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爲什麼房價還不下跌?

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為什麼房價還不下跌?

近日,據環球時報的一條消息,英國媒體認為:中國的房地產銷售預計將"見頂"。這和此前社科院的一條消息"商品房開發或將接近尾聲"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英媒指出:今年第二季度的統計,中國29%的城市家庭擁有至少一套空置住房。換句話說,全國有近1/3的城市房產接近"空置"狀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那麼英媒的這種說法是否屬實呢?如果屬實,那麼為什麼樓市還不下跌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以下內容僅代表城市租客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責任人:大程)

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為什麼房價還不下跌?

英媒對國內房產"空置"的統計是否合理?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英媒通過什麼方式來統計我國的房地產相關數據。但從國內的房產機構的統計數據來看,房產空置率在20%以上(空置率暫時無官方的統計),卻是眾所周知。這和英媒所說的29%的"空置"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都知道,樓市中有一部分過渡群體,其中租房群體,無房剛需,流動人口可能會進入租賃市場,入住租賃房,讓房源空置情況得到改善。那麼如果拋開租賃人口不算,英媒的統計數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為什麼房價還不下跌?

"空置"居高不下,但房價為什麼不下跌?

從2015年去庫存戰略打響,棚戶區改造貨幣安置讓拆遷戶買下大量庫存房源,去庫存的初衷是盤活樓市,畢竟房地產同樣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其背後牽扯到如建材,鋼鐵,水泥,家裝,家電等市場需求。換句話說房地產牽一髮,而動全身,已經到了大而不倒的地步。要想讓房地產迴歸理性,必須減少這些行業對樓市的依賴。

據2017年的房地產數據顯示:中國銷售了14億平米的住房,假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35平米,這些住房足夠4000萬人居住,而這些購房者當中,拆遷戶就佔25%。如果沒有棚改,那麼房子根本不可能銷售如此之多的房產。所以,今年國開行收回棚改審批,這預示著,如果拆遷量減少,那麼2018年之後,房地產成交量將會下降,住房需求降低,房價也會回落。

據一份關於購房意願的社會調查報告的出結論,90後號稱不想買房的一代,00後卻屬於完全不用買房的一代,90後,00後大部分在未來都會繼承父輩的房產,國內家庭均有為後代提前購置房產的習慣,這也是造成國內房產空置高的主因,而未來房地產銷售放緩,商品房也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國內房地產專家對樓市後半場的看法也基本類似,城市棚戶改造將多數房產提前拆遷,實際是提前透資了未來的樓市消費需求,隨著全民買房的購房潮接近尾聲,國家發展共有產權房解決自住型住房問題,通過租購併舉租購同權解決底層居住問題,包括公租房,廉租房,人才公寓,企業自持房升級品牌公寓,58同城安選房源等房源,租金降低是大概率事件,人人都能住有其居。

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為什麼房價還不下跌?

綜上所述,英媒:中國城市房地產"空置"嚴重,但為什麼房價還不下跌?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