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中外专家共议产学研用合作

6月12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承办的2018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南昌)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用情况。

会议聚焦

新材料、航空航天领域

据悉,2018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分为南昌段与哈尔滨段。会议旨在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及成果交流,共同搭建新材料学科与航空航天学科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平台,推动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中外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务实高效、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多国专家学者关注江西

有意向达成合作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表示,此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新材料技术发展,举办这次会议对南昌大学材料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将能加强有关高校研究所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江风益介绍,南昌大学在材料学科上,坚持做自己特色的东西,一直在创新。“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要产学研用一体化,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明确目标要对技术、对产业发展、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江风益说。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把他们先进的军用技术尽快‘移植’在江西民用通航技术上。”作为一线航空科研工作者,南昌航空大学无人机所所长罗明非常期待能够尽快与白俄罗斯的专家学者研讨无人机应用技术。罗明认为,具有“多山多水”地域特色的江西,非常需要能够实现水上起降,并具有低成本、长时间航行特点的无人机研发技术和人才。

我省两所高校

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会上,南昌大学与俄罗斯科学研究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科研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基伦斯基物理研究所、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南昌航空大学分别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及无线电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亮点速读

在大会报告环节,莫斯科大学核科学系前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萨维里耶夫·瓦列里·伊万诺维奇,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春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高远洋,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杨晓光先后作《钛、锆、镁HCP合金最新进展》《LED新材料——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机制体制介绍》《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南昌航空大学建校历史和沿承》报告。

此外,大会报告环节还专门设立三个分会场,出席会议的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及航空航天技术等方向进行了发言与研讨。

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哈尔滨段聚焦材料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将于6月14~15日召开。

莫斯科大学核科学系前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萨维里耶夫·瓦列里·伊万诺维奇:

新的医学发展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支持

中俄合作历史非常长,在所有重大、基础类的科研方面都有涉及,这也包括医疗诊断和医疗康复领域。萨维里耶夫·瓦列里·伊万诺维奇表示,新的医学发展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持,将大型的诊疗设备变得可移动化和便携式,使得全国各个偏远地区都能够用上。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

LED领域从跟跑到部分领跑,成功发展了硅基LED技术

LED具有光效高、寿命长、响应快、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显示、显像、背光、照明等方面广泛应用。江风益以他所带领的半导体照明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开展LED新材料新研发应用为例,介绍了该团队在LED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到部分领跑,成功发展了硅基LED技术,从源头避开了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该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高光效硅基LED蓝光、绿光、黄光材料芯片及黄光专用设备MOCVD设计与制造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GaN/Si蓝光LED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GaN/Si黄光LED获2016~2017年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新闻奖。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春安:

“三元耦合”体制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深度融合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采取独特的“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体制,即协同创新基金遴选项目及领投,政府投资及资助自动跟进,知识产权由基金、研究院、大学共享,收益按照投资人和团队各50%的模式分配,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市场配置资源,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面,按照大学课程与研究院实践“双课程”,大学学术导师与研究院科研导师“双导师”,大学学术与研究院准科研人员“双身份”,大学考核理论与研究院考核绩效”双考核“,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高远洋:

通用航空国际合作大有可为

高远洋表示,目前是中国进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布局的最佳时期。通用航空可实现人类交通方式“第四次革命”,这必将带来通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空管、运营、服务的技术大变革。

中国正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现在各方力量在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一是中央政府,政策信号非常强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二是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通用航空的发展,包括机场建设等;三是资本市场在关注、投资通用航空产业;四是国外产业主力开始布局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中国要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开展通用航空发展的国际合作,在通用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机场设施设备,飞行员、工程师及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培训,航空博物馆,航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杨晓光:

产学研用合作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南昌航空大学形成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学科群,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在“航空动力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飞行器构件先进链接技术”“航空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系统试验设计”“航空构件精密成形技术”等五个学科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1952年建校迄今,南昌航空大学已培养14万名毕业生。在我国从事“无损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中,80%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对接国家和江西省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同航空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不断助力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江西航空产业布局和地方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