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為何不喜歡兒媳李紈?原來是性格不同,無法相融

王夫人為何不喜歡兒媳李紈?原來是性格不同,無法相融

讀《紅樓夢》,一直王夫人和李紈母子的關係十分奇怪。

李紈是王夫人親生兒子賈珠的兒媳,賈蘭是王夫人的親孫子,可整部書中就沒怎麼見過她們之間的互動,別說關心愛護,好像連正常的交流都沒有。不友好的交流倒是有一處,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處理怡紅院她討厭的丫鬟,順便處理了賈蘭的奶媽,說她“妖喬”,命令李紈攆出去。並且問李紈“寶丫頭出去難道你也不知道不成?”在書中這句話是王夫人轉述的,語氣已經是不善不滿的責問,當場的李紈一定會更覺難堪吧?

李紈青年守寡,帶著獨子賈蘭寂寞生活,她不能穿鮮豔的衣服,不能用脂粉,如此生活,想想就讓人心疼。於是在賈母的主持下,李紈享受著賈府最高的工資待遇。王熙鳳過生日,賈母要湊份子,當李紈要掏錢時,賈母忙說“你寡婦失業的,哪裡拉上你出這個錢,我替你出了吧。”

太婆婆都這麼關心愛護李紈,正經的婆婆王夫人怎麼就不聞不問呢?

王夫人不是不喜歡賈珠,在寶玉捱打時,她曾經想起賈珠,叫著他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心愛的兒子死了,愛屋及烏,難道不應該對兒媳和孫子更好一點嗎?

李紈出身書香門第,是國子監祭酒(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的女兒,知書達理,進退得宜,這樣的兒媳婦王夫人怎麼就不滿意呢?

王夫人為何不喜歡兒媳李紈?原來是性格不同,無法相融

王夫人精力不夠不想再操勞管家,難道不應該將管理權給親兒媳李紈嗎?怎麼卻交給了侄媳婦王熙鳳?雖然身為寡婦,不宜處理外面的事情,但內部瑣事是可以管理的——第五十五回,王熙鳳流產不能理事,王夫人便“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李紈協理”。可見李紈的身份不是不能管事,而是王夫人不讓她管。至於說李紈尚德不尚才,能力不行,這個其實還真不好說。李紈深知自己不過是代理,等鳳姐病好就要還回去,王夫人待她又不親,她憑什麼得罪人啊?

那麼,王夫人和李紈之間到底有什麼隔閡?透過字裡行間,我們可以尋找一點脈絡。

王夫人和李紈因為賈珠才聯繫在一起。賈珠是王夫人的長子,他從小就是個聽話懂事的學霸,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剛剛14歲就考中了秀才,未來前途無量。他是母親的驕傲。可萬萬想不到,賈珠還未來得及施展才華,就青年早逝,

賈珠怎麼死的,小說中通過冷子興的話一筆帶過,說是娶妻生子之後就“一病死了”。一個健康的、努力上進的青年,怎麼那麼容易就病死了,實在是讓人奇怪。

金釧兒玉寶玉調笑,王夫人為什麼那麼緊張?她為什麼看不上晴雯,覺得她張狂狐媚,必除之而後快呢?還有對李紈母子萬事不過問,卻看賈蘭的奶媽“妖喬”也是令人奇怪。金釧兒、晴雯、賈蘭奶媽都是活潑明媚又美貌妖嬈類型的女子,除了性格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某些不能碰觸的痛?

王夫人為何不喜歡兒媳李紈?原來是性格不同,無法相融

有沒有這種可能,當年賈珠身邊也有類似金釧兒或者晴雯那樣活潑明媚的女孩,因為與她們糾纏讓賈珠染病,後來不治身亡。王夫人既傷兒子之死,又恨李紈管束不嚴,所以遷怒於兒媳。但以她的身份,以李紈的身份,她不能有更明顯的表示,唯有冷淡相待,以表達不滿。

李紈也深知王夫人對她的態度,從此後自是事事靠後。雖然自己的兒子賈蘭是嫡長孫,她也根本不敢指望賈蘭能夠承襲賈府的世襲官職,於是唯有努力培養他讀書上進,以求未來安身立命。自己呢,也是儘可能的攢錢。

或者,李紈本來也是明媚活潑的女子,賈珠的死跟她有關呢?我們看到,當探春提議開詩社,李紈表現得無比積極熱心。並且吐露了自己的心願“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是啊,她早就想到了,只是沒能說出而已。她歡喜地先給自己起了一個別號“稻香老農”,然後開始帶著大觀園的女孩們一起賞海棠、賦菊花、詠雪聯句、柳絮填詞,那是紅樓夢中最為浪漫的時光。這樣的李紈,哪裡像一個心如“槁木死灰”的寡婦?

王夫人為何不喜歡兒媳李紈?原來是性格不同,無法相融

只是因為身份限制,也因為知道王夫人對自己的不滿,李紈才不得不收斂自己的個性,努力做個合乎禮法的未亡人。然而本性還是時有體現,比如她熱情參與詩社,比如她為兒子賈蘭挑選的奶媽,都是這種性格審美的不自覺體現。

王夫人喜歡的是什麼樣的人?是寶釵,是襲人這樣穩重懂事的,王熙鳳備受她信任,那是因為王熙鳳是她孃家的侄女,有著天然一致的血緣關係和立場。

王夫人與李紈原本就性格不同,無法相融。更因為賈珠的早亡,讓兩個人生出無法癒合的鴻溝。從這裡我們看出,如果王夫人做主為寶玉娶妻,絕不會選黛玉,就算黛玉真的嫁給了寶玉,婆媳相處那也是相當的吃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