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在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揭晓之前,李沧东的《燃烧》拿下了场刊历史最高分,呼声极高,最后败给了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5月份《燃烧》在韩国本土上映,遭遇票房滑铁卢,评价也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人爱死了,不喜欢的人表示没意思。

《燃烧》讲述的是失业青年李钟秀偶遇做推销员的同学惠美,两人发生关系后,惠美打算去非洲旅游,托钟秀照顾猫咪。当惠美回国时,她旁边多了一个男人,在旅途中认识的富二代,李钟秀对本的神秘生活产生好奇心,与此同时,惠美失踪了……

影片总长148分钟,从第80分钟本说烧塑料棚这件事开始,整个故事才有趣起来,伴随着紧张的音乐鼓点,接近真相的那刻,观众的情绪也被李钟秀的那把火点燃。

《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和福克纳的《烧马棚》,李沧东旨在反映当代那些韩国迷茫的年轻人。李钟秀,底层失业年轻人,做着不切实际的小说家梦,他父亲有愤怒调节障碍,因为打人被拘留,李钟秀只好回去看家;

《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惠美,一个比表面上更寂寞的女人,对小时候钟秀骂自己丑耿耿于怀还同他上床,明知本看不起自己仍和他在一起;

《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本,谜一样的富二代,温文尔雅,心不在焉,但他烧大棚的嗜好和微笑下不易觉察的冷漠都表示,他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体面。

《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年轻人的愤怒和空虚无处释放,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不一样。

本通过烧大棚的方式,“在韩国,那些没用的又脏乱得碍眼的塑料棚实在太多了。”“每两个月一次,感觉这个节奏对我来说最好。”如果把烧大棚改成杀人的话,那细思极恐,本每两个月杀一次人,这是他认为符合自然的道德,是他的放松途径。

惠美,她相信人分为“little hunger”与“great hunger”,后者是为了生存意义而饥饿的人,因此她穷得刚吃饱饭便向往着诗和远方,去非洲旅行就是为了自证存在,但在孤独的非洲日落之地,她好想像那晚霞一样消失掉。因为孤独,惠美常说些谎话安慰自己,她说起“great hunger”把自己感动到哽咽,说自己掉进过井里,说感觉今天是最开心的日子,仿佛努力臆造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填补空虚,但即使在夕阳下裸身舞蹈,仍摆脱不了意义的纠缠。

对钟秀来说,他曾想通过写小说逆袭,但接触到盖茨比那样的人物之后,他失衡了。本和本说的话悄悄地潜入他的梦境,成功地在他脑中种下了意象,周围的零星证据都指向分明,撩拨着他的疑虑,李钟秀没有避免宿命的因袭,成为了和父亲一样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用那个律师的话讲,“穷人的自尊心作祟”。

可是,电影也没有直接指明凶手,虽然有烧大棚,手表,化妆盒等细节,但还有些未解的谜语,那只叫boil的猫,早已找不见的枯井,这些让故事扑朔迷离起来,有了更多解读的可能性。

《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也许这是一部犯罪心理学影片,一切是李钟秀的臆想,片中多次出现梦境,他父亲入狱,母亲背债,女友失踪,濒临崩溃边缘,因此,“浇上汽油,点上火柴,结束。”这个场景对钟秀来说诱惑很大,仿佛一切的不如意都能在大火里发泄殆尽。再说,惠美被本扫地出门,羞愤而逃也合情合理,因为最后本还问钟秀:“惠美呢?你不是跟惠美一起来吗?”让人辨不来真假。

但从第一眼看来,这部电影就是一篇阶级寓言。有钱人随意杀戮都可以没事,穷人打人就要被判刑;本把做饭隐喻为祭祀,当然也会把化妆好的女孩当作祭品,这也是他为什么专挑穷女孩交往,并非她们有趣,而是有用。他的残忍藏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看到别人快乐他便厌烦,听到别人抒情他就冷笑。而钟秀和惠美,飞个叶子,吃块面包就红酒都能感到幸福满足,他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多么微不足道。

《燃烧》:韩国的阶级寓言,全世界年轻人都一样!

阶层差异是古往今来各地都存在的一类现象,这类话题最易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共鸣,也是《燃烧》受争议的一个点,因为电影画面充满诗意,配乐悬疑味儿十足,整个故事朦胧中带点冷酷,但人物台词又处处点题,生怕观众明白不了。

一句话,太浅显直白了。

这种情况和去年的《妖猫传》类似,电影不完美,但触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