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想说爱你不容易

四月中旬在北京逗留了几天,借这个机会去了趟有北京艺术名片之称的798艺术区。现在那地方的商业气氛真的不是一般浓,不是卖艺术品就是卖艺术衍生品,或者工艺品、纪念品,总之是各种卖。

不过也有一些小型的展览,个别的还是值得一看,可惜大多数都只能淹没在当代的大潮里,而他自己也变成淹没别人的一朵浪花,翻腾一下就再也看不见了。

当代艺术,想说爱你不容易

旅游业好像成了798的支柱产业,一会时间遇见好几个旅游团,导游还煞有介事的给游客讲解艺术家的作品,游客都是一脸的呆萌。可以看出来游客其实是想搞懂这些艺术作品的,可惜导游的讲解把他们讲晕了,最后只满足了猎奇心。看着那些艺术作品,他们或惊讶(这也是艺术!),或不屑(什么玩意!)。无论这些普通观众走出798是一种什么心情,对现代艺术是一个什么态度,这都是他们与艺术的一次接触和思想交流,而我们最缺的就是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交流。

看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走近当代艺术,而更多的是呲之以鼻呢?个人感觉有两个方面因素很关键,第一,艺术家的与普罗大众主动的隔离;第二,艺术批评的卖身求荣。

艺术家要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另类?

以前我们经常听艺术行业的老人说“艺术来源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艺术家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你是不是感觉这些论调已经过时了?是不是觉得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艺术永远都是作者通过作品与受众交流的过程,音乐是这样、舞蹈是这样、影视是这样、曲艺是这样、建筑是这样、绘画是这样、装置和行为艺术更是这样,脱离整个社会大众独立发展出来的艺术,无论在艺术圈里怎么风生水起,都是温室里的幼苗,拿不到阳光下。

老艺术家都知道到群众中去,因为他们把自己当作了群众的一员,没有主动与受众进行隔离,也没有把自己搞得很神秘。吴冠中先生画完画让老乡看,老乡看不懂就是没画好,而不是说老乡“你不懂艺术!”总是说别人不懂自己艺术的“艺术家”,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懂自己在干什么,他已经主动拒绝了与受众的交流,胆怯的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用另类服装、发型和纹身来修饰自己的“艺术家”往往都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不是用作品来与外界交流,而是用自己的形象,充其量是个演员,还是被排除在实力派与偶像派之外的演员。这类“艺术家”的表演基本上是用违背道德常情的出格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叛,岂不知这种反叛让自己更加孤立,直至无路可走。

我们国内的老前辈,像张仃、吴冠中等都是平易近人的为人典范,作品也被普遍喜爱;国外画家也在积极的向大众靠近,推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在每次画展开幕前都要先给来看展览的人讲故事,来帮助受众理解自己的作品,他的代表作之一《格尔尼卡》就是这样被推出来的。艺术家应该能和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创作理念,真诚的与大众对话。如果作品理解上有障碍,就要想办法打破障碍,建立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以及艺术消费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渠道。

当代艺术,想说爱你不容易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不要只拿梵高当偶像,应该问问梵高生前为什么那么潦倒?他的画拍几个亿和他自己有一毛钱关系吗?况且梵高有个艺术经纪人的弟弟,一直在做梵高的推广。要学也得学毕加索,活着就名扬四海了。

‍艺术批评在大众走近当代艺术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艺术批评这个词看起来好像挺吓人,似乎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事,在毛泽东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批评已经变成使人进步的动力。艺术批评,批为辅,评为主,好的艺术批评是艺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坏的批评就不说了,大家比我更清楚。

互联网兴起之前,官方媒体是艺术批评的主阵地,那时候的批评本身受众就不多,其实起到一个在艺术圈内介绍的作用。随着媒体的网络化和个人化趋势,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是谩骂。以前的小圈子里专业艺术批评就成了弱势群体,生存压力迫使他们向艺术家或艺术机构低头,成了花钱雇佣的水军。想成为水军中的正规军,就还要抱着专业词汇和没人明白的哲学概念来做评论;为了拿到钱就要将主顾捧得高高,吹的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结果是普罗大众根本不知道评论家再说什么,艺术家却觉得自己因此变得更高深了,最后沦为艺术家与评论家狼狈为奸,共同忽悠艺术消费者的一场骗局。要说艺术批评在当代艺术在大众走近当代艺术过程中的作用,估计就是反作用吧!

批评家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而现在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对我们普通艺术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我们对方这种不公平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你想闹就闹,我看热闹,你说我不懂,不懂我就离你远点,我可以选择我懂的。

基于以上原因,艺术的发展与大众审美在平行的两条线上向前发展,艺术家不愿降低姿态拉近距离,评论家不能架设桥梁相互沟通,当代艺术就这么演了几十年的戏,几乎99%的中国人都没兴趣去看这场戏,即使有人驻足看一眼,和围观一个精神病发病的感觉没有两样。

当代艺术,想说爱你不容易

令人费解的国外装置作品

正如开头说的导游,他给观众介一个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时这样说:“大家看,这是一个装置作品,画布上是大块的绿色,有一个从电子产品上拆下来的元件粘在画面上,一个捏扁的易拉罐用小细绳系着关在这里,大家是不是很有意思,好,我们看下一个”。她的描述我们都能看见,基本没有意义,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是“很有意思”,很有意思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展览和看展览就是浪费时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看呢?

其实,我们都是爱艺术的,我们愿意接近他、了解他、消费他,怪只怪艺术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