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為了通過校園文化的方式以及校園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我校近年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狠下功夫,初見效果。

一、圍繞禮文化,推進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軟件”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

(一)

以一訓三風為導向,樹立優良校園風氣。

1、彰顯“明禮向善 務實求真 ”的良好校風。

學校首先加強了師生愛校教育。通過確立校訓、校風等活動,讓師生首先懂得了知禮、懂禮,能從言行舉止上去踐行,願意做對他人有益的事,從而提高了學校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強了師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同時也增強凝聚力。其次堅持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主旋律進行宣傳,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從而塑造完善的人格。另外,櫥窗、黑板報也成為學校專題教育的宣傳窗口。其三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構建起了相互尊重、友善和諧的人際關係。

2、倡導“儒雅博學 敬業至精”的良好教風。

一是學校加強了對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筆記的檢查,開拓了教師知識視野,使教師知道的多,瞭解的廣,從而在學生面前呈現學識淵博、造詣精深的一面。同時還舉辦了“愛我桂中”演講比賽等活動,促進了教師理論實踐全面發展。

二是要求教職工根據工作崗位對工作作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工作效率、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情況進行自查自糾。使教師專心致力於教學與工作,掌握熟練教學的方法和技術,讓教師既敬業更精業。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目前我校教師從教行為較為規範。全體教師崇教厚德、教書育人、以身作則,成為了學校學習實踐禮文化的表率和模範。

3、樹立:“尚禮樂學 格物致知”的良好學風。

首先加強了《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教育,著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次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實驗和推理,善於思考,尊重科學和真理,達到一種理性認知的境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三以課改為契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二) 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1、堅持每週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2、利用有紀念意義的重大節慶日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積極開展各類專題文化活動。如:“大課間活動比賽”、 “文明禮儀伴我行”知識專題競賽等。

3、廣泛地組織了各種類型的興趣小組活動(籃球隊、美術組、書法組、舞蹈組、手工製作組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視野得到了拓展。

二、圍繞禮文化,創建學校的物質文化環境

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沒有完備的“硬件”系統,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為了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從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學校歷史、發展規劃、師生規範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以主打禮文化的特色鮮明校園形象。

1、加大經費投入,科學規劃校園整體佈局。

我們以優化育人環境為切入點,以營造禮文化氛圍為突破口,以培養有修養的幸福人為發展目標,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對校園進行了佈局調整,原泥沙操場新建了特色鮮明、寓意深遠的學校文化廣場,學校東面的山窩,也已硬化成了

1個標準籃球場和一個排球場;同時也美化綠化了整個校園,使學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麗幽雅。

2、重視人文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走近校門,“桂馥蘭馨,書山探寶承師澤;橋堅梁固,學海尋珠渡後賢”的門聯和“知書知禮、雅言雅行”的校訓,激勵著師生拼搏進取、文明懂禮;進入校園,“明禮向善

務實求真”的校風,“儒雅博學 敬業至精”的教風和“尚禮樂學 格物致知”的學風,莊重、醒目,催人奮進;“不學禮,無以立”等警句,耐人尋味,時刻無聲地規範著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我校精選歷代名人有關禮儀的名言、警句90餘句,張貼在教學樓一至三樓的外牆壁和樓梯口,並有書畫廊,作品全部由我校師生所創作,作品展定期更換,學校希望師生不僅有廣泛的愛好,更要通過各種興趣愛好豐富自身的內涵,打造出文明禮儀的師生團隊。潤物細無聲,牆壁會說話,花草也賦詩,設施能啟智,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知識的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把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3、人人參與,構建各具特色的班級、寢室文化。

教室、寢室是學生在校園裡感情最深、影響最大、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他們潛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環境,也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在校園整體規劃的同時,學校還創造性的讓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班級、寢室文化建設。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環境進一步改善,凸現出班級特色和散發出濃郁的禮文化氣息,每間教室的牆面上,有小標牌2塊,主題是: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大標牌

4塊,主題是:“雅言”、“雅行”、“禮節的意義”和“名人名言”。前右牆壁為班務欄,後牆面為我校各班的特色黑板報。黑板被分為三大塊,“禮儀之星”帶動了全班,堅定了信心,每一顆“星星”都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驕傲的告訴同學和老師:我能行,我最行;“班級風采”展示了學生各類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同時,隨著班班通數字校園建設,我校每班教室都接入數字化網絡終端,安裝投影儀、屏幕和操作檯,全面的推廣多媒體教學。為我校打造“高效課堂”奠定了基礎。班級文化建設現已成為了我校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得到了教育部門的肯定。

天道酬勤,一份辛勤一份收穫。近幾年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最深的體會是: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素質,締造和諧校園,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取得優異的成績,創造出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優質校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校決心以建設高標準的精神和物質文化校園為目標,激勵自己,要求自己,總結經驗,克服困難,為更好的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而不斷努力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