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每家創業企業具體的死因多種多樣,但是,影響創業企業生死存亡的,肯定有合夥人股權,尤其是在萬眾創業的現在,很多對股權都不太瞭解的人,就匆匆踏上了創業之路,為創業的未來埋下了一個致命的灰色炸彈。

股權激勵是一種策略,是一種發展的必須,正是阿里巴巴飛速發展的機制保障之一

--阿里巴巴·馬雲

公司要高度重視股權,這是聯想成功的秘訣

--聯想集團·柳傳志。

股權激勵是華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華為集團·任正非

不管是阿里巴巴、聯想還是華為,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合理的利用股權。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大多數的問題都出在了股權上面!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即便是拿到融資的企業,也很難說都能存活。很多企業會走上“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

我們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創業企業具體的死因。

但是,影響創業企業生死存亡的,肯定包括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合理的因素。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那麼,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這個問題,創業團隊在早期首先想到的是,我們來分一下,你多少我多少,你30%我70%,或者是我60%你40%。

其實這是不對的,在設計股權架構時,我們得先把別人的切掉,也就是預留一部分股權,最後的才是自己的。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1、預留股權激勵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現在大家都去創業,招人就非常難。如果你在招人的時候沒有跟人家講,我給你多少的股權或者股權激勵,一般他是不會輕易來的。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2、為吸收新的合夥人預留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不能為了刻意追求合夥人的結構硬拉一個人來做CTO,如果項目已經開始,但還差一個CTO,或者CFO,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預留股權出來,用來吸收新的合夥人。

有種做法是放在帶頭大哥的名下,但我不建議這樣做。因為未來融資時股權是要稀釋的。

所以一般來說,預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權激勵池裡,新的人進來之後再分配給他。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3、融資預估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創業項目最終IPO的時候,CEO如果能有10%的股權就不錯了。

所以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預估,這樣大家就不會想著,我辛辛苦苦做的企業,到最後,股權怎麼就這麼少?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那麼,好的股權激勵是怎樣的?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1、簡單明晰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在創始的階段,創業公司一般比較草根,合夥人不是特別多。比較合理的架構是三個人。

有些人會問,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會看你的創業團隊,那合夥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完整的組合?這不一定。投資人在投資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你的產品和CEO的理念,你有沒有CTO,COO,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能為了追求創始合夥人的人數而刻意增加。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2、一定要有帶頭大哥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也就是核心股東。一定要有一個人,能夠拍板說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3、資源互補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創業過程中,無非就幾個資源:資金、專利、創意、技術、運營、個人品牌。一定要充分評估在創業的不同階段——初創,發展,成熟,出現的變化。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4、股東之間要信任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創業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不成功就是失敗,因此團隊之間要有絕對的信任,毫無保留的彼此託付。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5、股權激勵服從企業戰略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戰略——組織架構——崗位——人員——激勵對象。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6、持續性股權激勵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企業不能將股權激勵當成一時之舉,臨時之策,而是應該把他當成一個長期之舉,當成公司的基本制度,像對待工資獎金那樣對待股權激勵制度,將股權激勵制度做成一項長期基本管理制度。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7、建立競爭性股權激勵制度

股權分配丨股權蛋糕究竟應該如何切?

例如:每年綜合評分前10名者方可稱為激勵對象。

每一家企業的模式都是獨特的,股權激勵的普遍規則與企業特殊情況相結合,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採取不同的股權激勵制度,具體企業具體方案,忌照抄照搬。

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從分紅權做起。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股權分配問題是一種博弈,是不同角色之間的討價還價,也取決於不同人的性格,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