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麗回憶!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漵浦經典”

永遠回不來的鄉愁

河 街 老 木 屋

攝影:劉景成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老木屋,是老爸從益陽來漵浦做生意時,買了河街的一棟老屋,我在父親的文書箱子裡,曾看到老屋的房契,上面有清乾隆,光緒,民國三次轉戶的記載,我用我曾學過古建築的眼光來回憶,這房子應該是明未清初時期的建築。它位於漵浦城河街官碼頭旁,從建築外表的樣式來看,它同我隔壁周家原來應是一棟。當時應該是一個老闆修建的。不知什麼原因又分開成兩間,兩家僅隔著一層木板牆壁。為什麼要分開,我們也不知道。聽老人講,這個地方,在民國以前,是個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民國衰落後,老爸才把他所有積蓄買了這棟房子,因為他要在漵浦永久的住下來,沒有房子如何安得下身來。

老木屋臨街而建,為磚木結構,也可以說是一棟小的窨子屋。大門就是臨街的鋪面,進入磚牆是個小天井,天井旁是間小廂房,中堂後面是主房,從走廊到灶屋,也有一個小天井,房子全靠小天井取光,後面是一棟臨漵水而建的吊腳樓,漵浦人都稱之為“曬樓”,曬樓的柱子都立在漵水河岸上,站在曬樓可以俯瞰整條漵水河。每逢端午節,我們可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漵水河中熱鬧的龍船競渡了。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老河街以官碼頭為界,上游至水碼頭,稱上河街,往下游至西湖口碼頭,為下河街。整條街長約一公里,寬不過三,四米。靠北的老木屋,是依靠元代古城牆而建,場地非常夾窄,房主多住在古城牆上。這裡的經營者多為手工業者,如打鐵釘的,做秤的,做紙傘的,銅匠,做釘鞋的鞋匠,刨皮絲煙的,剃頭髮等等。臨漵水河的河街南邊,都是一些較大的商賈,他們有開綢緞鋪、百貨鋪、五金鋪、南雜鋪、瓷器鋪、金銀器鋪、中藥店、客棧、錢莊等經營者,其中也有一家修鐘錶等商家。因此常有一些騎馬,坐轎的官員和太太小姐們的光顧。

由於河場地有限,街上的鄰里也都相互認識。當爸媽牽著我們從街上走過時,每見到一個街鄰,都要讓我們上前去打個招呼,叫一聲阿姨好,伯伯好,爺爺好······還要上前給他鞠一躬。他們都回敬一句,劉姨你們孩子真乖,很懂事。原來我都認為他們是我們家的親戚。少許懂事後,我才知道他們都是我家的街坊鄰里。至今,我還是這麼尊稱叫他們的,他們就是我河街上親人。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河街的鄰里有很多人,許伯伯,李婆婆,三姐,劉鞋匠,舒銅匠,李鐵匠,四瞎子,楊跛子,王麻子,二庚老頭好多好多人。他們都各有所長。許伯伯住在我家的上隔壁,是做五金賣鐵貨生意的。老爸說他是湘西一帶著名的水師,有一手治傷接骨的好本領,也會武術,漵浦人在常德的碼頭,就是他從麻陽地痞手上奪回來的。而李婆婆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接生娘,整個河街出身的小孩,差不多全是李婆婆親自接的生。媽媽告訴我說,連我也是她接的生,啊呀,想不到我來到世界上,第一個見到的人競是她老人家。四瞎子原是個身材魁梧的漢子,自小就會讀書,考入大學後,突發眼疾,把一雙眼睛全瞎了,放棄學業後回到家裡,因滿腹經綸,所以能說會道的他,學了八字先生,因此整個河街上的人都叫他為四哥,但他還有一個下河摸魚的本領,一般光子搞不到的魚,到他手指上一個也跑不了。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當時剛解放不久,河街上的一些汗生夾喜歡講個洋派,背把紙傘,拿個手電筒,別支鋼筆,都要勾個網袋子背起來,或者戴個光油鬥篷,穿個夏布衫子,腳下穿雙布草鞋在那年代就很時髦了。劉鞋匠是個一字不識的光眼瞎子,他就喜歡在上衣口袋扦幾支鋼筆,從外表看象個幹部,讀書人。知情人知道他不識字,就故意逗他的寶,看到他就上前借他的鋼筆寫個字。他就很爽快,忙把鋼筆拿出來一畫,就說,娘買班的,使勁把鋼筆劃了劃,忙說“對不起,鋼筆沒水了”。幾十年過去了,日今,“鋼筆沒有水了”已成為漵浦河街的經典笑話。

當年修鐘錶老鄔家裝有電燈,有電燈那個時候是個非常稀奇的事,每晚孩子們都喜歡在他家門口跳房子玩。那年有一農村老人進城,見到電燈泡這麼光亮,急忙掏出長旱菸裝上旱菸,對著燈泡叭達叭達吸了起,吸了老半天也沒有把旱菸袋煙點燃,發牢騷說:“白錯了,咯大條火,連煙都點不燃,冒卵用!”然後揹著手就走了。打庚的鬍子老頭最有時間觀,每天晚上,他一直要從一庚打到五庚天亮,他也是個從不怕鬼的傢伙,連茅子坪被砍掉腦殼人的衣服,也敢剝下來穿在自己身上。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那時河街上王麻子的碗兒糕,餃兒客的餛飩,唐老兒的油餈粑,李三寶的油條,潘麻子的牛肉麵,梅老婆婆的油渣兒,吹糖人的王老兒,他們做出來的小吃,至今想起來就流口水。當年走船水的人都要在碼頭上岸,買些好吃的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們。每逢年節河街上人山人海,你想吃什麼都有買的。可每逢長大洪水,水都要穿街而過,屋子裡進水後地樓板都浮起來,房子裡臭氣熏天,幾天都打掃不乾淨。

溆浦地|河街老木屋,深藏心底的美丽回忆!

光陰如箭,五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今日回憶起來好像還在昨天。當年的老屋在修城北防洪大堤時被拆了,昔日的河街己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它已建成一條寬闊的大街了。今天寫出這段往事,是給一些留戀往事的人的一點記憶。前不久回來的臺胞,還在尋找他們父輩的河街,現在也成了永遠回不來的鄉愁了。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