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元旦之前,我隨家人從英國回到倫敦。襄陽人回老家,當然會吃牛油麵。

回家之際,還得到一個消息:當地政府正鼓勵人們到外地開牛肉麵館,鼓勵大家把它做成一個產業。

高興之餘,我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擔心:襄陽牛肉麵本身並非我們傳說的那麼美好,還存在許多問題。到外地開餐館當然是好事兒,但是,這個帶著辛辣讓襄陽人吃的滿頭是汗痛快淋漓的麵條,能適應外地市場嗎?它到底能走多遠?

談這個話題之前,我想給你講幾個小故事。沒有我周邊發生的這幾個故事,我們就無法說清這個話題。

第一個故事跟攝影和電影有關。

這幾天,我在英國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和女兒一起翻譯一部電影字幕。這部電影暫時取名為《出山記》,是著名攝影人焦波老師的最新一部電影。

熟悉攝影圈的人都知道,焦老師最出名的攝影作品是《俺爹俺娘》。 以自己父母為拍攝對象,拍了他們半輩子。他們尋常生活的照片,走進了許許多多人的視野。能把身邊小事兒拍出大選題,這是焦老師了不起的地方。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很多年前還不認識他之前,就在上海買過他的畫冊和書。閒下來時,不止一次地去翻畫冊,去讀書裡的故事。

《俺爹俺娘》已經讓他功成名就。退休之後,如果想四處講講課,噹噹評委,也能輕鬆過一輩子。記得他剛退時還在微博上給我留言說:兄弟,我包了一些地,種了蘋果樹,你到時候來吃蘋果!

沒想到,2013年時,他竟然拍了一部紀錄片電影《鄉村裡的中國》。 一群年輕人在焦老師的帶領下,花了365天去守在一個村子裡,拍出了一部有著矛盾衝突但又有愛和親情的紀錄片電影。《鄉村裡的中國》讓你讀懂鄉村。和我同住一個小鎮、曾擔當過英國著名的電視劇《Hinderland》攝像師盧克,在看這部片子時,竟然哭了。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沒想到,又過了幾年,他竟然又扔給我一部新的電影:《出山記》。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的大漆村,成了他新的拍攝對象。這個村共有985戶4119人,其中貧困戶435戶1803人,是貴州省276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他的電影,跟這個村子有關。他花了很長時間,和一幫年輕人,守在那裡,拍攝中國的扶貧故事,紀錄中國最窮的百姓酸甜苦辣。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春節前,焦老師又在電話裡跟我說:四月份有可能會帶這部片子來英國參加電影節。

這個故事一直在讓我思考:跟我們相比,焦波老師年紀偏大;貴州山區極為偏遠;普通百姓最尋常的生活故事並不一定有吸引力。這三個看起來沒有任何優勢的因素,在他手裡,卻轉變成了優勢。這部電影不僅會在中國播放,不久也會呈現在英國的影幕上。

把看起來尋常的事情做出不尋常,焦老師做到了。

回過頭來說,如果襄陽牛肉麵能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也不愁走不出去。

第二個故事還是跟襄陽有關。

十幾年前,我們一家人從上海回襄陽過春節,跟李朝陽在一家餐館裡見面。

朝陽小我四、五歲,人帥。當時在在樊城一橋頭開了一個照相器材店。我人生第一臺相機,是一套佳能50E,三隻鏡頭,就是在他那裡買的。後來我跳槽到了地方報社,也經常去他的店裡坐坐。一來二去,慢慢也熟悉了起來。

那年我從上海回來後,他約著我們一家人一起吃飯。飯桌上,我問他:能否去去上海開個店?

他想了一下,很快回答說:行。

大約四五個月之後,他就出現在上海最大的環龍照相市場上。那個時候,那裡正在裝修,我陪他一起,去看門面。

門面成本很高,你敢拿嗎?同行的人勸他。

那有什麼不敢?他立即反問對方。朝陽的眼神很堅定,但臉上卻沒有任何輕狂。

這是怎樣的眼神啊!這麼多年,我一直記得他回答別人時的樣子。自信,但不輕狂,也許就是他當年敢去上海打拼的理由。

有這樣不服輸的眼神,加上他多年的打拼,終於讓一個相機店脫胎換骨,十多年來實現大的跨越。

現在,他已經在上海擁有好幾個相機店鋪。整個公司做成了尼康公司在中國排在前幾名的經銷商。這裡面,朝陽付出了多少,我只能想象。

十多年裡,我們經常見面。或在我家裡喝個小酒,或是在外面吃飯。後來我出國,每次經過上海,他都會趕至酒店,兩個聊上半天。

我倆吃過的所有飯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牛肉麵。有一次,他有些得意同時又有些神秘地跟我說:到我家來!我給你做碗麵!

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方法,竟然給我變出了一碗香噴噴的襄陽牛肉麵來!要知道,這可是在上海啊!

這是我跟他吃過的飯中,最好吃的一頓。

差不多20年時間,我親眼見證了這個小我幾歲的小夥子,把一個一間門面的照材店,開到了上海,做成了這個行業裡數一數二的經銷商。“這個照材市場裡最大的門面,都是我們的。”, 去年夏天,朝陽帶我參觀時說。

再回到牛肉麵的主題上來講。襄陽人可以走的更遠,但還需要和朝陽一樣的打拼,需要智慧,需要那股不服輸的勁頭。

還有一個故事,似乎和牛肉麵無關。

2009年春節前後,我守在四川的地震災區北川。有相當長的時間,我都守在擂鼓鎮的板房安置區。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再婚家庭張建均夫婦在2008年底。安光系 攝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再婚家庭張建均夫婦在2018年春節前。趙昀攝

我那時的任務,是要拼命完成一個拍攝選題:再婚家庭。那些失去了生活中另一半的人們,需要相互組合在一起,抱團取暖,度過人生中最昏暗的時刻。

每天,我找一個當地騎摩托車的,帶著我滿山轉悠。天冷,坐在摩托車後面,常凍的我發抖。

白天採訪的艱難,我已經不願意用文字去描述。40多個最初的再婚家庭,用了我近2個月時間拍攝。

每天晚上回到擂鼓板房區,坐進一家小餐館內,要上一碗當地的面。加足胡椒和辣椒,吃的自己渾身通暢,吃的自己打著響亮的噴嚏。這個時候我才發現:辣椒和胡椒,是抵抗寒冷的最好食品武器。而當地的那碗麵,是適應當地氣候抵防止生病的最好武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沒錯。當地人喜歡吃的食品,一定跟當地人的氣候有關。

襄陽牛肉麵,其實是擔當了一個重要任務:對湖北襄陽一帶的人來講,早上起來,痛痛快快地吃一碗這樣的面,是和當地氣候有關係的。吃碗麵,渾身通暢,好處當然紗不可言。

可是,外地人會覺得它好吃嗎?

不要說外地人。就我這樣一個遠在他鄉的襄陽人,前幾年每次回去,剛吃時,都會連著壞上幾天肚子。太辣,太油,胃受不了。拉上幾天肚子後,才會慢慢適應。

北京工作的朋友剛好到襄陽出差,問我:到襄陽吃什麼?當我推薦了牛油麵後,她後來回覆我說:一點兒也不好吃。

如果這樣的面,放至江浙或上海一帶,當地人會喜歡麼?這樣的辣,估計當地人多數是受不了的。

襄陽的牛油麵館,多數條件極為簡陋。每次回國被朋友領至不同的地方吃,多數情況下,要搶位置,要坐在一個矮小的凳子上,在露天裡急忙忙地吃完。環境、衛生,甚至很多餐館的餐巾紙,質量差的都不敢讓人恭維。

襄陽人為了那口味道,可以將就。可是,如果外地來一個體面的朋友呢?他們能和我們一樣吃嗎?請吃飯本來是一件很體面的事兒,結果呢!如果我們這樣的麵館開到上海去,我們能贏得市場嗎?

弟弟在襄陽也開了一個麵館,叫“安家牛肉麵”。 我們曾經講過這個故事,如果你沒看過,可以看這裡:

要改!我們觀點一致。上面所說的種種不足,他正在慢慢改進。

襄陽牛肉麵如何能走的更遠?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安光龍 攝

他租了一個寬敞的門面,努力讓環境保持著乾淨整潔。他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熬湯方法,讓外地人和我這樣一個長時間不吃垃辣椒的人,吃了也不會壞肚子。他在鄉下找了很長時間,找到了固定提供新鮮牛肉和牛雜的貨源,確保了食品的新鮮和安全。他拒絕使用任何我們曾經懷疑的人工食品添加劑或不良調料,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放心地去食用。

改進需要一個過程。為了能讓它更安全,也能讓包括外地人及本地人在內的更多人接受,他一直在摸索。一碗麵,講究起來,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讀者諸君,就像我們今天講的這幾個故事,都能給我們一些啟發。焦老師把最不利的條件,變成了最有力的武器,拍出了打動人心的電影,讓中國扶貧故事,走的更遠。那個曾和我一起在上海打拼的李朝陽,把一個照相器材生意,也能在全國做的紅紅火火。當年我採訪過的地震災後重新組合的家庭,經歷十年,也過上了極其安穩的正常生活。

你看,事情無大小,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努力,還是可以慢慢成功。

任何一門生意,都可以做大。任何一門生意,也可以走遠。夜裡,幾個故事告訴我們:一碗麵,要想走遠,需要的也許不僅僅是讚美,需要不停地改進,不停地挑戰。

只有不停推翻自己,挑戰自己,永不滿足,才走的更遠。

如是,襄陽牛肉麵才能最終走向全國,在麵食市場裡佔得一席之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為這個有著2800年曆史的古城,叫一聲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