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中,先澆水後施肥和先施肥後澆水,哪個更合理?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突然迷茫了一下,這個問題問的讓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首先追施尿素是小麥現在要做的事情,而澆水這時候也是不錯的時機(我上週剛給我家麥子澆完水),有人會問了,到底先追肥後澆水好?還是先澆水後施肥好?

先問下大家,追施尿素時,撒施的朋友有多少?溝施或者穴施的朋友有多少?澆水的時候,漫灌的有多少?滴灌的有多少?為什麼要問大家這幾個問題呢?和施肥澆水的前後順序有關係。

農業生產中,先澆水後施肥和先施肥後澆水,哪個更合理?

以我們這邊舉例來說,小麥該追肥時,買點尿素,然後到地裡一撒,就完事了,遇見地比較乾旱的,找個機井,水管往裡面一插,就讓他漫灌,一壟一壟的這樣來,一般是前面剛撒完尿素,後面就開始漫灌,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按照理論來說,是不可行的,因為尿素極易溶於水,會隨著漫灌,流失很多,造成了浪費,利用率降低,但是從實際來看,大家大部分都是這樣乾的,省事,況且這麼多年來,這樣做,也沒人說不對。

而提倡的做法是尿素溝施或者穴施,然後在澆水的時候,浪費情況得到極大改善,尿素施用深度5-10cm就行,另外,如果地裡的墒情不是那麼幹旱,施肥後可以晚幾天澆水,根據地裡的墒情決定。

農業生產中,先澆水後施肥和先施肥後澆水,哪個更合理?

有朋友會問了,為什麼不先澆水後追肥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水在漫灌以後,地裡那麼溼,人怎麼進去?赤著腳?穿著膠鞋?估計不現實吧。

另外再說下,目前水肥一體化的辦法,有不少朋友也在用,大概操作辦法舉個鑑定的例子,把買回來的尿素,整袋放入進水口處,然後把袋子扎幾個眼,眼的大小和多少,根據水流、時間來決定(不同的肥溶解度也有快慢),然後就讓尿素在進水口處,隨水融化直接流入到整片土地中,據說利用率也不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農業生產中,先澆水後施肥和先施肥後澆水,哪個更合理?

綜上所述,小麥還是先追肥在澆水為好,希望本篇文章,裡面的一些細節部分,能給大家帶來些許幫助,如果對此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見,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最後問下大家,你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是先澆水還是先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