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让现代教育汗颜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自有他超凡入圣之处,除了他的行事作风备受敬仰,他的伟大便是晚年修订的六经以及他学生们根据孔子与他们日常的言行语录和思想汇编而成的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蕴含着许多教育的感悟,它倡导以劝喻来育人,劝喻基于真实,发乎真诚,所以两千五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能接受。读《论语》给人的感觉就是读得是一种豁然开朗,一种积极心态,不争名利,甘于宁静。

孔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让现代教育汗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意识到儒家学说的不足,但是并不能对儒家学说全盘否定,两千多年以来,中国虽历经朝代更迭,但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陨落,反而影响至今,影响中外。时至今日,它更需要我们融合创新,取精华,去糟粕!

那么,今天我们聊一聊儒家一道关于教育的理解。

孔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让现代教育汗颜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句话,更是让我们明白,教育事业需要教育者致力于仁道,回归精神活动的本质,把理想信仰的建立、价值体系的建立,情感世界的构建、伦理精神的重建等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如此,学生才能逐步远离邪恶,从而可以让几代人甚至整个社会逐步远离邪恶。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清明之世的形成依赖于教化,太平盛世的形式也依赖于教化,因为国家是否清明,关键在于人心,国家是否强盛,关键在于人心和文化,并最终取决于教育的失败。

孔子对于教育的理解,让现代教育汗颜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学生在家孝敬长者,在外善待朋友,慎言诚信,博爱而亲近仁德之人,做好本职工作后仍有闲暇,就应该去学习。

这便是孔子教育的核心追求,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德行修养:尊敬长者、善待朋友、慎言诚信、博爱众人、亲近仁德。

二、社会实践:知行合一,道德认知变成行动,道德情感变成行为,道德理想变成实践。

三、终身学习:知行合一不是终极,必须继续学习,以新的知识、新的文化涵养人生。

反思现代教育,德育理应首位却始终不到位,道德理想流于空想,道德实践基本空白,道德规范没有自觉,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却悄然演变成应试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