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赤崗村:造船有傳統,扒船有傳承 半夜響起龍船鼓,點解?

石樓玉帶河珠水盈盈,扒龍船成為農曆五月期間一個盛大的節慶,石樓人喜愛扒龍船,且鄉村龍船多世家。

據之前統計,石樓鎮共有22條村,13隊龍舟,29條龍船。每個村都各有特色,各有風韻。正值端午佳節到來之際,微社區e家通推出【龍騰石樓】專欄,為“龍船迷”講述石樓的龍船故事。

番禺|赤崗村:造船有傳統,扒船有傳承 半夜響起龍船鼓,點解?

今天將要為大家講述的是赤崗村“半夜龍船鼓”故事:

赤崗村前有一條河涌——“湧頭基”與珠江的蓮花山水道相連,因而河涌水隨潮汐漲退。村民日夜與水相親,自然十分喜愛龍舟,即使在禁止扒龍船的期間也沒能阻擋住鄉民扒龍船的熱情。

相傳,1971年,番禺全縣禁止起龍船。這一年龍船節又至,但是卻沒有再起龍船。沒有龍船扒,赤崗村的村民都顯得渾身懶散,總覺得缺了點東西。其中,有五個村民尤其覺得渾身不舒服,坐著、站著、走著都想著龍船,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怎麼辦好呢?五個人一合謀,決定晚上偷偷地扒一回龍船。

赤崗村龍船趁景

番禺|赤崗村:造船有傳統,扒船有傳承 半夜響起龍船鼓,點解?

這天夜裡,夜色朦朧,四個人影偷偷潛進龍船湧。在泥堆中,一點點挖起汙泥。沒過多久,一條龍船就浮在了湧上。四個人躡手躡腳地上了龍船,偷偷扒出湧口。湧口那裡,一個村民早已託著龍船鼓,等待許久了。把龍船鼓放上龍船,他們可高興了,連日來的不暢一掃而光。

他們“咚咚”地擂起龍船鼓,出盡全力地扒起來。鼓聲衝破夜色的寧靜,龍船在夜色中乘風破浪,很快便到達了礪江水閘。然而,這時候水閘已經關閉,不能通過,五人就在水邊來回扒船。直到全身大汗淋漓,筋疲力盡,他們卻暢快地笑著,總算過了一回龍船癮。

正當五個村民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興奮地扒龍船時,岸邊突然出現了幾個人影。原來,不知是誰多嘴,將他們偷偷扒龍船的事告知公社領導,領導馬上派人到現場。說時遲那時快,眼見勢頭不對,五人馬上跳進水中,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公社幹部派人挨家挨戶搜查,把參與扒龍船的村民帶到公社審問。審歸審,一些幹部也明白,這五個村民並非頑劣之徒,不是有意抗拒上級的命令,只不過是十分喜愛扒龍船罷了。於是兩天後,五位村民又被放了出來。

赤崗村龍船趁景

番禺|赤崗村:造船有傳統,扒船有傳承 半夜響起龍船鼓,點解?

赤崗“玉虛宮”龍船秉承了“玉虛宮”敢於拼搏的優良傳統,曾獲得很多榮譽,這也和村近年實務的發展分不開。村集體經濟以出租土地、廠房、商鋪為主,著力增加配套投入,提高服務水平,使年收入超千萬元。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也帶動起本村的傳統龍舟活動上一個新臺階。赤崗村第一條傳統長龍造於1928年,當時還刻有碑記,碑記上記載了族人捐款的情況。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農曆五月初四石樓是無龍船景的,從1992年開始,赤崗村在“湧基頭”舉行村內龍舟比賽和敏行祖裔群賽,到2011年向鎮各村龍船招景,增加鄉村間的聯繫和情誼,因此形成“赤崗景”。

赤崗村龍船趁景

番禺|赤崗村:造船有傳統,扒船有傳承 半夜響起龍船鼓,點解?

赤崗村食龍船飯的地方在陳氏大宗祠,九十年代廣州電視臺曾在這裡拍攝過開飯的熱鬧場面。龍船飯從萃思堂一路擺到祠堂門前的籃球場,場面夠大夠熱鬧。古樸的萃思堂前一對含珠石獅子,笑看著龍舟精神代代傳承。

【龍騰石樓】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