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千万”工程 2021年高企有望突破4000家

半岛都市报6月14日讯 到2021年,青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融资规模达到200亿元。6月14日,在青岛市政府举办的《关于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局长姜波指出,目前青岛高新技术企业有2000余家,在发展头部科技型企业的同时,着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全市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最终形成千帆齐发的态势。

据悉,本次《意见》是青岛市科技局根据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双百千”行动部署要求制定。2017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91家,同比增长81%,总数达到2039家,占全省总数近1/3,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由第9上升至第6。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是2015年初的两倍多,初步形成千帆竞发态势。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龙头大企业创新继续保持领跑地位,云路先进材料、明月海藻、昌盛日电、特锐德等一批行业“排头兵”实现快速发展,中译语通、融智生物、镭创光电、中科航星等一批“未来之星”迅速茁壮成长。

但同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型领军企业稀缺、科技型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等方面,如深圳2017年高企总数已过万家,广州也超过8600家,而青岛只有2000余家。

发布会上,姜波局长也就“百千万”工程做了详细解读,“百”,就是遴选100家以上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称“重点高企”)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助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千”,就是持续培育5000家左右“千帆计划”企业(以下称“千帆企业”);“万”,就是通过重点高企和千帆企业的示范引领,服务带动超过10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其中,百家重点高企是从2039家高企中遴选而出,不在于企业个头有多大,关键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姜波指出,只要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的科技型企业,都有可能成为这“百家”之一,打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垄断态势。力争到2021年,高企突破4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量突破18000家。

本次升级后的科技扶持方案,给出了11条扶持政策。“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姜波指出,本方案首先通过对重点高企增信授信和贷款扶持等3条政策,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目前,青岛市科技局与人民银行共同支持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为重点高企提供担保和信贷服务。据预测,到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融资规模将达200亿元。此外通过提升研发费用奖励比例等5条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扶持;通过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知识产权托管等3条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从而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