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六

中雨转雷阵雨 气温23-30℃ 东风3-5级

要闻一览

1.镇江市推出七大举措剑指大气污染

2.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3.江苏建成全国首家省市县预决算公开平台

4.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花落宁波

5.我国核电站高端维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6.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道路联通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跨境货运班列激增

镇江财经

◆ 镇江市推出七大举措剑指大气污染

7日从镇江市环保局获悉,镇江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69.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7%,与2018同比降幅3.6%的考核目标差距较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57.1%,相比去年同期持平,与2018同比升幅2.5个百分点的考核目标略有差距。镇江大市PM2.5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63.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着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镇江市日前制定行动方案,七大举措标本兼治,推进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全镇江市7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入选国家一级馆

7日从镇江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镇江市图书馆及丹阳市图书馆、句容市图书馆、扬中市图书馆、京口区图书馆、润州区图书馆、丹徒区图书馆等6个辖市区的公共图书馆,全部入选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镇江市图书馆连续6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江苏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8日在镇江博物馆举行

江苏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今天在镇江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现场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江苏文创产品展销(全省联动);为社会大众开展文物鉴定;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地方特色碑刻拓印、非遗展示等。

◆ 镇江220kV五峰山大跨越辉煌55年后即将落幕

镇江220kV五峰山大跨越(过江电缆)拆除旧线工程,6月8日通过镇江海事行政许可,即将投入施工。根据预先制定的方案,施工将于6月12日拉开帷幕。这是目前国内第二条跨越长江电力线拆除工程。工程施工期间海事部门将在施工水域上、下游长接近200km范围内设置安全防护区,施工核心区域禁止船舶通行。海事部门届时将动员20余艘海巡艇参加拦截,出动执法人员多达60余名。镇江220kV五峰山大跨越建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苏南、苏中电网重要的联络通道,也是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主要供电电源。曾经造福江苏人民,照亮镇江高桥的江苏镇江220kV五峰山大跨越终将走进历史,取代它的将会是更高、更科学的电网布局。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公路养护新技术首次在镇江市实验

近日,镇江市交通公路部门组织技术研发单位在346国道与雩龙路交界处进行了“异步超薄磨耗层技术”实验。据悉,热沥青不黏轮黏层油技术实验在国内尚属首次。

◆ 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近日,京东集团与位于镇江市镇江新区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并挂牌成立京东农场江苏润果基地。农场将按照京东农场建设标准和规范,共建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农场,并对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和收获全过程实施管控和数据管理,实现全程可追溯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体系。同时,针对高品质农产品,还将利用京东物流、冷链仓储等缩短流通环节,打造安全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京造”模式,实现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和优质产品销售的闭环。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长三角地区

◆ 江苏建成全国首家省市县预决算公开平台

江苏省建成全国首家省市县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预决算公开实现省市县平台、标准、板块、时点、数据“三级五统一”。该平台建设荣获我省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成果奖,包括预决算公开在内的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微博江苏)

◆ 江苏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

江苏省人社厅6月7日发布消息,经江苏省政府同意,江苏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从2018年5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止,继续阶段性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19%的单位缴费比例。从 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止,继续阶段性执行1%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微博江苏)

◆ 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花落宁波

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 6月7日在宁波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等文件,决定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官员研讨交流机制,宣布在宁波正式启动建立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发布)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国内要闻

◆ 教育部:推动高校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

教育部近日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中国高校要分“三步走”,2030年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人才高地。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指出,高校要聚焦并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其重点集中在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方向。《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高校在智能教育、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司法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特别要推动智能教育发展。(新华社)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天津高新区推“雏鹰计划”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

从天津高新区组织召开的“雏鹰计划”申报系统上线仪式暨申报培训会上获悉,为助推科技型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高新区推出“雏鹰计划”,支持标准为给予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资金支持10万元。“雏鹰计划”的支持对象是截至申报年度成立不足三年、在高新区注册成立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或通过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通过天津市双软认定(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认定),或入围天津市级(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决赛或获得天津市除高新区以外的区级(厅局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或入围高新区举办的创新创业类大赛复赛及以上,满足四个条件之一即可登录高新区门户网站的申报系统进行申报。(新浪财经)

◆ 我国核电站高端维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我国将在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1月,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今年将研制出一节样机,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据了解,目前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350公里/小时,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800~1000公里/小时,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新京报)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天士力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医疗健康“的全新落地模式

近日,天津天士力与腾讯签署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医疗健康的落地模式。以天士力智慧慢病运营模式为核心,借助腾讯平台在连接、AI和大数据的优势,加速迭代创新和实施智慧医保、智慧医疗、智慧慢病管理、智慧城市中心药房、智慧追溯模式和运营方案。(新浪财经)

◆ 顺丰无人机与中国电科五十四所合作,加快物流无人机商用落地

6月8日,顺丰旗下无人机运营公司丰鸟航空与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发起并联合其他行业组织,开展大型物流无人机通用测控数据链、通用地面站等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消除大型无人机商用落地的技术壁垒。(河北新闻网)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中国联通与中国电子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专业领域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在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国产化替代、网络安全服务、行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和信息通信产品等方面展开共赢合作。(新浪财经)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国际资讯

◆ 发改委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关于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与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部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和发展部关于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及其形成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确认形成了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第十四轮重点项目,并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形成机制。第十四轮重点项目共计51个,双方总投资约276亿美元。(新浪财经)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 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道路联通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跨境货运班列激增

6月7日,中哈亚欧跨境运输两国元首视频连线一周年。2017年6月8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视频见证下,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开往至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的两列跨境货运班列鸣笛开行,该基地自此实现了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开创了中哈两国物流合作新模式。去年6月8日截至目前,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开行跨境货运班列666列,运送6.65万TEU(标箱)。(微博江苏)

◆ 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诞生

6月7日,南开大学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智能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据介绍,这种人造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并实现了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同时,这种人造神经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使其实现类似人类感知,并在极端环境中替代人工作。(科技日报)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6.9 镇江财经早报|全国首家“京东标准”农场落户镇江

财经镇江

在这里,我们一起读懂镇江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