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以前在農村十分常見,如今成為了稀罕品


在上海的郊區崇明島的農村曾經幾乎家家戶戶都砌有灶頭,為圖吉祥美觀,民間工匠會在灶壁畫上以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為主要內容的圖畫,被成為灶花。隨著時代變遷,這種曾經在農村普遍的景觀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攝影師帶你一睹崇明灶花的魅力。

崇明灶花構圖精緻,畫面飽滿、鮮亮,富於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具有獨特的欣賞價值。

最早的“灶花”是用菸灰和水調成的黑色顏料繪成,屬於黑白畫。後來有了彩色顏料,“灶花”才漸成彩色。

為保護和宣傳灶花藝術,崇明島上曾舉辦灶花藝術大賽,灶花高手齊聚一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圖為並蒂蓮花,是最受農民喜愛的圖案之一,它不僅寓意愛情美滿,永結同心,又象徵著榮華富貴,連生貴子,多子多福。

圖為金魚戲水:金魚形態豐滿可愛,上有並蒂蓮花開,下有錯落水草生。濃豔與素雅相間,對稱與變化相彰,富有勃勃生趣。

圖為松鶴延年:藍色背景上深淺不一的綠色,綴以白鶴、粉花,色彩飽滿、濃豔,春意盎然。松鶴寓長壽,寄託青春永駐延年益壽之良願。

除了寄託心願外,灶花也常用以表現農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圖為雙獅戲球,即喜慶佳節,民間時常上演的舞獅絕技。

灶花的人物圖常取材於民間傳說和戲曲。圖為姜太公釣魚:色澤清淡素麗,藍、綠、墨三色創造了一重寧靜閒散的情境。

雖然煤氣灶逐漸取代了傳統灶頭,但灶花作為人民喜愛的民間藝術仍應傳承下去。

在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灶花反映出農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圖中“講衛生益壽延年”是表現了農民文明進步的健康觀。

灶花的題材反映出一定的時代特徵,圖案、文字表達了農民的心願、理想,是農民對生活、對人生理解感悟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