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丨中小企業怎麼切好蛋糕?

為什麼要設計股權架構?

1、明晰合夥人的權,責,利

合夥創業講究情懷沒錯,但最終也是要實現實際利益,怎麼能夠體現你的利益和價值,很重要一點就是股權、股比。後者是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體現。

2、有助於創業公司的穩定

也許我們在創業的時候都是同學、兄弟、閨蜜,大家覺得,什麼股比不股比的,先不說,先做下去,把事情做成了再說。

這種情況必定會出現問題,因為在剛開始關係好的時候,大家都不能好好談,出現問題肯定更不能好好談,最終的結果是創業項目受到影響。

股權丨中小企業怎麼切好蛋糕?

3、影響公司的控制權

通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都是控制權的問題,如果他們的股比能形成一個核心的控制權,爭議完全可以避免。

4、方便融資

現在投資人跟你談投資的時候,會關注你的產品,關注你的情懷,關注你的進展,也一定會關注你的股權架構合不合理,如果是看到比較差的股權架構,他們是肯定不會投資的。

5、進入資本市場的必要條件

相信每個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都有IPO這個目標,只要IPO,資本市場就一定要求你的股權結構要明晰,合理。

股權丨中小企業怎麼切好蛋糕?

股權設計——企業越小越需要做股權激勵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做股權激勵的往往是大型跨國公司、上市公司或者龍頭企業,對我們這些非上市企業,甚至是剛剛起步的小企業來講,這個時候談股權,會不會太早、沒有必要呢?其實不然,小企業更需要做股權激勵。

“企業越小,越要進行股權激勵,因為和大企業相比,小企業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品牌,拿什麼吸引和留住人才?靠的就是股權激勵。”既然不能給予員工現在,就要給予員工希望與未來!”

股權激勵的正確實施對企業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激勵業績提升、約束員工短期行為,完善內部管理,激勵上下游供應商、促進長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股權丨中小企業怎麼切好蛋糕?

華為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初任正非憑藉著幾萬元、幾個人開始創業,2015 年,華為已發展成為年產值千餘億,員工將近17 萬人的企業。

在創業初期,華為沒有從銀行貸到一分錢,也無法從資本市場獲得一分錢的投資,全部憑藉在內部實行股權激勵,聚集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最終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

其實我們討論的人、錢、權在公司體制內都跟股權相關。所以股權設計本質上是一家公司組織的三個規則:人的規則、錢的規則、權的規則,而且錢、人、權這三個東西,是一直在變化過程中的,人在變,組織也在變。

所以我們要討論人、錢、權的進入機制、調整機制和退出機制。

股權蛋糕該如何切?

這個問題,創業團隊在早期首先想到的是,我們來分一下,你多少我多少,你30%我70%,或者是我60%你40%。其實這是不對的,在設計股權架構時,我們得先把別人的切掉,也就是預留一部分股權,最後的才是自己的。

1、預留股權激勵

現在大家都去創業,招人就非常難。如果你在招人的時候沒有跟人家講,我給你多少的股權或者股權激勵,一般他是不會輕易來的。

股權丨中小企業怎麼切好蛋糕?

2、為吸收新的合夥人預留

上面講到,不能為了刻意追求合夥人的結構硬拉一個人來做CTO,如果項目已經開始,但還差一個CTO,或者CFO,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預留股權出來,用來吸收新的合夥人。

有種做法是放在帶頭大哥的名下,但我不建議這樣做。因為未來融資時股權是要稀釋的。

所以一般來說,預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權激勵池裡,新的人進來之後再分配給他。

3、融資預估

創業項目最終IPO的時候,CEO如果能有10%的股權就不錯了。所以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預估,這樣大家就不會想著,我辛辛苦苦做的企業,到最後,股權怎麼就這麼少?

在創業過程中,我們剛開始飲血為盟,要拼出一番事業。但是中間可能會各懷鬼胎,因為主觀或客觀的因素離開創業團隊。

企業總是缺錢、缺人、缺激勵,然而又找不到最優的解決辦法。眾多企業家為此苦惱不已,想做股權激勵,又不知從何處入手、何時入手;顫顫巍巍做起了股權激勵,又不知關鍵在哪兒,懸著的一顆心總也放不下。其實,股權激勵本身是很容易解釋的,但想做優、做精卻並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