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區新豐鄉社會救助實現網格化管理

“謝謝你們,多虧你們及時救助我兒子……”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拉著黃山區新豐鄉工作人員的手,哽咽道。

“目前我鄉有23個網格小組,51個信息員,自網格化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共收到各類救助信息72條,對我們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鄉民政助理員介紹道。

自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以來,新豐鄉借力社會治理網格化建立全天候“救急難”救助工作機制,精準做好睏難人員救助民生工程。通過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加強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困難人員救助、貧困殘疾人康復等民生保障,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同時以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務工不著無經濟來源而露宿街頭的困難群眾為重點,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加強與公安、司法、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密切聯繫,做到發現一例、救助一例。按照分類實施的要求,提供主動救助、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矯治、返鄉救助、臨時安置、源頭預防和協助戶口登記等救助服務。截至目前,借力“網格化”,通過“救急難”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辦理臨時救助29人,發放救助資金62000元,醫療救助11人,發放救助金103750元,切實構築起民生保障安全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