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元旦之前,我随家人从英国回到伦敦。襄阳人回老家,当然会吃牛油面。

回家之际,还得到一个消息:当地政府正鼓励人们到外地开牛肉面馆,鼓励大家把它做成一个产业。

高兴之余,我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担心:襄阳牛肉面本身并非我们传说的那么美好,还存在许多问题。到外地开餐馆当然是好事儿,但是,这个带着辛辣让襄阳人吃的满头是汗痛快淋漓的面条,能适应外地市场吗?它到底能走多远?

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给你讲几个小故事。没有我周边发生的这几个故事,我们就无法说清这个话题。

第一个故事跟摄影和电影有关。

这几天,我在英国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和女儿一起翻译一部电影字幕。这部电影暂时取名为《出山记》,是著名摄影人焦波老师的最新一部电影。

熟悉摄影圈的人都知道,焦老师最出名的摄影作品是《俺爹俺娘》。 以自己父母为拍摄对象,拍了他们半辈子。他们寻常生活的照片,走进了许许多多人的视野。能把身边小事儿拍出大选题,这是焦老师了不起的地方。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很多年前还不认识他之前,就在上海买过他的画册和书。闲下来时,不止一次地去翻画册,去读书里的故事。

《俺爹俺娘》已经让他功成名就。退休之后,如果想四处讲讲课,当当评委,也能轻松过一辈子。记得他刚退时还在微博上给我留言说:兄弟,我包了一些地,种了苹果树,你到时候来吃苹果!

没想到,2013年时,他竟然拍了一部纪录片电影《乡村里的中国》。 一群年轻人在焦老师的带领下,花了365天去守在一个村子里,拍出了一部有着矛盾冲突但又有爱和亲情的纪录片电影。《乡村里的中国》让你读懂乡村。和我同住一个小镇、曾担当过英国著名的电视剧《Hinderland》摄像师卢克,在看这部片子时,竟然哭了。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没想到,又过了几年,他竟然又扔给我一部新的电影:《出山记》。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的大漆村,成了他新的拍摄对象。这个村共有985户4119人,其中贫困户435户1803人,是贵州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他的电影,跟这个村子有关。他花了很长时间,和一帮年轻人,守在那里,拍摄中国的扶贫故事,纪录中国最穷的百姓酸甜苦辣。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春节前,焦老师又在电话里跟我说:四月份有可能会带这部片子来英国参加电影节。

这个故事一直在让我思考:跟我们相比,焦波老师年纪偏大;贵州山区极为偏远;普通百姓最寻常的生活故事并不一定有吸引力。这三个看起来没有任何优势的因素,在他手里,却转变成了优势。这部电影不仅会在中国播放,不久也会呈现在英国的影幕上。

把看起来寻常的事情做出不寻常,焦老师做到了。

回过头来说,如果襄阳牛肉面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也不愁走不出去。

第二个故事还是跟襄阳有关。

十几年前,我们一家人从上海回襄阳过春节,跟李朝阳在一家餐馆里见面。

朝阳小我四、五岁,人帅。当时在在樊城一桥头开了一个照相器材店。我人生第一台相机,是一套佳能50E,三只镜头,就是在他那里买的。后来我跳槽到了地方报社,也经常去他的店里坐坐。一来二去,慢慢也熟悉了起来。

那年我从上海回来后,他约着我们一家人一起吃饭。饭桌上,我问他:能否去去上海开个店?

他想了一下,很快回答说:行。

大约四五个月之后,他就出现在上海最大的环龙照相市场上。那个时候,那里正在装修,我陪他一起,去看门面。

门面成本很高,你敢拿吗?同行的人劝他。

那有什么不敢?他立即反问对方。朝阳的眼神很坚定,但脸上却没有任何轻狂。

这是怎样的眼神啊!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他回答别人时的样子。自信,但不轻狂,也许就是他当年敢去上海打拼的理由。

有这样不服输的眼神,加上他多年的打拼,终于让一个相机店脱胎换骨,十多年来实现大的跨越。

现在,他已经在上海拥有好几个相机店铺。整个公司做成了尼康公司在中国排在前几名的经销商。这里面,朝阳付出了多少,我只能想象。

十多年里,我们经常见面。或在我家里喝个小酒,或是在外面吃饭。后来我出国,每次经过上海,他都会赶至酒店,两个聊上半天。

我俩吃过的所有饭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牛肉面。有一次,他有些得意同时又有些神秘地跟我说:到我家来!我给你做碗面!

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竟然给我变出了一碗香喷喷的襄阳牛肉面来!要知道,这可是在上海啊!

这是我跟他吃过的饭中,最好吃的一顿。

差不多20年时间,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小我几岁的小伙子,把一个一间门面的照材店,开到了上海,做成了这个行业里数一数二的经销商。“这个照材市场里最大的门面,都是我们的。”, 去年夏天,朝阳带我参观时说。

再回到牛肉面的主题上来讲。襄阳人可以走的更远,但还需要和朝阳一样的打拼,需要智慧,需要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还有一个故事,似乎和牛肉面无关。

2009年春节前后,我守在四川的地震灾区北川。有相当长的时间,我都守在擂鼓镇的板房安置区。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再婚家庭张建均夫妇在2008年底。安光系 摄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再婚家庭张建均夫妇在2018年春节前。赵昀摄

我那时的任务,是要拼命完成一个拍摄选题:再婚家庭。那些失去了生活中另一半的人们,需要相互组合在一起,抱团取暖,度过人生中最昏暗的时刻。

每天,我找一个当地骑摩托车的,带着我满山转悠。天冷,坐在摩托车后面,常冻的我发抖。

白天采访的艰难,我已经不愿意用文字去描述。40多个最初的再婚家庭,用了我近2个月时间拍摄。

每天晚上回到擂鼓板房区,坐进一家小餐馆内,要上一碗当地的面。加足胡椒和辣椒,吃的自己浑身通畅,吃的自己打着响亮的喷嚏。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辣椒和胡椒,是抵抗寒冷的最好食品武器。而当地的那碗面,是适应当地气候抵防止生病的最好武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没错。当地人喜欢吃的食品,一定跟当地人的气候有关。

襄阳牛肉面,其实是担当了一个重要任务:对湖北襄阳一带的人来讲,早上起来,痛痛快快地吃一碗这样的面,是和当地气候有关系的。吃碗面,浑身通畅,好处当然纱不可言。

可是,外地人会觉得它好吃吗?

不要说外地人。就我这样一个远在他乡的襄阳人,前几年每次回去,刚吃时,都会连着坏上几天肚子。太辣,太油,胃受不了。拉上几天肚子后,才会慢慢适应。

北京工作的朋友刚好到襄阳出差,问我:到襄阳吃什么?当我推荐了牛油面后,她后来回复我说:一点儿也不好吃。

如果这样的面,放至江浙或上海一带,当地人会喜欢么?这样的辣,估计当地人多数是受不了的。

襄阳的牛油面馆,多数条件极为简陋。每次回国被朋友领至不同的地方吃,多数情况下,要抢位置,要坐在一个矮小的凳子上,在露天里急忙忙地吃完。环境、卫生,甚至很多餐馆的餐巾纸,质量差的都不敢让人恭维。

襄阳人为了那口味道,可以将就。可是,如果外地来一个体面的朋友呢?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吃吗?请吃饭本来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儿,结果呢!如果我们这样的面馆开到上海去,我们能赢得市场吗?

弟弟在襄阳也开了一个面馆,叫“安家牛肉面”。 我们曾经讲过这个故事,如果你没看过,可以看这里:

要改!我们观点一致。上面所说的种种不足,他正在慢慢改进。

襄阳牛肉面如何能走的更远?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安光龙 摄

他租了一个宽敞的门面,努力让环境保持着干净整洁。他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熬汤方法,让外地人和我这样一个长时间不吃垃辣椒的人,吃了也不会坏肚子。他在乡下找了很长时间,找到了固定提供新鲜牛肉和牛杂的货源,确保了食品的新鲜和安全。他拒绝使用任何我们曾经怀疑的人工食品添加剂或不良调料,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放心地去食用。

改进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让它更安全,也能让包括外地人及本地人在内的更多人接受,他一直在摸索。一碗面,讲究起来,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读者诸君,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几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焦老师把最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最有力的武器,拍出了打动人心的电影,让中国扶贫故事,走的更远。那个曾和我一起在上海打拼的李朝阳,把一个照相器材生意,也能在全国做的红红火火。当年我采访过的地震灾后重新组合的家庭,经历十年,也过上了极其安稳的正常生活。

你看,事情无大小,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还是可以慢慢成功。

任何一门生意,都可以做大。任何一门生意,也可以走远。夜里,几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碗面,要想走远,需要的也许不仅仅是赞美,需要不停地改进,不停地挑战。

只有不停推翻自己,挑战自己,永不满足,才走的更远。

如是,襄阳牛肉面才能最终走向全国,在面食市场里占得一席之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为这个有着2800年历史的古城,叫一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