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明明雙方協議約定按出資比例分配項目利潤、承擔項目虧損,真到應承擔虧損時你卻說協議依法無效?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今天的這個案例,大家一起跟股權君來看看企業能否依據與員工簽訂的包含“勞動合同”性質的合作協議要求員工承擔項目虧損費用。

簽訂協議

2012年2月、3月,員工鄧正良作為被考核方(乙方)與作為考核方的甲方威絲曼公司簽訂了《珠海威絲曼服飾股份有限公司ODM事業部第三梯隊電腦機橫機二廠廠長(經營團隊)考核協議》(以下簡稱《考核協議》)和《威絲曼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電腦橫機二廠考核獎勵金佔比協議書》(以下簡稱《獎勵金協議》)。

雙方約定鄧正良出資10萬元承包威絲曼公司的一個車間——電腦機橫機二廠,佔比10%;而威絲曼公司以現金89萬元及“振威”或“威絲曼”品牌無形資產作為出資,佔比89%;另鄧正良團隊成員鄧小娥出資1萬元,佔比1%。雙方按照出資比例分配電腦機橫機二廠最終淨利潤額(扣除企業所得稅後)和承擔虧損。

乙方權利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鉅額虧損承擔引爭議

然因經營不善,截至2012年12月電腦橫機二廠虧損了822348.35元,對此鄧正良在財務報表上簽名予以確認。而按照當初的約定,鄧正良應當承擔其中10%的虧損即人民幣82234.84元。

但鄧正良拒絕承擔虧損,認為自己與威絲曼公司之間屬於勞動關係,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威絲曼公司以集資的方式收取勞動者財物的行為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予以返還”,故相關的虧損承擔條款並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這下威絲曼公司不幹了,自己並沒有否認與鄧正良之間存在勞動關係,根據《關於履行企業內部承包責任合同的爭議是否受理的函覆》,只要企業沒有用承包合同代替勞動合同的傾向,承包合同和勞動合同是可以並存的,與勞動權利義務有關的爭議仍然可以適用《勞動合同法》,如果不屬於勞動爭議,就應當按照民事經濟糾紛適用相關法律。明明當初你情我願籤的協議,說好的按出資比例分配利潤、承擔虧損,怎麼說反悔就反悔了呢?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明律師點評

兩份協議的性質

法律並未禁止勞動關係的雙方當事人在建立勞動關係的同時建立其他民事法律關係,根據《考核協議》及《獎勵金協議》的約定,威絲曼公司與鄧正良及鄧正良的團隊成員鄧小娥共同投資,比照公司模式合夥經營電腦橫機二廠,雙方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同時,鄧正良還接受威絲曼公司的委託,實際負責電腦橫機二廠的人員、生產、接單等經營管理工作。所以,一方面,鄧正良與威絲曼公司保持勞動關係;另一方面,鄧正良又與威絲曼就電腦橫機二廠建立了合作關係,《考核協議》和《獎勵金協議》具有混合合同的性質。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兩份協議的效力

法律並未禁止勞動關係的雙方當事人在建立勞動關係的同時建立其他民事法律關係,且《考核協議》和《獎勵金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協議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上述協議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協議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根據《考核協議》、《獎勵金協議》的約定,雙方當事人對電腦橫機二廠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潤,鄧正良應在其出資的考核金範圍內按比例承擔虧損。上述約定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屬有效。在鄧正良認可虧損數額的前提下,其應按出資比例承擔10%的虧損即82234.84元。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哦~判斷公司內部虛擬股權鉅額虧損究竟由誰承擔的首要前提是要先判斷合同的性質。股權君已消化了今天的案例,大家呢?

誰應承擔內部虛擬股的鉅額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