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導讀:

當中國人已經適應“整齊劃一”的社會形態時,看到一個多樣的印度時感到震驚也就不足為奇。震驚之餘,辯證地看待印度社會,也許是更可取的方式。

本文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復旦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對東盟國際地位新變化的解讀,原文首發於環球網 。


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2013年初次去印度時,滿眼都能看到印度社會髒、亂、差的景象,加上隨風而來的尿騷味,以及衣衫襤褸的小孩子尾隨乞討,完全不符合我對這個“全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預期。此外,印度社會大量存在的巫術和迷信、嚴重的男女不平等、嚴格的社會等級,再加上大量與現代社會理念所格格不入的做法,更讓我頗感困惑。

誠然,印度在政治制度的建設上,實現了西方意義上的“民主”,但是在“科學”的建設上卻嚴重不足,部分原因在於社會改革不徹底。英國殖民者曾試圖按照西方標準對印度進行現代化改造,也確實給現在的印度留下了現代化印記。比如印度獨立前就擁有發達的公路網、鐵路網、灌溉工程等,當然還有英式教育體系。

但是,要觸動印度社會的傳統“靈魂”卻難上加難。當英國殖民者要廢除印度“殉夫”等社會傳統時,引發了印度對宗教文化的生存擔憂,由此也造成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在鎮壓起義後,英國殖民者放棄了對印度社會的改革和改造,殖民者同印度社會也完全隔絕開來。

英國殖民者沒有對印度進行現代化改造,而通過和平手段實現獨立後的國大黨政府,也同樣沒有進行大範圍的印度社會變革。這就導致印度社會的傳統習俗大量保留下來,形成了上層社會精英的現代化和“西化”,與下層社會封建主義並存的局面。

新中國是通過革命建國的。在這一過程中,封建主義的東西一掃而光,現代化的要素被強制植入,社會改造深入社會底層的方方面面。所以,當中國人已經適應“整齊劃一”的社會形態時,看到一個多樣的印度時感到震驚也就不足為奇。震驚之餘,辯證地看待印度社會,也許是更可取的方式。

印度將變得越來越現代化,這是必然趨勢。1991年印度開啟經濟改革開放時,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16位,中國排在第9位。到2017年底,印度經濟總量達到2.4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7,僅略低於英國和法國。考慮到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速高於英法,相信很快就可以位列世界第5。過去,印度一直是內部開放,但隨著經濟改革,印度對外的大門也是越敞越開。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來到印度投資,越來越多的大型商場在印度開業,而赴美國留學的人中印度已經位列第二了。如此景象,不正是20世紀90年代時的中國麼?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的印度所表現出來的,不正是曾經中國的一部分?

印度不乏光鮮亮麗的另一面,只是媒體可能缺乏呈現的興趣。作為擁有相似國情的人口大國,中印同為文明古國,同樣遭受近代的殖民侵略,而現在共同“坐上了主桌”(印度前總理辛格語),顯然有理由相互理解得更加深刻。寶萊塢的電影能夠在中國獲得高票房,也間接說明了亞洲兩個復興中的文明古國,更能夠彼此理解和感同身受。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保持我們的謙虛好學,警醒我們不應該在取得經濟成績後顯示出過分的優越感,繼續博採眾長,也許這才是我們碰到印度時應有的一種態度■

林民旺:辯證看印度更可取

原文載於“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