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什麼電影,能讓小兔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要去看,那一定劉慈欣作品改編的電影。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劉慈欣

所謂愛到深處,就怕了。我們是如此珍愛劉慈欣的作品,希望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它們,但同時,我們又不信任任何人能拍好它們,生怕那些拙劣的生手玷汙了心中的聖潔。

但是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還是讓小兔再次振奮起精神: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劉慈欣的另一部短篇作品《流浪地球》即將拍攝完成,並曝光了一組新劇照,我們終於看到了這部電影的男一號:吳京。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這部寫於世紀之交的小說是大劉的一次勇敢嘗試,在此之前的短篇作品《鯨歌》,《微觀盡頭》,《宇宙坍縮》,《帶上她的眼睛》更多地著眼於宏大而精緻的想象。

從2000年的兩部作品《地火》與《流浪地球》開始,大劉開始在作品中加入了對社會,人生的思索。


《流浪地球》故事梗概:

人類檢測到太陽將要發生“病變”而膨脹變大,大到地球會在太陽內部運行。為了躲避從天而降的滅頂之災,為了延續人類種族,聯合政府決定駕駛地球逃離太陽系,駛向比鄰星。在那裡,地球可以停泊在比鄰星的衛星軌道,作為它的一顆衛星繼續存活下去。而這逃亡,將耗時2500年,100代人的時間。

地球流浪的過程劃分為5個階段:

剎車時代:利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

逃逸時代:開動發動機,是地球達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流浪時代1:加速,飛向比鄰星。

流浪時代2:中途恢復地球自轉,開始減速。

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雖然還沒有具體定檔信息,但小兔和所有磁鐵都知道:這次,是來真的了。

大家對三體電影已然不報希望了。這個擔子太過沉重,以至於我不認為一個搶注ip自肥虛假廣告宣傳和封殺反對聲音的遊族網絡能擔負的起來。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毫無疑問,這次流浪地球是個希望,雖然希望帶來的也可能是失望,但人嘛,總要有點盼頭。

流浪地球的選材,首先作為短篇,駕馭難度毫無疑問比三體低了很多數量級。

大劉本人作為一個挑剔的科幻電影迷,自己都為三體電硬判了死刑緩刑

判決依據如下:

劉慈欣:《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複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複雜,故事可以複雜,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不然無異於影視化上的自殺。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三體中的水滴形態)

而《流浪地球》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一個偉大的太空史詩,一個讓人更加珍惜光明的黑暗神話。在百年電影史上,這種題材傑作輩出,已經有了非常豐富成熟的經驗。這讓電影拍攝的道路上有了很多前人的榜樣可以借鑑。

毀滅太陽,很多人都考慮過這個題材,而《流浪地球》或許是第一個對這個問題作出嚴肅思考的科幻小說了。

我認為在當年,這個小說是大劉對自己的一次嘗試,那時候大劉應該樹立了這樣的思想:上乘的科幻,硬傷在靈魂,科幻的魅力之一在於改變其中一條法則看宇宙帶傷運行。

毫無疑問,在這個思想的驅使下,尚有些稚嫩的大劉(時年大劉37歲)嘗試了流浪地球等一系列作品。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動搖於根基,發展於邏輯,筆下的作品自然是鋪墊充分堅實,思想天馬行空。

這就為電影化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底子。

也就是說,即使導演是平庸碌碌之輩,只要用心,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拍出一個及格的作品。

於其等《三體》電影的沒譜,不如先看大劉的這部作品

沒錯,及格的作品,不要忘了,中國拍攝科幻電影的經驗實在太少了,百年歐美科幻電影,堪稱經典也能用一個手數過來。一下子就想經典,大劉覺得不現實;總之,希望是有的,失望也不是不可能的,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得之則喜,失之勿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