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智能邊緣拯救CIO焦慮?世界500強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文/鄭凱

數字化時代的開啟,讓首席信息官CIO的角色發生很多的變化。

尤其是代表information的那個“i”有了更多的含義,比如intelligence或是insight,以至於有種看法認為,在企業未來的發展中,CIO的作用要超過CTO和CFO。

現在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企業的IT架構更多傾向於結合新的技術,由技術來驅動業務的增長。IT正在從幕後走向臺前,推動企業業務邁向自動化和智能化。

如果說,過去的CIO通常只需要為IT負責,那麼在現在,則要承擔起企業數字轉型的職責和使命,更多地與企業戰略相結合。未來的CIO價值重心也將從運營向創新轉移,從企業的首席信息官演變為企業的首席創新官。

如何用智能邊緣拯救CIO焦慮?世界500強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好的CIO,決定了企業成長的高度和寬度。但遺憾的是,正因為創新轉型的壓力和新技術的挑戰層出不窮,也造成了所謂的CIO焦慮,如何去看待這種挑戰和使命交織的“焦慮症”呢?

挑戰與使命交織的CIO焦慮症

一個好的CIO應該肩負哪些使命?我認為,應該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和寬度來定義。

首先,高度衡量的是CIO的戰略眼光,在企業層面有行業的視角,從技術發展層面有全球的眼光,足夠高的戰略高度,會讓企業從一開始就不至於走彎路,走錯路,有利於企業IT架構的長遠佈局。

其次,許多公司在考慮戰略時由於沒有支持拓寬賽道的技術,賽道會越走越窄,CIO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拓寬賽道的戰略級別的角色。不要把競爭對手侷限於眼前,也許今年的IT部署目標是面對5年後的敵人。

實際上,真正抓得住戰略高度和寬度的優秀CIO並不多,而大部分的CIO則面臨著許多具體的挑戰,這是CIO焦慮症的來源。

第一,是新技術的挑戰,CIO面臨的技術問題不再侷限於過去的業務系統,對於很多傳統企業IT範疇之外的技術,如“移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變革,CIO如何在新技術中取捨是個最大的難題。

第二,CIO角色轉型的基礎就是技術與業務的融合程度,技術跟業務的融合程度越高,企業對技術驅動業務的未來就看得越清晰,這個時候CIO的價值也會相應的越高,它是相輔相成的。

第三,是對IT投資回報的把控,例如部分企業在ERP上的投資很大,但是實際上這個系統所發揮的作用並沒有達到預期,甚至最終實現應用的還不到30%,CIO在面對投資回報率的考核時就很難得到重視。

第四,如何去改變CEO的認知,技術部門對企業新業務開拓,應該提供建設性意見和長遠的規劃,並能夠推動技術與業務的驅動力。實際上,這就對CIO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懂IT,還需要懂流程,服務,業務甚至是財務。

ABC+IoT,如何做到為CIO減負?

如何用智能邊緣拯救CIO焦慮?世界500強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隨著終端設備數量的暴增,企業對物聯網的能力需求也變得旺盛。但對CIO來說,大量設備終端的接入,會大幅增加系統的複雜性,比如如何部署工作負載,何時使用邊緣節點,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節點等等。

實際上,CIO的焦慮背後,反應的正是傳統企業對技術和業務之間關係的一種猶豫。互聯網時代,雲計算等技術的出現,催生了一大批似乎為“顛覆”而來的新興企業,那麼這些新的技術是否適合傳統企業採用,這是他們的最大困擾。

如何用智能邊緣拯救CIO焦慮?世界500強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