鬥力和戰鬥經驗。但是在萬曆三大徵結束後,國家常年不打仗,軍隊的戰鬥力很成問題。以這樣的和平軍去迎戰努爾哈赤的百戰之師,能不能打贏就兩說了。

3、努爾哈赤並不弱。在薩爾滸之戰爆發前,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女真,並且成為了蒙古草原上幾百年來第一個非黃金家族的大汗。他的八旗軍具有軍民一體的特點,戰鬥力極強,有“過萬不可敵”的傳說。這樣的虎狼之師,又怎麼能輕易擊敗呢?

4、兩方的目標不同。對於明軍而言,努爾哈赤的部隊不過是又一股蠻族勢力,擊敗了討幾個賞錢,打敗了也沒什麼後果。但是對於女真人而言,如果打不贏明軍,他們就要遭受幾乎滅頂之災。一個是無必勝之必要,一個有必死之決心,誰贏誰輸,已經有了定數。



青言論史


明軍在朝鮮戰爭中主要是老李家的四萬邊軍作為主力,但也是犯了很多錯誤,比如李如松帶著幾十個人就去前線偵察,結果自己從馬上摔下,頭破血流,不省人事。鬼子馬上包圍過來,李如松就要被俘虜,幸好身邊的武將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拼死抵抗才把李如松救出。從這裡可以看出指揮官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維。還有就是一次圍城戰,明軍的火藥庫發生爆炸,波及整個明軍陣地,沒把對手搞定自己反而炸鍋了,可見明軍的混亂。至於朝鮮這個豬隊友就不說了,鄧老將軍就是被朝鮮軍的亂槍給打死的,可憐鄧老將軍一身戎馬,到頭來死的這麼慘,頭被鬼子割了帶回日本。另外需要糾正的是什麼叫女真土著部落,尼瑪是逗比嗎?野豬皮他們是熟女真好不好,搞清楚,生女真和熟女真再來說話。而且野豬皮的先祖是高麗的將軍,地盤在高麗,不在東北,他們是在李成桂的兒子奪位以後,在朝鮮半島混不下去才過來東北的,去你妹的土著。


靜夜思160519196


古代作戰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兩場戰爭都有明軍參戰但情況實際完全不同。

先說對日戰爭,豐臣秀吉準備進攻明朝,先打朝鮮以為跳板,主戰場在朝鮮,日軍跨海作戰,地利在明。朝鮮國王無力抵抗,嚮明朝求援,其實是明朝和朝鮮聯軍對抗日軍,兵力其實是聯軍佔優,而且兵源充足,占人和。戰爭後期秀吉病重,日軍已經沒有作戰意志力,都想回去奪權,天時在明。

對後金的討伐戰爭完全相反,後金主場作戰,熟悉地形佔地利。明軍軍戶制度腐朽不堪,主將無能,失人和。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大明全景災荒不斷,暴亂四起,失天時。


快喊666


第一,明軍統帥是個混蛋,楊鎬這個人朝鮮戰爭時期就屢犯錯誤,若不是麻貴坐鎮,朝鮮戰爭下半段就毀在他手裡了,有此統帥可謂禍患,開戰前還把時間告訴了敵人,千刀萬剮不抵其過

第二,明軍分路合擊,想速戰速決,幾路軍馬配合不默契,沒有統一指揮,輕敵冒進,以至於被野豬皮酋長各個擊破

第三,野豬皮是本土居民,熟知地理優勢,明軍很多軍隊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

第四,野豬皮酋長在朝鮮戰爭時期觀摩過明軍的作戰方式,知道明軍缺點

第五,野豬皮士氣旺盛,要被滅了能不拼死一戰麼

歷史書上說,努爾哈赤,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這可以說是廢話,他才多少兵,他分分試試?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第一,努爾哈赤本就是大明軍官出身,世襲建州衛指揮使,從小在遼東總兵李成梁身邊學習歷練,不是土著。

第二,八旗制度本身就已經打破了部族的組織限制,是一種極其高效的組織動員形式,而且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在這套系統裡甚至能煥發出幾倍於以往的戰鬥力。

第三,滿洲兵最強大的不是騎射而是重步兵,但吸收了科爾沁、察哈爾蒙古之後,就有了最強的騎兵。吳橋兵變後,登萊亂軍渡海來投,帶來了大量紅衣大炮和熟練炮手。至此滿清步騎炮協同作戰能力成為東亞最強。

而明軍腐敗至極,吃空餉,喝兵血,甚至殺良冒功。最後只能靠堡壘戰術與滿清周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