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在2018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有兩部亞洲電影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一部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獲得最高大獎金棕櫚獎,一部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獲得戛納歷史上最高的3.8分(總分4分)。《小偷家族》原定於本月國內上映,但因題材問題,被取消了,甚是可惜,還好這兩天《燃燒》在網上可以找到資源了,現在我們就先來聊聊它。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這是一部改編自日本無數次在諾貝爾文學獎滑鐵盧的“網紅”作家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螢》裡的其中一篇《燒倉房》的電影。熟悉村上的官人都知道,村上春樹的小說很好讀,但不好懂,它的小說經常充斥著枯井、貓、真實與虛幻、消失與尋找、孤獨與意義之類的意象,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隱喻和莫名其妙的男女關係。最重要的是,他筆下的主人公基本上找不到和現實世界的有效聯繫,他們不爭不搶,在自己的世界裡平靜地活著,甚至看不到慾望對他們的影響,對什麼也都可以接受,相當的佛系。

但經過李滄東的妙手,村上春樹的作品居然散發出爆炸性的張力和魅力,不得不說,作家出身的李滄東導演確實了不起。他讀懂了村上在後現代社會里的虛無主義,可他也融合了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燒馬棚》的現實主義,挖掘出了人性的慾望和掙扎。如果說村上的小說給人一種浮在水面上的都市情調,李滄東改編之後的《燃燒》則深入到了海底的萬丈溝壑。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劉亞仁飾演的送貨員鍾秀在一次送貨過程中偶遇老鄉兼小學同學惠美,他們開始約會,惠美告訴鍾秀她整容了,正在存錢準備去非洲旅行,讓他幫忙照顧她撿回來的流浪貓,在出行前,他們在惠美家發生了關係。

兩週之後,惠美從非洲回家,認識了路上遇到的富二代本。之後,他們多次聚會,聊天,玩樂,但突然有一天,惠美徹底消失了,鍾秀開始了尋找惠美之路。

故事超級簡單,故事的背後才是重點。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觸發故事的那根弦叫孤獨,理解這一點,我們才可以繼續說下去。那什麼是孤獨呢?孤獨不是自艾自憐般的寂寞,而是知道感同身受根本不可能。本質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差別在於有人意識到孤獨是常態,轉而注重自我的調整,而有的人僅僅停留在寂寞的層面上渴望別人的理解和認同。

但孤獨是可以化解的,化解它的那個東西叫愛,因為愛,你才會和願意去理解另一個人,激起憐憫和同情之心,從這一點來看,最高級的愛就是理解和懂得,沒毛病吧,擴展一點說,愛是一種能力。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回到《燃燒》電影裡,三位主角的孤獨各不相同,化解的方式也因人而異。鍾秀的孤獨在於他卑微的出身,破碎的家庭,無處安放的作家夢想。從始至終,他和他父親沒說過一句話,他母親在16年後重新見他也生疏得像陌生人,他是缺愛的。

惠美的出現於他而言就像一種拯救,像惠美房間裡反射過來的微弱的光,他們發生關係對他來說意味著和現實的真切聯繫,是感受到活著樂趣的途徑。因此,他的孤獨因為惠美的出現變成了慾望,他想佔有惠美,抓住現實,可惠美卻在他和另一個男人面前脫光了上衣跳舞,這深深傷害到了他,也是他對惠美髮火的原因。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惠美的孤獨是無人理解和關注。她想變美,她去整容,她掉進水井可她家人一點都不知道,她回不了家。又因為能力受限,她擺脫不了自身的侷限,選擇了肉體的放縱,通過和不同男人上床和異地旅行的方式尋找存在感。

但她又是善良敏感的,渴望見識新世界的,她養貓,學習啞劇。她知道人有兩種孤獨:一種是肚子餓的little hunger;一種是精神飢渴、尋找意義的great hunger。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她會在看到沙漠落日時體驗到強烈的孤獨和幻滅感;她通過跳異域的舞蹈來獲得富二代本的朋友的認可;她學習本的生活方式,抽大煙,酒吧狂歡,以此來麻醉自身的問題。她既想要本的富裕生活,也想要鍾秀的淳樸善良。

其實,鍾秀和惠美一樣,都被慾望吞噬,都因孤獨而來。當孤獨轉化成慾望的時候,往往是悲劇的開始。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於他們而言,本就是他們的生活目標,出身於上流社會,豪車豪宅美女不斷,出門旅行更是家常便飯,永遠不用為生活操心,活著就是享受。本擁有最純粹的開心,但他的孤獨恰恰在於什麼都不缺。

之前,李滄東藉著鍾秀指出韓國的高失業率,藉著惠美指出韓國女生的消費主義,到這裡李滄東藉著本指出了韓國社會的階級分化,貧富差距,不同階層的年輕人面對著這一切,活得像“垮掉的一代”。把一個原本小資小調的僅供茶會飯後談資的短篇改編成直面社會問題的犯罪佳片,李滄東導演有著一位優秀文人該有的批判性。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如果說鍾秀和惠美的孤獨是底層的掙扎,那本的孤獨更像一種應有盡有之後的絕對虛無。這個很好理解,當你什麼都有,又找不到新的目標和價值的時候,其實比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想要的人更痛苦。

所以,本找到了一個化解孤獨的方式:燒倉房,通過燃燒釋放出來的熊熊大火完成與這個世界的聯繫,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骨骼深處感受到貝斯的聲音”,這是一種“毀滅的詩意”,俗稱“暴力美學”。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在後半段,惠美消失,鍾秀調查本的過程雖然把握得很到位,卻有那麼一點點冗長,走向了懸疑和犯罪風格,又因為女主的缺少,兩位男主之間的聯繫變得可有可有。但在最後一幕的刺殺燒車環節,李滄東交出了鋪墊之後滿意的答覆,完成了從情調到批判的使命。

《燃燒》:戛納史上最高分電影 拍出了美麗又殘忍的慾望

說到底,這是一個關於孤獨引發慾望,慾望引發犯罪的悲劇故事,但在李滄東的執導下,犯罪成了結果,孤獨才是人類的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