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佛像一直是小四比較關注的門類,自從去年在香港看過永宣宮廷佛像的專場以後,其他的佛像的精美度很難入眼了。這次還是保利香港的佛像也值得關注。

20多年來,著名佛像收藏家周毛弟收藏了數百尊佛像。從東漢時期的陶製佛像,到清代83釐米高的翡翠觀音。這些或雍容華貴、或安靜祥和、或金剛怒目的佛像,既體現著深厚的宗教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寄託著藏家美好的願望。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佛教進入中國近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顆種子,落入土地後一禾三穗會結出諸多果實;一部佛典經過再三翻譯,又經摘要、問答、論釋後,會衍生出許多旁支學問,另立出許多宗派。佛教造像也一樣,各時期傳入的有限的印度造像如同種子,在各時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風格的造像。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成熟,傳入中國的印度佛像在中國工匠的手中逐漸脫離原有風格,加入了中國自身的造像形態,建立、發展成獨特的中國佛像,在這藝術融匯、交流中,呈現出各時代多姿多彩的鮮明特色。所以,要正確鑑定佛像必須具備四方面的知識概念,這就是地理概念、歷史概念、文化概念和宗教概念,這就是要了解中國和古印度的歷史,瞭解佛教產生和發展的有關知識。這樣對我們正確判斷和選擇收藏是極為有益的。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鎏金銅佛像_本公司近期估價: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喀爾喀蒙古銅鎏金藥師佛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0cm 估價 HKD 2,000,000-2,800,000

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最早自南朝宗孝武帝始傳入中國,後經玄奘重譯《藥師經》後,藥師信仰日漸隆興。藥師佛往往與釋迦牟尼、阿彌陀佛並列,以手持藥缽的形像示現,表示其為大醫王,以無盡甘露法藥解救人天,脫離悲憂苦痛。《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東方有世界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此佛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修道成佛。

尊像結跏趺坐,螺發高髻,寶珠頂嚴,眉間白毫,垂瞼下視,嘴角微揚,雙耳側立,面容莊嚴慈悲。頸施三道紋,身著右肩半披式田相格袈裟,魚尾型衣角從左肩垂落,袈裟以單雙線交織出田相格的紋理,緄邊以圓珠與雙線鏨刻細緻的花紋,顯出如絲綢般細膩的質地。藥師佛右手下垂,手心向外,結予願印,可使眾生所求之願得以實現,左手結禪定印,上託藥缽,雙腳掌心雕法輪,下乘圓型仰蓮座,雙層蓮瓣錯落排列,花瓣尖微微翹起,弧度柔美,仿若一觸可被折落,令人心動,蓮座上緣飾一圈連珠紋,珠粒顆顆分明,有如晶瑩的水滴。原封底,其上鏨刻十字金剛杵並施以鎏金。

本件造像是典型的蒙古喀爾喀地區早期造像,造像面部端正,有如少年般榮光煥發,飽滿壯碩的軀體與四肢,正繼承了尼泊爾早期造像的特點,整體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感。四肢比例協調,袈裟華麗貼體。整個袈裟的的衣褶處理繁複精美,其雕琢之精細也透露著造像者對藥師佛無比崇敬的心態。蓮花座為寬博的仰蓮樣式,蓮花瓣的層次刻畫極為細膩且精美華麗,與上師像軀體的精心刻畫形成統一。在精緻絕倫的工藝鑄制與晶瑩光潔的鎏金裝飾下,整尊造像有一種華貴、雍容、瑞氣祥和的氣像,是贊那巴扎爾風格造像中的精湛作品。

尼泊爾銅鎏金蓮花手菩薩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8.5cm 估價 HKD 2,000,000-2,800,000

蓮花手觀音,是觀音菩薩眾多化身形像中的一種,代表了大乘佛教「廣度眾生」的核心思想。菩薩以優雅姿態立於世間,左手輕捻盛放蓮花、右手下探結施與印,將佛法甘露撒向苦楚眾生。

在尼泊爾地區,蓮花手觀音信仰極為流行,出現了以其為原型的大量金屬造像作品,世間跨度自李查維時代一直持續至馬拉王朝末期,幾乎涵蓋了整個尼泊爾佛教藝術史。眼前這尊紅銅鎏金立像,便是其中時代較早、且令人為之動容的一件作品。

此尊銅像頭戴三葉寶冠,正中端坐一尊阿彌陀佛小像,與菩薩左手所持的蓮花相互呼應,成為了判斷造像身份的明確依據。秉承了尼泊爾造像藝術造型優美、面容恬靜、姿態優雅、裝飾華麗的特點,此尊蓮花手菩薩像為我們展現了尼泊爾造像應有的瑰麗與美好。

從藝術風格來看,這件作品秉承了李查維時代尼泊爾造像的特徵,具有濃郁的笈多遺風,符合11-12世紀尼泊爾「過渡期」的特徵。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滄桑的表面狀態顯然與西藏地區所見到的大多數古代銅鎏金佛像不同,這說明其一直在尼泊爾地區接受傳統的「洗沐儀式」,經年曆久的摩挲於供奉使造像表面形成沉鬱古樸的包漿,成為了尼泊爾造像另一獨具魅力之處。

尼泊爾錘碟鎏金觀音菩薩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89cm 估價 HKD 2,800,000-4,800,000

件為尼泊爾地區製作觀音菩薩,整像以錘揲工藝製作。菩薩束髮高髻,上有寶珠頂嚴,頭戴五葉寶冠,其上鑲嵌各色寶石,中央冠葉作一小阿彌陀佛從像,周圍鏨刻細緻的卷草紋等風格化紋樣,中央冠葉底部有一小型迦樓羅頭像,這是尼泊爾地區造像頭冠的特色之一。菩薩紺青螺發,髮絲雕刻分明。細眉高挑,高鼻挺立,長目垂瞼下視,嘴唇微揚。菩薩披帛繞身而下,其頸佩戴華麗的項飾與瓔珞,其上或滿飾珊瑚,或交替鑲嵌珊瑚與綠松石。菩薩雙手拇指輕觸食指,左右手彎曲立於胸前,手臂飾臂釧,其上浮雕水滴型飾牌,中央鑲嵌青金石,腰間環繞飾鏈並鑲嵌半寶石。菩薩左肩披山羊皮,下身著裙,結跏趺坐,下裙輕薄貼體,紋理自然而飄逸。

這件雕像的尺寸碩大,喜馬拉雅地區造像中鮮有超出者。有可能為十七世紀在西藏或受西藏人委託而由紐瓦爾藝術家所製造。尼泊爾錘揲技術的運用早於十六世紀達到高峰,這種技術一直是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藝術家的專長,這項技術遠複雜於失蠟法鑄造。在失蠟法中,藝術家以相對柔軟且易成型的材料,比如蠟或粘土來創造雕塑原型,再鑄成金屬;然而在錘揲法中,藝術家直接作用於金屬,這項技術需要施力均勻,靈活敏捷,技巧熟練。正因為製作過程的繁複,錘揲工藝品在歷史上,尤其在近現代十分罕見。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有一個出色的白度母像實例可與可件相較,兩者風格特徵與技術皆一致。二者皆有飽滿的鎏金,亦嵌有石料,精細並優美地勾勒出眼睛與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費城藝術博物館所藏大黑天頭像與本件同為錘揲工藝所製成,這些非凡的頭像與這件觀音菩薩皆有著令人難忘的巨大形制,絢麗的鎏金和精湛的嵌石工藝。

西藏地區亦極為推崇紐瓦爾藝術大師的作品。許多西藏寺廟中,尤其是祭祀廳裡籠罩在聖壇之上的牌坊,和佛塔、寺廟牆壁和門的裝飾中皆有豐富的尼泊爾紐瓦爾風格錘揲工藝的例證。西藏南部的薩迦派寺廟尤其以其奢華的銅鎏金錘揲裝飾而著名。無論贊助者是西藏人或尼泊爾人,在上述所有作品中,參與制作的藝術家來自於加德滿都河谷的佛教紐瓦爾群體,一個時至今日仍然以其金屬製造而聞名的古老城市。十五至十六世紀的錘揲藝術頂峰,以一種在全球各地都不再保有的高水準技藝,造就了這無比輝煌的傑出作品。

明永樂 銅鎏金無量壽佛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17.5cm 估價 HKD 1,200,000-1,500,000

無量壽佛承載人們對於福壽綿長的美好祝願,不僅在佛教中信眾廣泛,在宮廷內亦為皇室所尊崇。本件銅無量壽佛面容慈祥莊嚴,寬面方額,其雙目微微上揚,修眉高鼻,嘴唇微啟。其頭戴五葉寶冠,束髮高髻,髮束向雙肩垂落,寶繒於耳後彎起,雙耳飾圓鐺;其周身覆華麗瓔珞,上身飾臂釧、手鐲,肩披帛帶,於雙肩纏繞而墜下,下裙飾華麗衣緣。尊神雙手交握於腹前,結禪定印,雙腿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蓮座上下飾雙聯珠紋,蓮瓣細長飽滿,瓣尖微微上翹。

本尊造像工藝精細,銅質細密,為典型的永樂宮廷造像。明代宮廷造像融合漢藏兩種風格,風格純熟,造型完美,材質優良,雕工精細,雍容華貴,流光溢彩,具有宗教、歷史、藝術和科學多方面的價值。它見證了明代漢藏民族之間深度的文化藝術交流,同時也體現了明代藏式佛像和宮廷藝術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冶煉和鑄造技術的高度發展水平,甚具收藏價值。

此像表面呈深棕色,然從面部、蓮座等局部所顯示的部份鎏金可知其表面完好未受任何損傷,所呈色澤或為過去所塗之摻有硃砂的清漆氧化所致。這種方式原意在保護尊像表面之鎏金,在過去十分流行於中原漢地,被稱為「罩漆」,加之灰塵與香火之薰染,使得表面成為今天所見之面貌,這種顏色因由歷史原因形成,難以被模仿與偽造,可謂歷史的重要見證。透過深色的皮殼,依稀可見其鑄造極其嚴謹工整,法度莊嚴而不失生動,披帛刻畫寫實,衣褶細節一絲不拘,整體造型勻稱,展現明代宮廷造像的優雅與氣度。

銅燒古泥金閻魔天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5.4cm 估價 HKD 560,000-750,000

降閻魔天是無上瑜伽部父續的本尊神,在薩迦派中頗受尊崇。其密法在藏傳佛教新派中由各個主要派別修習。傳文殊師利為消除死神閻魔之危害,現閻魔天之形,親身入閻魔之黑暗壁壘除掉閻魔,從而奪取死亡之控制,因此閻魔天被認為是象徵妙吉祥的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

本尊降閻魔天及明妃像以銅燒古工藝鑄造,主尊為牛首,呈忿怒相,其雙腿伸展呈右展立姿,右手高舉降魔杵,左手向左側張開;其明妃身披鹿皮,赤身伏於其左前側,左手持嘎巴拉碗,代表馴服並奉獻於閻魔敵,右手高舉。閻魔敵身飾華麗瓔珞,頸戴人首長鏈,一蛇落左肩,蛇首抬於其腹,仿似正擺首前行,下身著虎皮裙,帛帶繞身。其雙足踏跪姿水牛,牛身背披瓔珞,下方鎮壓惡道臥人,呈被降服之狀,代表降服死亡之神。主尊與明妃赤發沖天,頭戴顱骨冠,下承覆蓮座,蓮瓣尖微微上翹,飽滿而工整,蓮座上緣飾一圈聯珠紋,封底刻十字金剛杵。主尊背後開方型孔,內有裝藏。

本尊造像比例準確,尤其牛頭刻劃動感較強。應該是西藏雪堆白造像精品。而且銅色潤澤,這是雪堆白成立以後專門研製的配方,應當是受到尼泊爾技術影響後,使用在黃銅合金上的新成果。其蓮臺的樣式明顯帶有東印度帕拉風格,頗具古風。

銅鎏金釋迦牟尼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6.5cm 估價 HKD 650,000-1,100,000

釋尊面容飽滿圓潤,紺青螺發,肉髻高立,上有寶珠頂嚴,雙眉細長,高鼻直挺。其雙目上揚,嘴唇微抿,釋尊身著袒右袈裟,緄邊兩道凸起弦紋,餘處光素,薄衣貼體。其左手下垂,結觸地印,右手託缽於腹前,手指關節刻畫細緻,凸顯匠人卓越的造型技藝。釋尊雙腿結跏趺坐,下承仰覆蓮瓣,花瓣細長飽滿,尤其是瓣尖猶如垂露,嬌媚欲滴,上緣一週連珠紋,下緣分飾兩圈連珠紋,珠粒細密圓潤,異常華美。

本尊造像體格飽滿,整體鎏金飽滿,光潔明亮,釋尊面容從容自然,肢體協調而有韻律感,雙腳之間的衣紋如水波般流暢自如,如絲綢般質地輕柔。具有尼泊爾造像的美感,顯得清雅脫俗。蓮瓣密集佈滿蓮座一週,蓮瓣尖端上翹,飽滿欲滴,華美富貴,可見塑造技術之高超,令人歎服。

銅鎏金金剛薩埵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4cm 估價 HKD 680,000-880,000

金剛薩埵因其心性堅固如金剛故名,意為「金剛心」或「雷電心」,是密宗佛教儀軌中最重要的象徵,是金剛杵的化現,代表著權力與堅不可催的開悟之心,為一切眾生菩提心的本體,作為淨化罪惡與汙穢的密宗修行。密宗認為金剛薩埵是第六位金剛持尊者,與顯宗普賢菩薩同體異名,即法身普賢。

本尊金剛薩埵上身微微左傾,不失平衡而又極盡優雅之姿態。尊像全跏趺坐,頭戴寶冠,鑲嵌松石,寶冠中央下有小獸首圖案,源自印度教中毗溼奴的坐騎迦樓羅。其冠側寶繒於耳後起伏,彷彿迎風擺動,增加了整尊造像的動勢。其額間白毫鑲嵌豎長形綠松石,與鎏金的光芒相互輝映。

長耳垂掛大圓璫,鑲嵌青金石及綠松石,穗尾垂落雙肩搖晃。其眼簾微垂,目光柔和而堅定,雙眉細長直入高鼻,嘴角微升,面容沉靜安詳。其髮束高髻,有金剛杵首式頂嚴。其右手持金剛杵於胸前,左手握金剛鈴於腰間,代表智慧與方便,動勢婀娜,典雅高貴。

全身裝飾盡顯華麗,頸佩短圈和長瓔珞,腕、臂、足踝皆飾以寶釧。其腰纖細,背後飄帶飛揚,下身穿綢裙,輕薄貼體,上刻花紋。下承雙層式蓮花座,上緣施連珠紋一週,底部將刻有十字交杵紋的銅板以包底方式封起。

清康熙 銅鎏金燃燈佛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尺寸 高20cm 估價 HKD 850,000-1,000,000

燃燈佛音譯提洹竭,提和竭羅,瑞應經譯曰錠光,大智度論譯曰燃燈。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或稱為錠光佛。

此尊銅鎏金燃燈佛面相飽滿,螺發高髻,上有頂髻。面貌端正莊嚴,雙眉間點白毫嵌珊瑚,鼻樑直挺,雙耳下垂,耳垂內彎,溫和端祥。左肩披佛衣,袈裟上鏨刻有細緻精美的花紋,借鑑了織繡上的裝飾圖案,以細膩精微的技法在銅像表面生動地表現出來,衣紋起伏凸顯,轉折流暢自然,富有立體感。袒露右胸及右臂。其雙手於胸前結轉法輪印,即說法印。雙腿結跏趺坐,下裙亦雕刻精美,層迭有致,鋪於蓮臺之上。下承仰覆蓮座,蓮瓣碩大飽滿,宮廷氣息濃郁,造型寬闊,每一瓣均有兩層,上層蓮瓣尖端則有卷草紋樣裝飾,蓮座上緣飾聯珠紋。較為特別的是,本件造像蓮座下方更裝飾一圈精緻的花紋,十分罕見。

整件作品製作工藝極為精細,鎏金厚重華美,俊秀的造型融含漢藏風格,體格寬厚飽滿,肢體生動有力,精美的陰刻紋飾及獨特的蓮瓣均是康熙時期宮廷造像的典型特點,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鎏金銅佛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鎏金佛像為了彰顯光耀燦爛的神性,佛像的色彩都是燦爛的金色,因過於珍貴,鮮有純金佛像,絕大多數以汞鍍金在銅佛表面貼金。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臺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2018年佛像藝術品市場備受市場關注,在今年的拍賣市場也取得了累累碩果。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14-15世紀 釋迦牟尼佛像 銅鍍金

十四世紀的西藏地區,佛教造像風格受到多方文化的影響,其中尼泊爾藝術對西藏佛教藝術影響最深。此尊釋迦牟尼頭飾螺發,髮髻高聳,寶珠頂嚴。面相端莊,彎眉細目,雙目俯視前方,神態慈祥親切。寬肩束腰,軀體挺直,體態勻稱。手腳刻劃細膩寫實,柔然而富有彈性。上身著袒右肩式袈裟,右肩敷搭袈裟邊角,富有裝飾性。袈裟輕薄貼身,衣紋採用了薩爾納特式的表現手法,用雙連珠線表示衣邊。右手施降魔觸地印,左手結禪定印,雙腿結全跏趺坐,為釋迦牟尼成道的標準像。束腰仰覆式蓮花座,上下緣飾兩圈連珠紋,蓮花瓣寬大飽滿,排列規整,做工精細,時代特徵鮮明。整像工藝精湛,製作考究,體量巨大,展現出雄壯的雕塑之美,為14世紀前後西藏地區造像的上乘之作,應出自於西藏大型寺院之手,並作為珍品而供奉。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清康熙 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這尊銅像應當就是康熙時期宮中所造無量壽佛之一。面相慈和,施禪定印,全跏趺坐於蓮臺上。戴枝葉繁密的寶冠,綴圓形花瓣狀精緻寶冠,束髮繒帶在耳後飄起,託珠為飾,胸前飾三重項鍊,珠粒精圓勻稱,手鐲、臂釧、腳鐲均精工細作,堪稱完美。所有的花飾部分均嵌各色珠石,衣緣裙邊均有細密刻花裝飾,更彰顯其華麗。無論是面容還是肌膚都透露出年青的氣息,胸部肌肉豐滿圓潤,但勻稱有力,腹肌飽滿,腰肢柔和,令人感受到工匠處理銅合金的高超技術同時,彷佛能觸摸到年輕的質感和溫度,這不僅僅是風格所致,更是一個時代的風貌,需要仔細體味。這也正是康熙時期造像的與眾不同之處。不過,此像嵌珠石較多,而且蓮瓣樣式獨特,有類似於束帶的裝飾形式,與這一時期常見的造像特點不同,可能反映出康熙朝晚期的造像審美趣味的轉變。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Lot 5171

十四世紀 馬拉王朝 大持金剛

尼泊爾 銅鎏金 嵌寶石

H 43 cm.

1. 朱爾斯·斯彼爾曼(Jules Speelman)收藏

2. 美國私人收藏

展覽及出版:《佛:2000年的佛教藝術——Meinrad Maria Grewenig and Eberhard Rist收藏232件佛教精品》第336頁,編號141

金剛持是印度梵語的意譯,音譯“伐折羅陀羅”,其中“伐折羅”意為金剛杵,“陀羅”意為執持,合譯就是“持金剛”或“金剛持”,藏語稱“多傑羌”。藏傳佛教又尊之為本初佛、法身佛,即最原始、最根本的佛,亦可理解為佛教真理的化身,其地位遠遠高於釋迦牟尼佛。不僅如此,此尊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尊奉的鼻祖,因為噶舉派的四大語旨傳承皆源於金剛持。基於金剛持在藏傳佛教中的崇高地位,所以歷史上崇奉極盛,雕塑繪畫亦隨之大興,工藝極盡奢華,正所謂“非巨麗無以顯尊嚴,非雄壯無以威天下”。而在西藏佛教藝術中,金剛持更是重要的表現對象,特別是在表現噶舉派內容的唐卡上,他一般被置於上方中央,受到特殊的禮敬,突出他在教法傳承中的至尊地位。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此尊大持金剛為寂靜相,結金剛跏趺坐,左手拿金剛鈴,右手拿金剛杵,兩手相交置於胸前,表示金剛部的菩薩摧毀魔敵時的智慧和法力。在現存已知的尼泊爾早期造像中,此尊是極為少見的鑄造精湛且體量較大者,身材比例勻稱協調,題材亦特殊,是喜馬拉雅藝術領域極為罕見的富有較強美學高度的雕塑藝術珍品,同時,對於研究印度北部、尼泊爾與西藏地區宗教及文化生活的相互影響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大持金剛也稱“秘密主”。在藏密中,金剛持被認為是釋迦牟尼講說密法時所呈現的形象,是釋尊的秘密化身,故又稱秘密主。其開臉為典型尼泊爾造像容貌,額頭低平、寬闊,面容豐滿,眉眼細長,鼻子挺拔,鼻尖略有彎曲,下巴圓潤小巧。頭小肩寬,胸部強壯,體態豐滿,胸前相交的手臂與體前相交的雙腿皆渾圓飽滿,富有肌體的力量感,手腳的姿態亦表現的優美寫實,通體比例協調,全身裝飾繁榮,發冠、飄帶、瓔珞及披掛皆線條細膩,紋樣清晰醒目並鑲嵌各色寶石,異常華麗,工藝極為精湛。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參考圖1

尼泊爾馬拉王朝 十四世紀 大持金剛

H 21.9cm

蘇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館Berti Aschmann基金會藏品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此像可以歸為典型的尼泊爾馬拉風格。所謂馬拉風格,就是在尼泊爾馬拉王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佛像藝術風格,造像風格即由王朝名稱而來。尼泊爾造像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時期:即李查維王朝時期和馬拉王朝時期。李查維王朝(約公元4至13世紀)開創了尼泊爾佛像藝術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在漫長的李查維王朝統治時期,佛像藝術風格始終以剛勁為美,造像軀幹筋瘦,肌肉緊實,軀體線條硬直,雖然整體造型端莊,工藝精細,但不免有些呆板,缺乏生氣。從13世紀開始,尼泊爾進入馬拉王朝時代,馬拉王朝造像與前期風格大為不同,開始追求肌肉的表現,追求軀體與肌體的靈動和裝飾的華美,佛像造型完美,軀體圓實,肌肉飽滿,裝飾繁縟,明顯地在前期風格基礎上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造像變得生動形象,符合現實人體特徵,具有現實情味。馬拉造像藝術的發展和演變始終與馬拉王朝的興衰一致,開始於13世紀初,一直延續至17世紀,而其興旺時期主要集中於13至15世紀,這一時期是馬拉造像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其風格成熟並顯露尼泊爾民族特色的重要時期。同類型可參考Berti Aschmann基金會收藏14世紀尼泊爾大持金剛,及紐約亞洲藝術中心收藏早期馬拉王朝時期尼泊爾菩薩坐像。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參考圖2

尼泊爾早期馬拉王朝 十三世紀 菩薩

h 46.5cm

紐約亞洲藝術協會洛克菲勒家族收藏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Lot 5172

十四世紀 觀音

中原 銅鎏金 

H 77 cm.

展覽及出版:《佛:2000年的佛教藝術——Meinrad Maria Grewenig and Eberhard Rist收藏232件佛教精品》編號128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有關佛像的詳細介紹,供你參考 鎏金佛像 莊嚴現世拍賣現場

此尊大體量元代男相觀音氣勢撼人,屬於元代漢藏風格造像中極為罕見的大體量珍品。其寶冠已佚,繒帶與髪辮沿耳後披於兩肩並向兩側飄動,髪絲刻劃精細,富有韻律感。面容端正飽滿,眼瞼下垂,嘴露笑意,祥和中亦不失威嚴,帶有男相所特有的俊朗與英氣。上身著雙領下垂式天衣,內著裙裾束於腹前,天衣與裙裾均鏨刻精美錦地蓮花捲草紋飾,其裙裾高系,在視覺上拉長了整尊造像的比例,使得此尊觀音較常見的漢式造像更為頎長、線條更為流暢,亦較藏式造像更為莊嚴、端正,極為特殊。其胸前飾傘狀連珠式瓔珞,為元代宮廷造像所特有,佛光寶氣,精美異常,且以其尺寸及做工來看,除由皇室施造並供奉外難有別種可能,可謂氣勢撼人,同時期之作品可參考現藏於首都博物館一尊尺寸與之相比較小但也同樣震撼之元代影青水月觀音倚坐像,應為元大都供奉之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