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找準主攻方向 衝刺脫貧攻堅

(胡偉)今年以來,松桃自治縣始終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大力調減低效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產銷對接,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調整產業結構

圍繞產業革命,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該縣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縣深入推進產業革命切實提高扶貧成效實施方案》,積極謀劃替代產業發展,大力推進茶葉、果蔬及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項目。

今年,該縣計劃調整產業結構面積19.844萬畝,目前,已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面積14.91萬畝,完成率達75.15%。其中,調減低效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10.23萬畝,完成率達170.5%,調減後補種蔬菜1.47萬畝、茶葉0.65萬畝、食用菌0.12萬畝、中藥材1.39萬畝、水果3.1萬畝、其他3.51萬畝。

明確“1+N”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體系,堅持以生態畜牧業引領農業循環發展,快速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今年以來,累計帶動貧困人口1.95萬戶8.8萬餘人增收。

新增茶葉面積1.38萬畝,投產茶園累計達到17.19萬畝,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的77%、109%。新增蔬菜種植面積1.88萬畝,使全縣累計種植面積達18.9萬畝,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的90.82%。新增精品水果種植面積2.26萬畝,使全縣精品水果總面積累計達10.31萬畝,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的365%。新增食用菌生產255畝(萬棒),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的255%。完成中藥材種植3.92萬畝,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數的187%。新建油茶產業基地2.37萬畝,佔“春風行動”目標任務數的113%,同時,重點撫育管理油茶4萬畝和低產林改造1萬畝,聘請了123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生態護林員。

建成普覺鎮2400頭、黃板鎮5000頭二元母豬擴繁場並已投產;建成年出欄1000頭商品豬家庭農場155個(其中投產95個)、年存欄100頭種豬家庭農場28個(其中投產18個);完成23個種養循環示範點定點,種植高產牧草2700畝;同時,在建大坪7500頭、長坪1萬頭二元母豬擴繁場和年出欄1000頭商品豬家庭農場、年生產36萬噸飼料加工廠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建成盤石、沙壩、普覺、冷水、平頭年出欄200頭肉牛養殖場。在建世昌、瓦溪、普覺、甘龍年出欄500頭的肉牛養殖場加快推進。完成牧草及糧改飼項目技術培訓185人,種植青貯玉米、甜高粱等高產牧草10150畝。

完成60萬套蛋種雞產業園項目涉及的所有土地測繪工作;年產300萬羽商品野鴨一體化三產融合項目,實現年出欄野鴨100萬羽以上。同時,引進的同仁望鄉有限公司100萬羽林下生態綠殼蛋雞養殖項目,已與10個鄉鎮48個專業合作社簽訂55.5萬羽綠殼蛋雞養殖合作協議並建成林下生態綠殼蛋雞養殖點8個(其中投產4個)。

強化要素保障

目前,全縣已經獲批扶貧產業子基金15.84億元,到位基金9.49億元,已經使用6.68億元。2018年第一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到位9578萬元,共安排項目209個,目前已完成項目報賬6320萬元。同時,今年計劃整合涉農資金5.45億元,目前到位資金3.6億元,完成撥付1.05億元。完成升級改造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95個,網絡零售額達2115萬元;開展電商培訓15期899人次,其中貧困人口112次,並完成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招標採購,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400人。

從該縣農牧、畜牧、林業等部門抽調5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農業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分片區指導服務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已開展技術服務指導4271人次,培訓農民1.21萬餘人次,其中貧困人口6571人次。

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積極開展“農校對接”“農超對接”發展訂單農業。目前,訂單農業銷售量達2043.3噸,銷售額達1346.8萬元,訂單農業佔該縣農產品產量比重的55.75%。

構建利益聯結

依託華西希望、鐵騎力士、聖迪樂等龍頭企業,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大力培育混合所有制新型市場主體和總部經濟,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結機制。

有效破解合作社單打獨鬥困境,降低市場風險。目前,共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3家。組建惠民、匯森源等4家國有實體企業,採取“國有公司+”方式,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及產業基地建設,切實解決企業不願意幹而農戶又幹不了的關鍵環節,既減輕了企業的投資壓力,又降低了管理成本。據估算,今年以來,該縣為企業節約投資近2億元。

以“三社”融合促“三變”為抓手,根據貧困戶的能力和技術組建不同類型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貧困戶以資源資產等方式加入,不斷激發合作社發展活力和貧困戶內生動力。截至目前,新增專業合作社770家,累計達1738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