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司法局:讲好人民调解故事

“人民调解在身边、化解纠纷暖人心”,这是河西区司法局今年开展的传承“枫桥经验”专项活动所提出的工作目标。自活动开展以来,区司法局积极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做到“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各基层司法所指导街道、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及时掌握陈年积怨和新的纠纷苗头,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初见成效。

在所有的矛盾纠纷中,以邻里之间纠纷最为常见,这是影响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全区各基层司法所、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纷纷出台有效措施,做到不使邻里矛盾纠纷激化、扩大,努力把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全力维护社区稳定。

前不久,东海街道川江里社区的吴某与孙某发生激烈争吵。原因是吴某家中有精神病患者,常年需要有人陪伴,吴某无法出去工作,导致了家庭生活困难,故作为监护人的吴某平日喜爱在社区中捡拾废旧东西留存变卖贴补家用。吴某将捡来的大衣柜和一些废旧衣服长时间堆放在楼门口,每到夏天就滋生很多蚊虫,异味相当大,邻居们都比较反感。这些堆物还严重影响了隔壁孙某一家人的出入,多次交涉吴某不理不睬。时间久了,双方积怨渐深,矛盾开始升级。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得知情况后,马上安排了调解员介入调解。在了解事情原委后,首先劝解孙某,尽管吴某的行为妨碍了出行,虽交涉未果也可以先找调委会调解解决。调解员还批评吴某,楼道及楼门口不能堆放杂物,更不能妨碍邻居的正常出行,建议其尽快清除堆物。经过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吴某向孙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看到吴某态度诚恳,孙某便招呼家人马上帮忙清理过道和吴某家门口的零散堆物,将楼道清扫干净。

与邻里纠纷一样,随着居民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物业服务纠纷近年来也较多发生,物业管理纠纷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业主的正常生活和小区秩序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人民调解的介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尖山街道的通达尚城小区是2004年建成的,当时由房地产开发商安排建苑物业公司入驻,按照每月每平方米0.8元收取物业管理费,至今已经13年。随着小区车辆的增加,路面的耗损,园林的毁损,私搭乱盖,电梯及公共设施都陆续出现问题,平时维护费用及人员成本不断的提高,通达尚城物业的服务水平也逐步下降,居民和物业公司间的矛盾随之逐年升级。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组织召开了物业费调整讨论会,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进行了深入沟通,初步达成调整物业费等部分意向,几天后,社区和物业公司经过投票唱票等流程正式通过了2018年物业费调整申请。

河西区司法局以“枫桥经验”为蓝本,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树立新时代发扬“枫桥经验”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丰富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内涵,逐步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不缺位、平安不出事,把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控制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让人民群众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