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文/青豆

白老師何許人也?

本名白鍾元。被韓國人稱為“飲食界的劉在石,美食圈的姜東虎”的他,是擁有30多個餐廳品牌,全球超過1300家連鎖店的餐飲集團老闆,也是出色的主廚和美食評論家,同時還是參與制作過諸多家喻戶曉的美食綜藝節目的廚師明星。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今年四月,白老師再次與tvN攜手,推出了一檔記錄隱藏於世界各地街頭巷尾的民間美食的節目,《街頭美食鬥士》。節目計劃12集,每集一個地方,目前已播出了成都、香港、泰國、東京、夏威夷等地,在這些地方,白老師坐在小巷子裡吃,坐在小船上吃,坐在馬路邊吃,站在馬路邊吃,在馬路上邊走邊吃……他用自己如火般的激情、精準的眼光、靈敏的味蕾、淵博的知識、異於常人的胃容量向觀眾示範了,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吃貨。

可能會有人有異議,吃貨?誰不是呢?我一頓能吃八個雞腿,十塊紅燒肉,二斤餃子。但是,這種身體本能上的“吃”,與“吃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不久之前,國內也曾有某位女明星努力賣自己的“吃貨”人設,結果出來的各種新聞、熱搜無外乎是,她無時無刻不在吃,她啥都吃,別人吃不下了她還在吃……恕我直言,這種人只能算是飯量大,和“吃貨”沒什麼關係。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什麼是真正的吃貨?

首先,你要有一顆勇於嘗試的心。

前幾日,有一條“專業廚師教你做正宗回鍋肉”的微博視頻被大量轉發,結果評論裡出現了一波人,說什麼我家的回鍋肉不是這麼做的吧啦吧啦,我做回鍋肉是不放什麼什麼的吧啦吧啦……一般發這種評論的人,肯定都不是真吃貨,因為在還沒有嘗試之前,他們就在自己與美食之間劃了一條界限。

真吃貨從不給自己設限,他們只會想著:唉?這個東西沒吃過耶,或者這個做法沒試過耶,哪天來吃(試)一吃(試)!在真吃貨眼中,食物分為兩種,並不是能吃的和不能吃的,而是吃過的和沒吃過的。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街頭美食鬥士》中,白老師就帶著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曼谷的木船上,品嚐了蘸著鹽的青芒果;在香港的甜品店,品嚐了熱乎乎的布丁——薑汁撞奶;在成都的肥腸店,品嚐了單憑菜名根本猜不出是何物的冒節子……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嘗試之後,才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世上千滋百味,沒有親身嘗試過,又怎能知道是愛還是恨呢?

心態有了,那麼到哪裡去尋找美食呢?

在《街頭美食鬥士》第一集成都篇裡,白老師給大家劃出了重點,去稍稍遠離遊客聚集的小巷中尋找。

所以,在人潮洶湧的知名景點寬窄巷子看完熱鬧後,白老師更願意來到安靜的街巷,吃上一碗飄著紅油的肥腸粉;在曼谷,白老師跟當地人一起排隊,一同拼桌,只為吃一碗最地道的豬肉米粉;到了東京,白老師更是搭乘地鐵,沿著山手線一路吃吃吃。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在其貌不揚的街頭美食背後,也許隱藏了一位身懷絕技的民間高手,比如香港那位壓竹升面的大叔;也許凝聚了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心血,比如東京那家有一百五十年傳統的蕎麥麵店;也許集結了店家對某一種食物口味極致的追求,比如築地市場那家只賣玉子燒的小店,比如曼谷那家將豬腳飯做到出神入化的小店……對真吃貨而言,街頭食物比大飯店出品的食物更能夠體現當地文化與風土民情,也是更有人情味的存在。

關於點菜,白老師也很有自己的一套。首先,他會用自己“鷹一般的目光”向四周掃射一番,找到點擊率最高的那道菜,這往往是被大多數人驗證過最好吃的。其次,最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一次點太多!

來到成都著名的陳麻婆豆腐,面對菜單上眼花繚亂的菜名,很多人,尤其是“到此一遊”的遊客們,往往會難以把持住自己,抱著難得吃上一回,有今天沒明天的心態,窮兇極惡地恨不得將菜單上的菜點個遍。除非你與前文提到的那位賣吃貨人設的女明星一樣,飯量很大,否則吃到最後,每一盤菜都會剩下,費錢、傷身不說,也是對食物的浪費,是犯罪。真吃貨是不會這樣無節制地吃飯的。

這一點,白老師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在陳麻婆豆腐店,他點了一份最招牌的麻婆豆腐,點了一盤迴鍋肉,以及一份米飯——這真的是非常可口又非常舒服的一餐了。另外,在吃擔擔麵時,他點了最小份的,一兩的面,在吃豬腳飯時,他也點了最小份的。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因為對於真吃貨而言,有兩條準則必須遵守,第一,要吃最經典的美味,第二,永遠會有更好吃的在後面等著我。

作為一個真吃貨,白老師在吃完每道美味後,都可以精準地get到其中的精髓,悟出其中的門道。

在成都跟著白領們吃豬腳飯套餐時,他吃出免費的泡菜是點睛之筆,結果釀成在離開座位自己動手續泡菜時,還未吃完的飯被收走的慘劇。在香港吃避風塘大排檔時,白老師又很準確地點出這些菜裡都有一種“火的味道”,其實,這味道正是很多廣東菜追求的重要指標,即廚師們用大鐵鍋猛火爆炒後產生的“鍋氣”(廣東人稱之為“鑊氣”)。

不得不佩服白老師對食物的感受力,用我們的大俗話說,這種人就是“會吃”!這不單源於他多年廚師生涯的經驗累積,更是嚐遍各種美食,才能修煉出的一種境界。正如蔡瀾先生所說,我不會吃,我只會比較,試得多,愈吃愈精。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對真吃貨而言,大腦中的各個知識點是靠各種美食聯繫在一起的。從軍囤鍋盔的歷史典故和製作工藝,到魚香肉絲裡為什麼沒有魚的科普,從泰式炒麵被認證為國民美食的社會背景,到蕎麥的吃法在日本千百年的演變……博學的白老師在節目中滔滔不絕地為觀眾講解,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吃,也是一種文化。

同時,為了品嚐中國美食,白老師還學會了中文,在成都大街上,他時不時用熟練的中國話問店家“這是什麼?”“多兒(少)錢?”

作為一名真吃貨,時刻不忘舉一反三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成都吃串串時,白老師提醒大家,蘸串串的幹碟也可以作為烤五花肉時的絕佳蘸料喲。在香港吃盅飯時,白老師又告訴大家,買點豆豉回家炒菜,會讓菜的味道更好噢!

《街頭美食鬥士》:白老師教你做真吃貨

這就是真吃貨,出門旅遊不僅要在當地吃好吃的,還一定要買點當地特產的調料啊小菜啊回家——做菜用。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就是要告訴大家,世界上的美味都是相通的,願意動腦筋,願意嘗試,可以讓你吃得更好!

如果大家根據上面那些衡量真吃貨的標準自測,發現自己每一條都符合,那麼歡迎您進入真吃貨的終極問答。

提問:深夜,觀看白老師的《街頭美食鬥士》時肚子餓了,你會怎麼辦?

如果您的回答是,撕開一包薯片,泡一盒方便麵,叫一份外賣,那麼很抱歉,您還不能算是真吃貨。

真正的吃貨,此時會走進自家廚房,也許是滷一鍋香氣四溢的豬腳,也許是煮一碗鹹香可口的“花毛一體”,也許是煎一個荷包蛋、兩片午餐肉,再開一聽啤酒,也許是從自家泡菜缸裡撈兩根酸豆角送泡飯……

最能安撫人心的食物,是來自於自家廚房的食物,真吃貨對此深信不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