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源于自身发展需求,而非美国政策引诱

最近读到一些这样的文章和观点:在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人眼里,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劝说者,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是在美国的劝说下才开始的。之所以劝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是因为美国对华采取了接触政策,想使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中来。

中美1972年建交,中国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是这些人为“美国劝说中国改革开放”所找的证据。从这些文章和观点的结果来看,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许多政客们看来,美国历届政府一直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现在已告失败,成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果真是美国政府劝说的结果,或者说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接触政策的结果吗?对于这类问题,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给予否定的回答。“中国改革开放是美对华接触政策的结果”这样的观点骨子里透露出的是冷战思维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摆脱了半殖民主义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但是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国内十年动乱,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决定。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表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被看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对中国改革开放做了一次总结。中共十七大报告表示: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此外,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这也是中国不得不实施改革开放的原因。十七大报告表示: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不管是国内环境,还是国外环境,都逼迫中国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改变自身落后的面貌。

当然,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确实是存在的,但美国的接触政策并非是为了让中国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而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付苏联。正如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华时就对中国领导人说,“我是为了美国利益而来的。”

在中美建交后,美国一些人眼里对华接触政策就成了一个关于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冷战思维式的假设,那就是一旦一个国家通过与外部世界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来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那么其未来就只能是一条通向西方价值观、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单行道。

但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显然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假设(抑或说是目的)不同,换句话说,中国通过自身需求实施的改革开放成果,浇灭了美国一些人冷战思维式的对华接触政策幻想。因此,最近两年的美国国内才会有类似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否失败”的讨论。

事实上,中美两国确实需要接触政策,而且在过去四十年里一直在接触,并且是成功的。正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4月15日在美国费城出席2018年宾大沃顿中美峰会时说,中美几十年的交往给双方都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在和平、安全、稳定、反恐、经济、贸易、金融、防灾、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等广泛的国际议题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美合作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美保持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实施了改革开放,得以加深了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联系,这种接触政策是中国自发的,也是世界各国为促进发展相互所需要的。

中国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美这两个具有很大差异的国家,如果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亲密接触,会给双方以及整个世界带来更多美好。

(《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