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盤惜售?效仿香港對開發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捂盤惜售?效仿香港對開發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我國香港特區政府正在醞釀對一手樓盤徵收空置稅。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在立法會彙報時透露,運輸及房屋局對空置稅的研究接近尾聲,將會盡快達成決定,再作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徵收空置稅針對的是一手樓盤,即新樓盤。而國際上一般是針對二手樓盤徵收空置稅。那麼,香港為什麼對一手樓盤徵收空置稅呢?

原因在於香港樓市的火爆。今年迄今為止,香港二手樓市在成交宗數和金額方面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香港十大指標二手樓盤的單價升幅顯著,今年前五個月這些藍籌屋苑的單價漲幅普遍超過10%。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4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升至375.9點,環比上升1.8%,該指數已連續上升25個月,累計升幅達38.5%,並連續18個月刷新最高紀錄。香港樓市持續活躍,樓價已大幅超出市民負擔能力。

樓市火爆的一大原因,在於香港一手空置單位有9000個,相比每年1.8萬個單位的新增供應目標,空置單位數量較大,也影響政府努力增加土地供應的政策效果。公開數據顯示,香港本地老牌地產商大都手持一定數量的“尾盤”,即已落成待售的單位。截至去年年底,新鴻基地產持有接近兩千個這類空置住宅單位,新世界發展、會德豐則分別持有550個、227個。

所謂房屋空置稅就是政府為了充分利用資源,而對空置的居民房屋進行收取一定量的稅收。空置稅即只對空置的房子徵稅。許多人之所以反對物業稅,是擔心自己住的房子還得交稅,等於平空多了一筆開銷,自然心裡會有疙瘩。但空置稅不同了,物業稅是普徵,空置稅則算是懲罰性稅收。一家人擁有一套房,那是合理需求,你為了炒房買了三套五套的,待價而沽,那麼對不起,你得交稅了。

世界各國對空置稅的規定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是對二手房徵收空置稅。在加拿大溫哥華,從今年3月開始徵收空置稅,房屋每年空置達到6個月的,需要按照“房產價值的1%”來交稅,謊報業主將面臨每天罰款10,000加元的嚴厲處罰。在德國,業主必須使空房得到重新利用,在房屋閒置率超過10%的市鎮,當地政府還會推倒那些無法出租的住房。

捂盤惜售?效仿香港對開發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而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法律則針對閒置房業主出臺了一系列處罰措施。在法國的一些城市中,房屋閒置的第一年,業主必須繳納的罰金為房款的10%,第二年為12.5%,第三年為15%,以此類推。在英國,如房產被空置長達兩年或以上,政府會對空置房屋徵收100%額外市政稅。丹麥政府則在50多年前就開始對那些閒置6周以上房屋的所有者進行罰款。

香港準備開徵空置稅是因為樓價脫離了民眾的承受能力,樓價太高。那麼,內地樓市的火爆也不遜色,高房價也屢屢成為百姓吐槽的重點。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4月末,全國房價均價破萬的城市已擴大到62個,其中三四線城市超過1/3。目前,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已超出大部分的購買力。

與此同時,房企銷售同比增加不少。我們看一組6月8日剛剛發佈的數據,內地及香港上市房企中已經有22家公司公佈了前五月的銷售數據。1-5月,銷售金額合計達到1.69萬億元,同比上漲約35%。5月份,大部分龍頭企業銷售業績樂觀,22家房企銷售收入達到了3515.7億元。整體來看,儘管5月全國各地出臺了超過50項房地產調控政策,但房企拿地和拿項目熱情仍然高漲。

前五月,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5萬億元,同比上漲57.6%,多賣了4520億元。最高的杭州前五月賣地1391億元,同比上漲246%,蘇州同比上漲77%。從金額看,包括杭州、重慶、蘇州、北京、鄭州、濟南等6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元,25個城市賣地超過200億元。

但是我們看到,在部分城市樓市火爆的同時,房屋空置率卻居高不下。目前國內樓市空置面積達10億平方米。西南財經大學2014年年中發佈的一份關於城鎮住房空置率的調研報告提出,我國有大量城鎮住房處於閒置狀態。2013年我國城鎮住宅市場的整體空置率達22.4%。據此估算,全國城鎮空置房為4898萬套。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已高於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捂盤惜售?效仿香港對開發商徵收一手房空置稅!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沒有可能對空置房屋徵收空置稅呢?這種建議已經很多年,但客觀來說實行的條件還不成熟,難度也較大。原因在於,空置稅的開徵也面臨著巨大的技術障礙。北京的很多房子都是外地人買的,一個月才來住幾天,這算不算空置?如何界定“空置”是最大的技術障礙。曾有人提出通過每月的用電、用水量來確定是否空置,但因不夠嚴謹被否定。也有人提出根據未入住的時間來界定,但考慮到出差、裝修等因素,同樣難有一致的標準。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沒有可能效仿我國香港,針對一手樓盤推出空置稅?實際上,一手樓盤推出空置稅主要是針對開發商捂盤惜售,讓房地產商不能再待價而沽賣個高價。

部分熱點城市有些樓盤一開盤就出現千人“搶房”現象,部分區域還出現了開發商要求全款優先、捆綁銷售、捂盤惜售以及故意營造緊張氣氛的情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央開展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檢查運動,嚴查囤地行為。地是不敢捂了,或者悟得少了,但是開工的項目我慢慢蓋,蓋了也不著急賣。

2017年的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大為增長,竣工和銷售卻雙雙陷入低迷,說明開發商拖延入市、捂盤惜售的程度,比以往幾年還要嚴重。不久前國土部公佈的一項數據,也從側面也印證了這個論斷——從2013年-2017年年底,全國出讓住宅用地5萬多宗,合同不正常履約比例達到19.2%。換句話說,全國有近兩成項目在按時開工、竣工情況和出讓價款繳納方面存在問題。

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延遲竣工、捂盤惜售的行為還延續到了今年,並導致了全國大面積的庫存告急,房價暴漲:在杭州,一個“號子費”最高炒至50萬元;在成都,有些開發商說預售證搞丟了;長沙市住建委集中約談80餘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情節特別嚴重者禁止其在長沙拿地。

因此,要解決“一房難求”,增加土地、發展租賃用房、公共住房、人才房是重要的,但也可以針對部分開發商捂盤惜售開徵空置稅。通過對開發商徵收新樓盤空置稅,可能鼓勵開發商加快推售新盤項目貨尾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