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一線的“拼命三郎”——記東露天礦班組長鄭順永

在中煤平朔東露天礦偌大的作業現場,經常會看到一位身材略胖、黑臉膛,手持對講機忙碌的中年漢子,他就是共產黨員、生產一隊班組長鄭順永同志。

鄭順永在家排行“老三”,幹起活來肯吃苦又認真,同事們送他綽號“拼命三郎”。自2006年當上班組長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率先垂範,始終把班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他經常對班組職工講“愚者用鮮血換取教訓,智者用教訓避免事故”的道理,教育職工在工作中時刻銘記教訓,做到自保互保,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工作當中,作為一名“兵頭將尾”,他注重把“說到話、跑到腿、盯到人”貫穿作業全過程。針對班組一些職工安全意識淡薄,總認為露天開採不像井下作業危險性大,以至於習慣性的違章事例屢見不鮮的實際,他決心要改變職工普遍存在錯誤觀念,經常利用班中餐、工餘等空隙與職工面對面,苦口婆心講安全之利弊,話違章之成本,使職工的安全思想觀念得以轉變。他常常說,反“三違”,我寧願聽到罵聲,不願出事後聽到哭聲。有時,一些職工遇到不順心的事,帶著情緒來上班,往往會說些不理智的話,甚至有過激行為,而身為班組長的他,甘做職工的“捱罵猴”和“出氣筒”,等事後冷靜下來,那些“莽撞”職工紛紛向其道謙言和。

夜間作業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確保夜間設備作業安全,礦上決定在沿礦坑道路兩側設置反光柱。當接到任務之後,他迅速組織人員設備投入到戰鬥中。因多日的忙碌奔波,受風寒侵襲感冒發高燒不退,每天都是利用班後掛吊瓶,第二天又堅持重返崗位。在他的帶動下,僅用了25天,就完成18786米、1234根反光柱的栽設任務。

多年來,他始終站在安全生產第一線,認真履職,不怕得罪人,嚴查隱患,狠反違章,為班組安全生產當好前哨,班組連續八年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

哪裡作業條件複雜、有險情,哪裡總能看到他身影。每當電鏟出現陷鏟時,他主動請纓,靠前指揮,忙前忙後,現場與工友們認真分析制訂扶救措施。有時為了儘快把設備扶救上來,他顧不上喝水吃飯,連續20多個小時不合一眼,雙目熬得通紅,一門心思想著怎樣安全、快速地將設備扶救上來。來礦時間長了,對他來說,忙起來不吃不喝早已是“家常便飯”。

2017年8月份,東露天礦臨時用地5年使用期限已到,按照平朔集團公司環保工作要求,計劃復墾還地1638畝,八月底之前完成還地指標,迎接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現場驗收。為此,礦上高度重視,迅速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並把復墾還地工作分解到隊裡。

接到生產指令後,身為共產黨員、班組長的鄭順永,此時,家中老父親正患病住院做手術,母親在電話裡一再囑咐他回來照顧老父親。可是,在親情與工作面前,自己身為班組長又是共產黨員,掂量再三,到了礦山需要自己的關鍵時刻,毅然選擇了後者。他深知,復墾工作的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滯後,都會影響復墾還地工程進度。晚上,從礦上回家,早已是精疲力盡,又駕車馬不停蹄回山陰老家探望父親,最終,他做好了家人思想工作,又重返復墾一線。

現場他靠前指揮,一直奔波於復墾區和坑下各黃土場之間,時而指揮電鏟作業時而又攀爬上卡車接替其他工友操作,由於長時間在地面站立指揮生產,被陽光曬成“包公臉”,但他對這些全然不顧,仍然指揮若定,忙碌的身影總能在現場看到。

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是礦山的“重頭戲”,在基層班組,該項工作搞的如何,直接關係到“一條龍”作業安全。因露天開採的特殊性,他所負責的礦山道路工程點多、面廣且分散,做起來確實不易。面對每項工程,他都是嚴謹細緻,精確預算所需物料、工時、動用設備臺次等,做到既不“窩工”又“出活”。工程遍佈礦山每個角落,他所帶領的“工程團隊”,可以說,哪裡不平到哪裡,做出的工程數不勝數,其一流的精品工程,多次被平朔集團公司作為礦山安全質量標準化樣板工程進行推廣。

隨著礦坑生產的不斷推進,所面臨的小煤窯採空區增多,而產生的火煤需要及時滅火覆蓋。他起早貪黑,不嫌麻煩,對每個採空區有害氣體進行適時監測,確保作業安全。期間,為了確保火煤得到有效回收,他帶領隊員進行全面滅火和覆蓋,率先採用黃土集中覆蓋新工藝,有效防止小窯煤自燃對環境造成汙染,為礦山節能環保做出了貢獻。

鄭順永十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紮根礦山一線,不圖名不為利,先後獲得平朔集團公司、工會“先進生產者”、“安全生產標兵”、“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步入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面對榮譽和成績,他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繼續為礦山安全生產勇做開路先鋒。(文/王漢利 張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