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


袁世凱,1859年生於河南項城官宦家族。從叔祖父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是淮軍重要將領。祖父袁澍三乃地方名紳,曾任陳留訓導,父袁保中官至候補同知。叔父袁保慶曾在袁甲三的軍中帶兵,官至二品江南鹽道道臺。袁世凱自幼過繼給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金陵等地讀書。袁保慶病故後,隨堂叔父袁保恆前往北京讀書。圖為袁世凱與母親。

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為疆臣之首、北洋之主,任直隸總督期間,袁世凱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督辦新軍、發展實業、獎設工商等。

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醇親王載灃攝政。載灃升任攝政王后,因為反對袁世凱的很多新政措施,於是解除袁的職務。袁世凱決定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彰德府洹上村。在此期間,袁韜光養晦,隱居時仍關心政事。

1912年2月13日,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諮文,2月14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批准。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5年夏,北京政局動盪不定,共和政體以來亂象不斷,9月1日,參政院開幕,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請願施行君憲制。國民代表共計1993人於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就國體變更問題投票,結果全票通過君憲制。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準備即皇帝位。不料遭各界反對。圖為1913年袁世凱舉行祭天典禮。

1916年5月6日,袁世凱通電宣佈退位,結束帝制。不久身體出現嚴重病狀,5月16日,袁的腰和枕骨出現疼痛症狀,飲食銳減,不能入寐。5月28日袁病重,顏色憔悴。6月3日病篤,飲食即吐,小便癃閉。6月5日中午袁猝暈,6月6日袁逝世。袁世凱一妻九妾,有十七個兒子、十五個女兒、二十八個孫子、三十一個孫女,兒孫總和達九十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