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电影,能让小兔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要去看,那一定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刘慈欣

所谓爱到深处,就怕了。我们是如此珍爱刘慈欣的作品,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它们,但同时,我们又不信任任何人能拍好它们,生怕那些拙劣的生手玷污了心中的圣洁。

但是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还是让小兔再次振奋起精神: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刘慈欣的另一部短篇作品《流浪地球》即将拍摄完成,并曝光了一组新剧照,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男一号:吴京。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这部写于世纪之交的小说是大刘的一次勇敢尝试,在此之前的短篇作品《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更多地着眼于宏大而精致的想象。

从2000年的两部作品《地火》与《流浪地球》开始,大刘开始在作品中加入了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流浪地球》故事梗概:

人类检测到太阳将要发生“病变”而膨胀变大,大到地球会在太阳内部运行。为了躲避从天而降的灭顶之灾,为了延续人类种族,联合政府决定驾驶地球逃离太阳系,驶向比邻星。在那里,地球可以停泊在比邻星的卫星轨道,作为它的一颗卫星继续存活下去。而这逃亡,将耗时2500年,100代人的时间。

地球流浪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

刹车时代:利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逃逸时代:开动发动机,是地球达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流浪时代1:加速,飞向比邻星。

流浪时代2:中途恢复地球自转,开始减速。

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虽然还没有具体定档信息,但小兔和所有磁铁都知道:这次,是来真的了。

大家对三体电影已然不报希望了。这个担子太过沉重,以至于我不认为一个抢注ip自肥虚假广告宣传和封杀反对声音的游族网络能担负的起来。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毫无疑问,这次流浪地球是个希望,虽然希望带来的也可能是失望,但人嘛,总要有点盼头。

流浪地球的选材,首先作为短篇,驾驭难度毫无疑问比三体低了很多数量级。

大刘本人作为一个挑剔的科幻电影迷,自己都为三体电硬判了死刑缓刑

判决依据如下:

刘慈欣:《三体》最大的问题不是太长,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题太复杂。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背景可以复杂,故事可以复杂,但主题一定不能复杂。不然无异于影视化上的自杀。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三体中的水滴形态)

而《流浪地球》显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一个伟大的太空史诗,一个让人更加珍惜光明的黑暗神话。在百年电影史上,这种题材杰作辈出,已经有了非常丰富成熟的经验。这让电影拍摄的道路上有了很多前人的榜样可以借鉴。

毁灭太阳,很多人都考虑过这个题材,而《流浪地球》或许是第一个对这个问题作出严肃思考的科幻小说了。

我认为在当年,这个小说是大刘对自己的一次尝试,那时候大刘应该树立了这样的思想:上乘的科幻,硬伤在灵魂,科幻的魅力之一在于改变其中一条法则看宇宙带伤运行。

毫无疑问,在这个思想的驱使下,尚有些稚嫩的大刘(时年大刘37岁)尝试了流浪地球等一系列作品。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动摇于根基,发展于逻辑,笔下的作品自然是铺垫充分坚实,思想天马行空。

这就为电影化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底子。

也就是说,即使导演是平庸碌碌之辈,只要用心,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拍出一个及格的作品。

于其等《三体》电影的没谱,不如先看大刘的这部作品

没错,及格的作品,不要忘了,中国拍摄科幻电影的经验实在太少了,百年欧美科幻电影,堪称经典也能用一个手数过来。一下子就想经典,大刘觉得不现实;总之,希望是有的,失望也不是不可能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得之则喜,失之勿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