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用戶71655614271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在農村流傳極廣,從我6、7歲能記事起,就差不多能聽到類似的話。可以說,這句話是人們在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中,對農村人情社會,以及生活常識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當下生活也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在我小時候,我的故鄉陝西隴縣也廣為流傳著跟“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大同小異的一句話——窮死不吃丈人飯,餓死不進李子園。

前句“窮死不吃丈人飯”意思是說,一個人哪怕再窮困潦倒,甚至到了乞討要飯的地步,也不能去老丈人家門前要飯餬口。

因為,我們的社會歷來重視人情和麵子,尤其熟人或農村人之間更是如此。作為女婿,沒有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混得狼狽不堪,若去老丈人家門前討飯吃,不但會遭到老丈人的冷嘲熱諷,讓自己顏面喪失,而同時,老丈人會遭受左鄰右舍的嘲笑,左鄰右舍會在背地裡指手畫腳地嘲笑老丈人一家。如果風言風語肆意擴散,讓兩家人的面子都會丟得很徹底,以後還怎麼見人?

後句“餓死不進李子園”意思是說,一個人哪怕餓得快要奄奄一息了,也不能去李子園摘李子吃。

在我的故鄉還有“李子樹下埋死人”一說,說明李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多,吃多了容易把人吃死。

因為李子味道比較酸,具有很好的開胃效果,處在飢餓中的人,胃裡比較空,再加上李子的開胃效果,吃起李子來,往往會大吃特吃,比平常吃得量更大,到頭來,容易撐壞胃而把人脹死。另一個,李子的酸味容易腐蝕牙齒、食道和胃粘膜,吃多了對身體器官影響很大,也不容多吃。

“窮死不吃丈人飯,餓死不進李子園”這句話在本質上,跟“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有些細微差別。

丈人的田地屬於丈人的私人財產,可以免費讓女婿耕種,也可以租賃給其他人耕種。若女婿是耕種能手,把一畝二分田弄得年年豐收,丈人不但會誇讚女婿是能人,鄉親也會誇讚老丈人眼光好,挑選了一個好女婿。好了都好,皆大歡喜。

如果女婿把地沒有種好,那帶來的弊端可是雙重的。就像一個人處在輝煌時,你幹什麼別人都說是好的,如果你幹什麼都不成時,那你很可能會被唾沫星淹死。

“餓死不進蘿蔔園”除過有“餓死不進李子園”這一層意思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在過去,生產效率低下,人們缺吃少穿,糧食不夠用,並且一家人人口多,吃飯時往往搞平均主義,每天每個人想多吃也不現實。如果有一個人由於飢餓偷吃了大量蘿蔔,導致胃口大開,他的飯量將會大增,勢必要佔有別人的口糧,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所以,人們不提倡多吃蘿蔔而導致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鴻鵠迎罡

這句話說得就是古人對自尊心的理解,就算窮死餓死也要有骨氣,不能踐踏自己的尊嚴。畢竟古代最講究的就是道德禮儀,為人一定要行得正才能被別人所看起,而不管是“丈人田”還是“蘿蔔園”都是諷刺的意味。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窮死不耕丈人田

丈人田說得肯定就是丈母孃家的田了,一般來說女婿給丈母孃家種田,除非是免費的幫忙還可以,如果是經濟利益上的勞動,那就真的沒有臉面了。畢竟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人,而女婿雖然算半個兒子,但也不可能讓他種自己家的地。除非女婿的家裡非常窮,才會選擇到丈母孃家中。這種情況和入贅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有地的畢竟不多,其他情況都是給地主打長工。如果女婿給自己的老丈人家大長工,那在一起工作的其他人自然會嘲笑。而且老丈人給的薪酬也不會太多,畢竟是親戚關係,給太多也不好意思拿。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又丟了面子有得不到相應的報酬。

餓死不進蘿蔔園

蘿蔔作為最常見的蔬菜品種,自古就一直是餐桌上的必備食物。所以說古代農村最常見的就是蘿蔔園,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而那些快要餓死的人自然窮困潦倒,但他們卻堅守著自己的骨氣信念。就算是餓死也不會跑到蘿蔔園中偷吃。 另外蘿蔔有一個特點,因為它有著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的作用,導致蘿蔔越吃越餓。而蘿蔔是寒性食物,那些脾胃虛的人越吃對身體越不好,這時候還會有性命之憂。

這句俗語旨在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鼓勵人們一定要有尊嚴的活著,這樣才能被大家所看起!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農業補貼

首先是利益關係方面,窮死不耕丈人田,既然說的是丈人的田,那當然就是說女婿的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婿就是窮死也不要去給丈人耕田,為什麼呢?應該這樣理解,就是男人給媳婦孃家人幹活,一般都是白幫忙,收穫的成果都給了大舅哥小舅子,自己撈不到什麼,不過這裡還應該有一個特殊條件,就是以前有的窮女婿沒有田地,老丈人家有田有地,如果窮女婿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地過日子,收穫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因為老丈人都會向著兒子,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老丈人心裡常常不向著女婿,所以弄不好會是白忙活。

這有點像現在的女婿給老丈人打工,通常做晚輩的女婿啥事都得看老丈人臉色,想要的錢也不好意思跟老丈人開口,只能憑老丈人的施捨,很容易應得的錢也得不到,而且老丈人給女婿通常都比較小氣,因為女婿會認為看在女兒的面子上老丈人會多給一點,但老丈人通常不這麼認為,如果女婿不高興開口給老丈人要,有可能弄得雙方都不高興,媳婦也落個兩邊不是人,所以這樣的事索性還不如不做。
而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和前面一句話的情況差不多,因為蘿蔔這種東西越吃越餓,它本身就是助消化的,吃了也不頂餓,所以可能越吃越瘦,如果要想減肥的話,吃蘿蔔倒很合適。

從這兩句話的意思上看,講的都是有些事情做了還不如不做,因為可能會越做越不如,所以這兩句話不單是說這兩件事最好別去住,也是在告誡人們做事情之前要細思量,有個長遠的打算才能越過越好。

不過另外也可以從講氣節上去理解這句話,窮死不耕丈人田,是說不做上門女婿,因為做上門女婿當然得去耕丈人家的田了,自尊心比較強的人不想靠老丈人家生活,有些比較好面子的人或會講這些所謂的氣節,所以不去入贅而打光棍;而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說蘿蔔是長在地上的,如果進了人家的蘿蔔地,只要一彎腰,就好像是要拔蘿蔔的動作,可能會被人家誤認為是要偷蘿蔔,即便你沒有偷,也是個解釋不清的事情,很有損大丈夫光明磊落的形象,所以特別講自尊的人在這些方面也是很講究的,就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了。


得意按電影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兩句話的大意簡單如下:王寶川住寒(漢)窯誰人不知。女婿在窮到極點,走投無路之時,若要依附丈人是萬萬不可以的,他會羞辱你甚至會趕你出門的,要飯給一口,要銀一文沒有,種他地把你當牲口。因為你站在丈人面前,已無人形,更無男人相,養活不了孩子老婆已不算男人也,是以會被他人恥笑,辱罵,捱打,甚至會被丈人休你也,窮到極地以何臉面和資本見丈人也。跪死難求丈人恩也。至於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古人的智慧經典也。人在餓到快死之時,敢吃一個生蘿蔔立馬死人,尤如喝白信也。因為人餓極,肚內空空之時,是不能吃白蘿蔔的,空心頭下肚,立即燒心,離心,傷心,燒離傷三路火攻心,心血立止,無可救藥矣。古人云:空心頭寧吃一把土,不啃白蘿蔔即此也。信不信由您。


福自福地來wjf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話其實是古代人們的一句警戒語而已,意思是提醒後生小輩們,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窮得要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說明古人對氣節的重視似乎勝過生命,貧窮不可怕,氣節價更高。

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話意思是:在古代,嫁出去的姑娘沷出去的水,如果姑爺家窮了去老丈人家耕種田地古代女婿們為什麼寧願窮死,也不願去耕種岳家田地呢?因為過去田地一般集中在地主們之手,一般窮人自己沒有田地耕種,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來種,來維持家庭生計,如遇風調雨順年間,大家還可交上地主家糧租,一旦遇上自然災難,田中可粒無收,那就要靠賣兒賣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滾利,讓你一輩子都永遠還不清地主們租金。

古代人們都重男輕女,家產傳男不傳女兒,女兒回趟孃家看看老孃,娘女倆就是聊上幾句,問寒問暖,被兄嫂監聽,生怕說她們壞話,如果女兒探完孃親啟程回夫家,兄嫂們眼睛都睜得大大的,生怕公婆給了錢米女兒,被兄嫂們視為惡賊,見到這種情況,你身為女婿的還敢去丈人家耕種田地嗎?如果你選擇去種丈人之田,這不明擺著搶舅大爺們口中之食嗎?你這不在影響郎舅們關係嗎?所以,過去女婿們寧願窮死也不去耕種岳丈人之田。

,會受盡舅子及其他親屬白眼,活得沒有尊嚴。

“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意思是:因為蘿蔔性寒,水份含量高,生吃蘿蔔很刮油,心慌。蘿蔔間隔吃上幾頓無妨,還可以降心火,潤心肺,如果你餐餐用蘿蔔作為主糧進食,那就容易引起全身水腫,容易得疾病,一旦染病就無錢醫治,那就離死神不遠了,那水腫疾病引發全身潰爛,死狀很悲慘,當然,話是這樣說,碰上饑荒之年,你有蘿蔔吃也就不錯了,大家會把它切片曬乾蒸著吃,吃甜蘿蔔。蘿蔔如果是油分足時吃了清腸胃,但體內沒油分,成皮包骨了,吃蘿蔔越吃越餓,何況是偷別人家蘿蔔吃,要承受生理上的飢餓和心理上的做賊心虛雙重壓力,得不償失。

其實我個人認為:“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古語是教我們立志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好人生每一步。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強、明白事理,不要去做一個寄人籬下的人。

即使在人生中經過世事的磨難和自身飽受生活的艱辛後,仍然會面帶微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走好人生裡的每一步,即使掌控不了命運,卻能掌控自己,那麼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回首看到今生走過的路,每一個腳印都真實,每一步都蘊含追求幸福的希望,那麼這樣的一生才是充實的,圓滿的人生。


人生最難得“心安”二字。所謂“心安”,就是心裡沒有後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了無生氣。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眼熱權勢,不豔羨富貴,活得純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個心安。

其實“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也是對在當今的社會上部分社會青年人具體生活的警醒,那些對現實的不滿、無奈、消極、懶惰、不思進取、遊戲為主、比穿比吃喝的主觀臆斷性來看這個世界的人,從總的來說,其自身的眼光是本來就是短淺的。別說自己有志氣‘不耕丈人田,不進蘿蔔園’,有些時候的有些人,再隨心所欲地發展下去,即使你再放下自己所謂的“架子”,“老丈人”家的地讓你耕、蘿蔔園讓你進,恐怕一無是處的你,想耕好這片地,你也是耕不好的,更別說進園吃蘿蔔了,沒有好的“胃口”,勉強地吃了,也會“燒心”的。不管怎樣說,不勞而獲總是可恥的,即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所謂的走下去,也必竟會毀了自己的一生的。


星光音樂盒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時候的一句警告語。

窮死不耕丈人田

先分析上句“窮死不耕丈人田”的意思是說就算是窮死也不要去租種岳父母家的田。

這是為什麼呢?眾所周知,過去的時候田地都是在地主手中,窮人自己是沒有田的。農民們都是靠租種地主家的田維持生活。如果有時候遇上個自然災害顆粒無收時,窮人一般都要賣兒賣女的去還租金。

但是古人卻警告後輩就算窮死都不要去租岳父母家的田只是為什麼你呢?

古時候是重男輕女的,當女兒嫁出去之後就猶如潑出去的水。家中的田地和財產都和女兒無關。就算女兒回孃家一般都只是和自己的母親閒聊幾句,噓寒問暖僅此而已。

而且在談話的時候,兄嫂都會在門外偷聽,生怕說他們的壞話。女兒回自己丈夫家的時候,兄嫂還會在那裡盯著,生怕公婆給女兒米錢。因為家裡的東西以後都是屬於兒子的。

所以如果自己選擇去種岳父的田那不是和自己的小舅子搶東西了嗎?到時候郎舅關係肯定不和諧。這就是為什麼窮死不耕丈人田的原因了。

餓死不進蘿蔔園

那為什麼又“餓死不進蘿蔔園”。那是因為蘿蔔性寒,水份又高。生吃蘿蔔很吸油。蘿蔔的營養含量不錯,偶爾吃幾頓肯定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但是如果天天吃頓頓吃將蘿蔔作為主糧的話容易引起水腫。

到時候連吃都沒得吃要餓死了,你還生病了怎麼可能有錢看病,水腫容易引起全身潰爛,到時候會死的很慘的。那麼你離死就不遠了。

當然話雖如此,要是真的都鬧饑荒的時候,誰還管你吃什麼。有蘿蔔吃都不錯了,不吃就要餓死,吃還能多活幾天,是你你吃不吃?

而且就算是頓頓吃蘿蔔,大家也可以將蘿蔔曬成蘿蔔乾之後在想方設法的蒸著吃,煮著吃,沒必要一定生吃,這樣總比餓死強。只要有吃的,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不成。


非說不凡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意思是告訴人們,即使窮到餓死也不要去租種岳父的土地,就算是餓死也不要進蘿蔔圓力偷吃填肚子。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下邊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句,古時候的傳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那麼就有以下幾點了:

1.私有的財產按傳統繼承非常明確,兒子繼承,女兒無份,自然女婿撈不著。

2.兄弟姐妹多,不是獨生子女

3.現代法律不適用

那麼同時也明確規定了以下:

1.女兒的收入不給孃家

2.女兒不養老

3.女兒只探望,不服侍,服侍是兒媳婦的事情

生吃蘿蔔偶爾吃一次無妨,能敗心火。但是靠這個東西當飯吃就不行了,容易引起全身浮腫,還容易生病。你想本來就窮的靠偷蘿蔔為生了,再生個病那不就是等死了嗎。並且水腫引發的疾病會導致全身潰爛,死狀極為悲慘。

當然真到了災荒之年,有個蘿蔔吃就不錯了,建議可以曬個蘿蔔乾吃。


下邊給大家說幾句被訛傳的諺語。

'忘八端'(王八蛋):本義是罵人不知廉恥,八端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以德報怨,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無奸不商 ',無尖不商”被誤解為“無奸不商”。原來說的是古代盛米的量具“鬥”商人在賣米的時候要讓鬥裡的米堆起尖,就是讓利給顧客。後來有些人道德水平降低,“無尖布商”就真的變成了“無奸不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三個副將的智慧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誤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煮酒笑醉生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話其實是古代人們的一句警戒語而已,意思是提醒後生小輩們,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窮得要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

利益關係方面,窮死不耕丈人田,既然說的是丈人的田,那當然就是說女婿的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婿就是窮死也不要去給丈人耕田,為什麼呢?應該這樣理解,就是男人給媳婦孃家人幹活,一般都是白幫忙,收穫的成果都給了大舅哥小舅子,自己撈不到什麼,不過這裡還應該有一個特殊條件,就是以前有的窮女婿沒有田地,老丈人家有田有地,如果窮女婿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地過日子,收穫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因為老丈人都會向著兒子,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老丈人心裡常常不向著女婿,所以弄不好會是白忙活。


禹音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說的是人生的面對的一個兩難選擇。

先說窮死不耕丈人田。


這是指倒插門的意思。倒插門是一種沒有男性尊嚴的事。在古代,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倒插門和拉幫套(一女招兩夫)一樣被極度蔑視。不但入贅到丈人家,給人做兒子。生的孩子也要隨丈人的姓。而入贅的女婿在丈人家地位也是低的。遠不像兒子那麼有地位。而且繼承權也不優先,哪怕岳父死了。繼承人也大多是生下的孩子的事。


沒尊嚴,沒地位,社會不認可,自己也低人一頭。這樣的情形,只有真的無路可走的情況才會選擇。而大多是家裡的人口多,自己又不是長子,才會無奈選擇倒插門去入贅。畢竟與其等著分家,還不如出去拼一把。

倒插門等於將自己當女人一樣嫁出去,這是所有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所接受不了的。所以才有了這句“窮死不耕丈人田”的說法。


至於餓死不進蘿蔔園。

這句是和蘿蔔的特性有關。唐人著作《本草》記載萊菔(就是蘿蔔),性辛,消谷。這就是助消化的意思。原本飢餓,再吃蘿蔔,無異會雪上加霜。不但不會止餓,而且因為蘿蔔的辛辣特性,還會造成自身腸胃的不舒適。

這兩句話其實都是人生不如意的一種狀態。丈人田難耕,倒插門難做。可不做能怎麼辦?真的要餓死的時候,別說蘿蔔,土都塞肚子裡了。貧窮和飢餓是人所面對的最大的兩個生存問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過是一句痴人夢話。在生存面前,會有更多人選擇妥協。而這也並不難做出選擇。


君箋雅侃紅樓

看了那麼多解釋,大都大同小異,而且我覺得不是這麼回事,所以我有不同的看法,聽我簡單的嘮叨嘮叨。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意思是提醒是提醒後生小輩們,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窮得要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

不耕丈人田簡單的說就是不去丈人家的飯碗吃,即便餓死了也不能去吃。

這裡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像大家說的那樣就是丈人家也不寬裕,就靠這一畝三分地生活,做女婿的不能把丈人家的飯碗搶了。這是一種善良的表現。

另一層意思,女婿雖然說是丈人的半個“兒子”,可畢竟不是親兒子。何況舊時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都不是自己的了,女婿更不用說了。女婿要吃丈人家的飯,哪個丈人樂意。你看《紅樓夢》中甄士隱家被燒後,去他丈人家住,雖然前期帶了寫錢過去,丈人也不是很樂意,最後錢用完了,丈人經常在他背後說難聽話。所以作為一個有“骨氣”的人,也是不應該耕丈人的田的。

“餓死不進蘿蔔園”,也有兩個意思,一是和大家說的一樣因為蘿蔔性寒,吃多了容易引起全身水腫,容易得疾病。這是從健康角度說的。

但是我覺的它的另一個意思是,就算餓死也不能去偷別人家的蘿蔔,古人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所以這兩句話應該講都是做人的“骨氣”和“氣節”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