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坦厂中学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被压榨,为何考个一本都很难?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造访过很多学校,发现的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再差的初中,往往都会出几个尖子,哪怕只有一个,但这个尖子生的中考成绩可以进入全市前几十名,甚至十几名。而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哪怕是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的学校,高考成绩根本无法和顶尖的学校相提并论,其中的尖子生连全市100名都很难排到。

在毛坦厂中学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被压榨,为何考个一本都很难?

当然了,以上的情况只适用于像毛坦厂中学所在地这样的三线城市,不包括一二线城市,像北京的话,顶尖的学校或许有五六所,次顶尖的学校十几所,照样几十个北大清华,这个根本没法比——我说的是普通的三线四线城市,如果排名第一的高中,一年是个北大清华,那么排名第二的高中,或许十几年才会出一个北大清华。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用一个心理学名词可以解释:就是鲶鱼效应。

在毛坦厂中学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被压榨,为何考个一本都很难?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水平不高的环境中,一个或许很有潜力的学生,他的各方面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长此以往,你也就慢慢地被这个环境同化。

我认识一对双胞胎姐妹,中考成绩差不多,中等偏上吧,可以进全市最好的高中,叫做XX市一中,但是需要花钱,进入另外一个差一点省重点,XX市二中,则不需要花钱,但是她家经济条件有限,只能负担一个,于是就让妹妹进了一中。

三年之后,妹妹考上了985,而姐姐只考上了一所好一点的二本——实际上姐妹二人的年级排名都是年级前100左右,但是最后的高考成绩却差了几十分,档次也差了好几档。

也就是说,同样的排名,在不同的学校,含金量是不一样的。有点类似于同样是刷盘子,在小县城的餐馆和在上海的饭店,和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酒店,报酬是完全不同的。

搞清楚这个概念,也就明白为什么八九十年代会有那么多人在美国日本打黑工给人刷盘子,不少在国内还是知识分子。

反观毛坦厂中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毛坦厂中学的生源,本身就不是顶尖的。就像开头说的,再差的初中,也有逆袭的机会,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这一环节,很多学霸没有筛选出来,可塑性很强,但是中考一结束,则基本上定了型,最好的学生不可能不去最好的学校,也就是说被筛选完了。

剩下的什么生源质量,可想而知。庞大数量的非优秀学生,在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被压榨,毫无自主性可言,剩下来的基本上就是看造化,无非也就是好一点差一点,而不会发生奇迹。

想想看,如果你在人大附中的精英班级,周围的同学一小半世界名校(加州理工斯坦福),一小半北大清华,剩下的都是C7(清北复交浙南肥),你考个985估计都嫌丢人,211估计都要跳楼。
在毛坦厂中学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被压榨,为何考个一本都很难?

而在毛坦厂呢?周围的论调普遍是“二本万岁,一本烧高香”,因此能考上211就已经是奇迹了。

这种心理暗示,本质上就扼杀了一个人的潜力,你不知道怎么提高,更不知道如何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对于考试,也无法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战斗力自然很难和真正的考霸精英们相提并论。

造成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升学率的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生源。但是生源这个硬伤,至少在短期内是不会有根本性改变的。

最后说下,很多的高三学生说高考怎样怎样残酷,但是即使在残酷又能残酷过社会吗。恕我直言高考真的真的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场考试了,是一场既不拼爹也不看脸的,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理想的考试了。所以好好努力和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